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4-05-04

钟百威

摘 要: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激发;良好;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之一。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到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有关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主动学习,自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第十二册《品格的试金石》一课,我先让学生自学了文中几个故事,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做人为什么要诚信?说谎话这种行为究竟会给自己和父母带来什么呢?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信?最后让学生自发懂得“人无信不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主动争做一个讲诚信、守信用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同自觉性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和好处所在,并在知理明理的基础上,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在接受养成教育和抉择自己行为习惯时,能达到自觉的程度。如教学第十二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一课,我抓住教育的时机,通过让学生进行采访和讨论,让学生懂得了一个道理:富裕是靠人的劳动和勤奋创造出来的,每个家庭都是靠辛勤的劳动来维持生活的,贫穷的人需要节俭,富裕的人也没理由浪费。同学们虽然年龄很小,没有能力挣钱,但应该特别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既不应该攀比,也不应该浪费。同学们通过学习就能自觉地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又如在教学第十二册《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时,通过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总结得出我们曾经得到过帮助,自己也或多或少帮助过别人,从我们的亲身体验中,从我们的耳闻目睹中知道: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帮助别人,可能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以助人为乐”,但每个人都应当懂得“以扰人为羞”,让学生自发感受到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三、激励学生的自律性

养成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分层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从我做起。

低年级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我们正好可以通过各种竞赛,获胜者可得小金星奖励,让他们形成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积极地配合才可能获得荣誉,让他们有集体观和荣誉感。同时,教师可创造各种情境,培养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个体带动团体,让团队来约束个人,充分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对事物的认知,从而达到自律。

中年級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思维开阔,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也容易将事实扭曲,个人主义观念较强,更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在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形成思维定式,形成良性思维意识、环境及生活自律的一个关键期,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此时应当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拓展他们的视野范围,多宣传多引导,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校方的文艺活动,增强知识面,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度,全面引导学生自律。

高年级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通过三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学校的竞赛,要积极争先,拿出榜样作用,同时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让每个学生承担起责任,发挥个人主动性,配合教师管理和班级建设,并针对个别同学进行象征性的表彰与鼓励,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自我为表率,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促进学生良好的习惯性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关键性的作用。

1.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

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主要通过家访、信访和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指导家庭教育,并让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享一些家庭教育的优秀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做合格小公民

学校要善于与周边的社区单位取得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品德。比如培训安全小卫士,让他们不只在校内,在校外也要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工作,让学生从以往简单、空洞的说教变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养成了珍爱生命、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好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善、并不断的发现。要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来分析,制定班级的可行性制度,让学生自己束缚自己,让班级制度约束自己,让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影响自己。通过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改善了学生不能自律的恶习,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学前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金林祥、张雪蓉编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