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数据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研究综述

时间:2024-05-04

代佳

摘 要:大数据技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包括大数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教育带来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数据信息伦理问题;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实践提出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急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挑战;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和观念转变提出的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研究综述

一、大数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教育带来的挑战

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的,互联网作为一个跨越国家的开放与多元的虚拟空间,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提出了新的挑战。吴维忆认为:大数据时代,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通过云端占领,将规则阐释为常识、将实然转化为应然甚至必然的文化建构路径,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和夺取文化霸权。为了因应大数据的一系列特性,崔海英指出,大数据体量的无限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大数据产生速度的迅捷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大数据来源的多元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受性;大数据价值的分散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王绍霞认为数据渠道的多元异构提高了信息采集的难度;数据结构的海量高噪增大了价值挖掘的难度;数据更迭的动态高速提高了对处理速度的要求。聚焦具体问题,寻求应对之策,提高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需要从提高数据运用素养,加强数据应用衔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开发专业数据平台几个方面着眼。

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数据信息伦理问题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产生了数字身份、网络安全、信息权利和可及性、数字鸿沟和全球正义等伦理问题。一是信息异化。大数据成为马克思所说的人自己创造的东西成为支配和奴役自己的工具,完全依赖于机器的程式化判断,人们丧失自己的情感、意志和德性,特别是丧失了人的自主意识、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最终沦为数据洪流的奴隶。二是数据独裁。唯数据主义带来数据独裁、数据至上、数据崇拜,导致只要相关关系,不管因果关系。三是隐私暴露。数据采集和挖掘都被智能设备自动化,被采集对象往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在大数据面前,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裸奔,我们都成了透明人。四是取舍争议。黄欣荣认为大数据永久存储的技术让不少人失去了重新做人的机会,给当事人带来永远的灾难。就数据挖掘的取舍难题,逄索亦认为应该探究因果而非注重相关、探究行为而非发掘隐私。朱锋刚等认为,大数据使得伦理客体隐匿未知,让主体的义务、责任、权利甚至自由的基本内涵变得不确定,大数据为伦理世界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确定性的终结。李鹏、胡子祥等认为,大数据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复杂性、技术性、伦理性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实践提出的挑战

适应数据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挑战,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体会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升自己的数据素养。张跃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部数据而非随机抽样,重视学生数据的混杂性,弱化精确性,关注学生数据的相关性。廖列营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对策:改变德育理念,转变辅导员德育工作模式;提高信息意识,提升辅导员预警能力。高校要帮助辅导员提高信息意识,提升研判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善用学校大数据以及把握好重要关键点。同时,高校应通过提供专业研判支持、畅通大数据使用以及加强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措施,来保障辅导员预警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由于海量的数据信息广泛的传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被弱化甚至是消解。大数据时代资源共享、诉求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信息优势荡然无存,主导控制力被削弱消解,教师的感召力不敌风格犀利的网络权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传统权威面临解构之危,非主流舆论谋求上位之险。因此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需要持续地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四、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质提出的挑战

学者认为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养,包括培养数据意识、数据定位与采集能力、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数据反思与决策能力。张进良等认为,标准与政策的制定是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前提,职前培养是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基础, 基于数据的教学革新是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关键,职后培训是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保障。教师数据素养形成的关键点在于树立见微知著的理念,主动收集、整理数据信息并认真分析,深入挖掘学生数据信息的相关性,增强教育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同时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系统组织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数据分析能力。吴志龙认为,应该提升辅导员预警能力,“提供专业研判,引领辅导员预警工作;加强数字化建设,畅通大数据使用;加强培训教育,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预警工作队伍;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全天候在线。

五、大数据时代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的挑战

针对大数据技术体现出数据化、海量化、复杂化、动态化的特点,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态日益呈现出载体迷你化、信息精简化、对象细分化、结构扁平化的趋势。搭建多维的大数据平台,拓展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领域。胡子祥等认为,针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变革,应该构建大数据平台,完善大数据法律法规。

六、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和观念转变提出的挑战

季惠斌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引发的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已经在改变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面临大数据分析的考验,而且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相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与大数据技术的三个特征相似,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也具备“样本=总体”“允许不精确”和关注“相关关系”的三个特征。当然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积极努力地迎接信息时代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大数据将会改变学生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黄欣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全面化的整体思维、兼容性的多样思维、现象性的关联思维。

参考文献:

[1] 吴维忆.云端霸权——“大数据时代的双重隐喻批判”[J].探索与争鸣,2015,(4).

[2] 崔海英.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现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3).

[3] 唐熙然. 大数据的伦理问题及其道德哲学——第一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综述[J].伦理学研究, 2015,(2).

[4] 安宝洋.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伦理治理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