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刍议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04

阿依吐尔孙·克力木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年龄阶段,所以小学六年是打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阶段。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那么,怎样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促进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要始终贯穿思维能力训练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 10 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 10 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 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创设情境努力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师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任何缺乏情感的教学活动,非但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而会导致学生厌学。有这样一道题,我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米,宽增加一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凭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讲清道理。学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我抓住这启迪思维的最好时机,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讲明道理后,我进一步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更高,经过小组讨论探求,很快说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由于我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疑诱导,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感觉自己的聪明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与此同时,思维的深刻性也就得到了培养。

三、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训练迁移能力

教学中应精心选取素材,为数学结论的构建营造局势,在结论形成过程准确把握诱导的火候,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多层面组织学生对所发生的数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坚持集思广益而不迷失结论方向,巧妙地抓住与结论方向性很强的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数学结论的生成。如在学习了能被 2、5 整除的數的特征后,学习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作如下的引导:师:谁能说说 2和 5 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再提出:你觉得 3 的倍数有特征可循吗?谁来猜猜 3 的倍数特征可能与谁有关?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教学目标,老师开展了两个层次的追问:首先让学生猜测 3的倍数特征与谁有关,这是由 2 和 5 的倍数特征发展到 3 的特征的研究的自然延伸,学生自然会想到与个位有关系,只是迁移起了作用,并不是问题的本质之所在。接着老师顺势提出:如果一个两位数、三位数,怎么办呢?会不会与十位上的数字也有关系?如果仅仅考虑了十位上数字还不行,与百位、千位……都有关系呀!学生能从对个位数字的关注,扩展到对各位数字的关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思维过程的发展源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然导入下文的验证活动,水到渠成。

四、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所学知识很少,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时常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清楚一件事情,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数学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特别重要,教师要从认数、数数开始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看图说意,读句说意,多向说意,说算式,说操作过程,说算理等多种形式的说意训练,使他们把表象的材料,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出来,形成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五、沟通知识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的条件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成各有效的解题方法。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加强训练。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表达思维过程,总结和概括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的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并让学生抓住题目的本质、规律与内在联系进行高度概括。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培养学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通过设计条件开放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或舍去多余的条件,并创设一个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共同提高的氛围。

六、注重读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不断地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闫欣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3.

[2] 孔明 -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 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