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P2P金融模式下的校园借贷问题研究及解决机制探讨

时间:2024-05-04

赵华阳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种大学生陷入网上贷款泥沼事件的曝光,伴随着新时代下互联网快速发展而生的各类网上小额贷款机构逐渐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各方面机制的不健全,监管的不到位,大学生防范意识较差等原因,给予了这些贷款平台滋生的土壤,使得各种大学生贷款机构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刺激了大学生“预支未来”的消费观念,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群体、贷款机构、学校及社会都造成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校园贷款机构的发展条件和大学生个体消费心理进行深入分析,以几个热点事件为切入点,对规范完善该现象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变此种现状提供建设性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网贷; 高利贷; 校园贷

P2P网络借贷是近些年金融领域的新生代表,凭借着手续简便,灵活方便,受众广泛等优势在当今互联网世界里其发展之势犹如潮水一般迅猛,也逐渐为大多数人所接触,当其发展的触角伸向大学校园时,更是获得了快速前进的动力。当下,各大大小小的网络借贷公司都陆续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群体,这对它们而言则无疑意味着是一块巨大的肥肉。随着各种良莠不齐的借贷平台或分期平台涌入校园,学生群体对其又缺乏理性认识和思考,导致出现各种学生贷款负面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下面笔者将从几则事件出发对大学生网贷平台的运行机制以及问题对策进行剖析与思考。

一、校园网贷问题的提出

事件一、2016年11月14日环球网爆出安徽某职院95后女大学生小于(化名)向多个校园贷平台借款本金30万元,并部分提供“裸条”担保。如今,利滚利,小于要偿还借贷平台总计本息达50多万元。信贷平台每隔几日就会联系小于父母或好友,而部分放贷人则会在学校贴吧发布小于资料,将不实短信群发给同学(甚至是三个月内联系过她的人),更甚者还会开启“轰炸机器”24小时不停给她父母打电话。小于父亲自己每月收入仅四千多元,妻子每月收入一千多元,“利滚利”的债务让他们感到绝望。无奈之下,小于父亲只能将家里仅有的住房挂在网上售卖,“填坑”还债。

事件二、今年10月,湖南的十多名大学生被湖南文理学院大四学生黄某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贷款50余万元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被卷入此事的多名学生称,黄某在2015年年底以自己钱不够花为名向要好的同学求援,提出借钱要求。当对方表示没有足够的现金时,黄某便提出可以用网贷平台进行贷款帮忙。多名学生指出,网贷平台在接收到申请学生的照片、学生证、身份证及银行卡信息上传后即成功完成注册,随后就放款。他们将钱取出转给黄某后,由黄某再每月进行分期还款。但因黄某使用了多个同学的身份进行贷款,且已欠款十几万元未还,导致“帮忙”的同学面临巨大偿债压力,因此事发。

事件三、2016年3月9日,21岁,河南省邓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的郑旭(化名),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于当晚跳楼自杀,年仅21岁。

从前面三则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校园网贷门槛较低,学生又对社会接触较少,缺乏相应的判断识别能力,从而一步步陷入网贷的深潭之中。对于男生可能会无奈之下选择逃课打工兼职的方式弥补,更有极端者则是像上面事件四一样选择自杀的不归路;对于女生可能还会面临着债权人或催债人的威胁与逼迫,更甚出现以提供性服务为代价的抵债还钱方式。此种危害于大学生而言轻则误其一时,重则毁其一生,理应引起公权力机关的重视,而不应仅仅停留于媒体大众一时的关注之下。

二、校园贷的兴起与运行机制分析

1.校园贷的概念阐释及特点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络贷款,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针對在校大学生所开展的贷款业务,它是P2P网络贷款进军校园领域的产物,具体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有为大学生直接放款的网贷平台;也有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为大学提供各种产品购买或旅游服务的网贷平台,其贷出资金直接流入第三方公司;最多的还是各类形形色色的分期贷,以分期的销售模式来满足大学生购买某种产品的“梦想”,由于其背后的运行机制也是提供资金来“帮助”大学生购买其现阶段无法购买的某种产品,大学生将以付出一定的利息为代价来与之签订分期购买合同,所以也是网贷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校园贷平台的运行原理

当下出现的各类校园贷平台发展相当激进,在短短时间内,就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一股热潮,占据了国内各大高校市场。而其背后都无外乎有着一致的运行原理,只是在具体管理制度上稍显区别。首先,从资金来源上看,主要有两大资金供给源:其一、自有融资,主要从金融公司,风投公司,上市公司与部分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投入,由于潜在市场的庞大,使这些公司都看到了商机所在,也愿意将资金融入,因此这部分资金构成了各类平台的主要来源;其二、通过P2P获得社会群体投资人的资金投入,平台往往会许诺高利息以藉此吸引投资者将闲散资金投入平台,对于直接放贷类平台就充当着某种中介人的身份,从而使得投资人与借款学生联系捆绑在一起。据融360统计,以P2P平台债权转让为借贷资金来源的消费分期平台占比为28%,以自有资本或融资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消费分期平台占72%。

