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立体课堂,提高语文素养

时间:2024-05-04

钟玉良

摘 要: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构建“小、中、大”的立体课堂,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高;对策;小、 中、大课堂

背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较之以前语文大纲里提到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语文素养的的涵盖面广、概括性强。它要表达的就是语文修养、语文水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等概念的总和。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状: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都把语文教学视为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技能训练,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以至于使语文教学长期陷于枯燥的语文知识训练的怪圈,使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领略到语言文学的真正魅力所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对策: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的、充分的、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方法,用崭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去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构建“小、中、大”的立体课堂,就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这种立体式的课堂,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能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如何构建“小、中、大”的立体课堂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构建高效的语文“小课堂”

“小课堂”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绝大多数都是在“小课堂”中度过的,它是學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构建高效的“小课堂”是把教室当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理解、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合作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课堂”呢?

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这也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在学生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切实地提高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2.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会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开放、更有高效、更有魅力。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大增加语文课堂的有效信息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丰富多彩,并可以打通时空的界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丰富和活跃了学生们的创造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二、构建多元的校园“中课堂”

“中课堂”是指引学生从教室的学习延伸到校园,让学生在校内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室这个窄小的空间,图书室、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广播站、宣传栏、校园中的一花一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好阵地。

1.语文学科与校园文化有机整合:语文学科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家园,生活需要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而校园便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常规教学无法替代的。整洁优美的校园、沁人心脾的花香、文字隽秀的标语、环保节约的警示语、中外伟人的励志名言……无一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耳濡目染,美化了心灵,激发了灵感,启迪了智慧,提升了语文素养。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且明确规定了各个年级段的阅读量。通过阅读,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全面提高。由此可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仅需要,而且十分必要。开展读书活动,可以通过组建班级图书角,开展阅读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举办读书成果展示会等形式进行。

三、构建开放的社会“大课堂”

“大课堂”是指校外的大环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启迪我们,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教室,走进广阔的天地,把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的真正课堂是社会,融入了社会生活的语文才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根据不同的学段,开展“寻找春天”、“我的家乡历史”、“身边的名人”、“农业知识我知道”、“错别字检查员”、“小导游”、“争当环保宣传小卫士”等等。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学生在活动中,通过采访、参观、社会调查等形式,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了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课堂上增长不了的才干,而且并学到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方法,增长了生活阅历,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小课堂”是基础,“中课堂”是延伸,“大课堂”是拓展。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立体课堂,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