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索中小学课余训练出路

时间:2024-05-04

陈继成

摘 要:本文课余训练的现状出发,探讨了课余训练良性发展之路。在课余训练的认识中着重阐述了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余训练的普及中指出了增加学时、编制教材、开展竞赛、传播文化四种方法;在课余训练的提高中特别强调了强化思想教育和科学训练。这可为从事一线训练的教师及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余训练;认识;普及;提高

不知为什么,总觉得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有点走样,重智、轻体、忽德之现象愈来愈泛滥。体育教学特别是体育中的课余训练更是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我以为这是一件悲哀的事。不论从国家的教育方针来讲,还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来说,课余训练还是得引起各级各类学校重视。特别是我们做体育教师的,更应当在认识上统一、方法上改进,以促进课余训练的良性发展。

一、课余训练的认识

1.学校教育学校体育与课余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母子”系统论来认识。课余训练无疑是一个子系统,上面有学校体育这个亚系统,居亚系统之上的是学校教育这个母系统。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课余训练必须服务于这个总目标。

应当说,课余训练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与道德品质及科学文化素质等亚系统的关系,运动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其特还表现在必须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余训练的地位,才能真正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范畴。

2.我们应认识到课余训练是一把双刃剑,训练管理不当会造成与学校教育目标相背离的状态,如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会影响文化课基础知识的掌握;会玩物丧志;会使攻击性等野蛮行为增加。回想九十年代,学校课余训练是何等的热闹,而现在却被忽视了,这与领导者所看到的体育界的丑陋现象有关,也与领导者对课余训练的功能认识不全有关。更可怕的是有些领导光以成绩衡量教练员的业绩,考虑当前利益、小集体利益多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也是诱导教练员不得以违心(体育道德)而为之。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双刃剑是造成学校课余余训练工作两极差异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句话,学校课余训练的目标应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决不能背离教育目标并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获得运动成绩。

二、課余训练的普及

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提高的指导下普及,这是一个经典的话题,也是真理!要搞好普及,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在体育课中增加课余训练内容。像洞头一中,每学期都在体育教学计划中安排6-12个教时开展篮球教学,低年级少些,高年级多些。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篮球运动的知识,掌握简单的篮球技术及战术,学校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2.编制校本教材。怎样来保证各年级教学的衔接呢?编制校本教材是个好方法。体育老师人手一本,踏实地按教材实施教学与考核。当然,也要在这一过程中培训练教师,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提高。

3.开展课余竞赛。在洞一中,篮球赛的时间是每学期第十二周。那时,学生的期中形成性测试刚刚结束,课余竞赛可以让学生放松些。更重要的是竞赛的开展,有助于排球在各班的普及:会打的,上场为班级争光:不太会打的,可以当拉拉队员。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的身或心都参与进来。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善于在竞赛的儿童化、趣味化上下功夫,不被成人规则束缚。

4.重视体育文化传播。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荣誉室、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渗透。努力营造一种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传播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的参加课余训练的热情。

三、课余训练的提高

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把课余训练做为一行的话,我们也应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不懈努力。另外,素质教育提倡校有特色,这个特色也需要课余训练的成绩作为保证。

要搞好提高,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惰”,运动队的思想教育的关键是教练。教练员的爱心、事业心、祟高的人格,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主导作用。教练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全面关爱学生的成长。这种关爱只有出自真心的,才能在平时的言行中自然流露出来,才能感染运动员,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思想教育要抓小抓实。我们常常回忆日本队向比赛场地四面鞠躬的情形,那是为了感谢场地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要建立值日生制度,每天清理运动场。要爱护器材。要营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良好的品德,球队优良的队风。

2.加强联系,优化影响课余训练的环境

现在的课余训练情况令人忧虑,也与教师、家长的支持力度不足有关。作为担任训练的老师,要想在训练上有所成绩,必须努力优化课余训练的校内外环境,统—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为运动员营造一个适宜的成长土壤。

在校内要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努力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共同分析运动员在不同课上的不同表现,统一思想,共抓齐管,为队员的全面成长服务。

在校外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现在的孩子大都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十分关心孩子的身体、学习、思想,这是跟学校的要求一致的,是联系的基础。要建立家访制度,要与家长保持联系,要多宣传课余训练项目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以不断增强家长对学校训练管理的满意感和信任感,对学生存在的诸如学习、品德等方面的问题达成一致的教育认识。

当课余训练符合教育原理、运动训练原理,成为一种科学的训练方式的时候;当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及训练的内外环境优化的时候,训练成绩自然会有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 月.

[2]裴家荣.健心与健身.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2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