其次、从运行形式上来看,为了管控风险,大多公司是线上线下模式,即线上平台受理审核放贷,线下发展大批的跑腿人员,整个管理队伍也呈现出金字塔般的结构,层层管理。再次、从盈利方式上看,校园贷平台是不会真像宣传一样纯为满足学生的梦想实现“助力领跑”,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高息红线,其往往自身规定利息较低,而主要是通过收取服务费、手续费或采取欺诈的手段本金预扣而收取高息的方式获利,部分分期消费贷还通过与各电商平台、网购平台达成协议的方式收取回扣,这样校园贷平台一边赚着电商返的钱,一边向大学生收着高额服务费,两边通吃。最后、从推广宣传上看,各类平台都牟足力气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高强度信息轰炸,这也是平台发展的至关重要一环。

3.校园贷平台的兴盛原因

校园贷的发展势头如此强劲,截止到去年10月28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项目组监测到5312家P2P网络借贷平台中仍在运营的还有3209家,而且近几年发展势头是尤为迅猛,究其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成就了校园贷的“伟业”,这里主要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内因方面,是网贷平台的自身优势吸引着广大学生群体在缺钱时纷纷投入到平台的怀抱中,首先它的申请门槛普遍较低,任何本科或大专学生只要凭学生证即可获得几千甚至五万以下的小额贷款;其次,手续简便,等待时间较短,快的话有时2小时之内都能马上到帐,也符合年轻群体的心理等待预期;再次,宣称的利息普遍很低,学生在决定求助平台贷款时不会考虑太多,也在心理承受范围之内;最后,借助线下学生推广团队也较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因为人往往会相信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在外因方面也是有多方原因助推了其成长,使网贷平台在短短几年间遍地开花呈现一片蓝色海洋,首先,自2010年学生信用卡被全面叫停后,校园学生自主贷款便处于几年的真空之中,学生缺钱时候只能找亲友朋友借来应急,而随着近几年校园贷的出现,使得学生群体仿佛看到救星,因为向熟悉的人借有时候显然难以开口,而此类平台刚好解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顾虑,除非逾期未还除借款人之外其他人是不会知道其缺钱并借钱的现状;其次,监管的不到位也为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当前对于这类校园借贷平台并无一个确定的监管机关,尽管15年7月份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并且就互联网支付结算、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方面的监管职责做了初步分工,但互联网金融跨界发展的复杂性显然使得监管边界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在管理范围上银监会、工信部门、公安部门、网信办、工商部门都有一定的责任,但在管理权限划分及部门配合间上又是一大难题,使得现今校园贷款平台鱼龙混杂,一片混乱;再次、当今时代推行的消费观及快时尚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群体;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其提供了助推力,当传统的放贷机构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后,会展现出更加可怕的影响力,现在随便上网浏览时都会发现各种类型的放贷平台广告,已呈现出无孔不入的样态,更不用说经常使用网络的大学生群体。

三、校园借贷之于学生群体的影响

谈及影响,总是存在着两面性,即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让大学生提前接触相关借贷金融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分析与理财能力,也算是预习了功课,这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判断能力与心智能力,如果能用一种量化值来对比的话,目前校园贷所带给学生的恶却远远大于其宣传的积极一面。

1.刺激消费心理,致使消费欲望不断膨胀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受年龄心智的影响,也显现出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特征:冲动性消费、个性消费、模仿消费、前卫性消费等都是这个年龄层次群体心理的常态,而且还具有易变且不稳定的特征。在各大平台强势的宣传口号下,一部分自我意志较差的学生深受其害。校园贷平台也是个幕后推手,纵容了学生群体完全不顾自身能力肆意消费。

2.背负还款压力,影响学业生活

校园贷的不规范运营会使学生自构理财安排计划受到破坏,也影响到未来的社会生活。由于各方面的机制并不完善,校园贷领域乱象丛生,很多平台的成立本就不合法规,而且其开展业务也在违规操作,对这类平台缺乏警惕的大学生更是容易忽略这点。校园贷平台里混杂如此多问题平台,使得学生稍有不慎就掉入了诈骗的漩涡,易给其造成生活的负担。另一方面,从还款能力来看,学生本无固定额外的收入,所以用来弥补漏洞的资金便成了问题,身心深受其累的学生则会严重的影响学业生活。

3.暴力追债现象威胁学生人身安全

当下,许多平台在吸引学生借款时是一副面孔,而当学生逾期时候催款时又换了另一副面孔。学生在向平台借贷时候,虽然无须任何抵押,当然学生也没什么可抵押的,却需要将自己的基本信息连同周围亲朋好友的信息都一带给填上去才可得到贷款,平台的催款方式也是基于这些信息开展的,催款行为往往也游走在犯罪的边缘。当其还不上款时相关信息就会被曝光出來后,其本人或亲友就会受到催款人的信息轰炸,更甚至一些线下催款团队采用极端方式来威胁逼迫学生,或对学生施以暴力,对学生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侵扰。

四、多方应对机制的良性构建

校园不良网贷存在着诸多风险,一是高利贷、诱导贷款、变相提高授信额度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二是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及暴力追债等问题。三是部分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钻金融监管空子,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刺激其消费。四是校园网贷平台“校园代理,层层分包提成”等发展模式破坏正常校园秩序。它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应需多方共同应对解决。

1.完善相关校园贷款行业法律法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发挥好法律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十八大以来提出要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加强立法,完善重点领域立法,当前校园网络贷款领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里面鱼龙混杂,也急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准入及监管机制,架构起该领域的法律体系,以规范行业的运行发展。关于校园借贷领域法规,目前仅有的一些文件也是近一年内颁布的,像去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8月中国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10月又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里面提出采取“穿透式”监管方法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实施规制。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乱象,尽管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这些规章,但这些文件的真正落实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在互联网搜索页面输入“借贷”“借钱”等字眼仍能出现一大批各类借贷平台,许多问题平台仍能躲过监管继续存活。此外,这些文件也没有涉及到对学生群体的特殊考虑,而现实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一波接一波地踏入这些平台,因此急需出台有关校园贷的专项法规予以规制。专项法规出台的优势是,对于某种问题更有针对性与破解性,也更能适用校园环境的特殊情况。除此之外,相关的配套法律实施体系也要建立起来,对校园贷的监督与管理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好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将权力细化并与责任相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一部门主牵头协调带动多部门相配合的机制,笔者在此主张由金融监管部门担负起该责,因为拨开校园贷的外衣其实质上还是开展的放贷业务,与相对人签订的也是借贷合同,只是改变了传统的形式而已,所以由金融监管部门起牵头带领作用也是实质名归。

2.规范校园贷行业发展

对于校园贷这个新兴事物,刚一站上舞台就迎得了众多学生的亲睐,当然就目前来看其所造成的后果也是远远超乎人们想象。对于此,有人提出对这个行业应当封杀,严禁其进入校园,认为其破坏了校园纯粹的环境。但从现实来看,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如意,从以前对学生信用卡的封杀我们就能看出来,即便学生通过银行来借款的这种途径被堵塞了,也会不断出现各种其他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若让所有平台退出这个领域,我们不敢保证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更恶劣的形式来给学生放款。基于此,笔者建议对于这个新兴领域需要的是加以引导与规制,用“疏”替代“堵”,就像做园林绿化一样,定期修剪才能使人赏心悦目。考虑到目前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与自控能力,应当推广的是助学贷与创业贷而不是各种各样的消费贷,依赖于学生消费带来短期经济效益会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也有害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为最终的消费负担者还是其父母。在针对放贷的人群方面也可借鉴国外有益做法,采用“未来精英的目标人群+校友融资”的经营方式,利用社交网络来降低违约率,即对名校学生有条件的放宽限制,这里不是搞歧视,而是名校学生所处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其对未来有较好地规划能力,而且其毕业后也可在短时间取得较高薪酬,所投资金收回几率也高于一般学校。我国虽已建立系统的助学贷款体系,但市场经济下引入企业开展该业务对于学生也是种福祉,使得学生更有选择的余地,于国家也可减少财政负担。在推行学生创业贷款方面,也给予了一些年轻有为的学生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同时也是相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但对于其贷款用途平台一定要严控把关,并对创业项目进行后期追踪检查。在对平台的监管上,若平台资质良好且符合管理的各项规定,政府也可以通过定期考核检查为学子们公布值得信赖的官方认可校园贷平台,使政府、平台与学生三方形成一种和谐的信任关系。

3.成立行業协会,发挥社会共治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校园贷结合了互联网的优势又针对学生的需求对传统借贷方式作出了改变,其具有的优势是无可质疑的,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平台只会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而非强制退出。根据去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5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成立,但由于其管理范围相当广泛,协会工作量也是庞大的,就很难对校园领域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基于目前的情况,应当成立个学生贷款行业协会,工作方向专注于管理全国各大高校里的校园贷平台,引导整个行业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这样也能改善行业的名声,保证整个行业大的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此外,要明确行业协会成立的宗旨是为了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利益而非成为政府的下属指挥机构或仅仅保护行业利益的“守墓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政府部门开展竞争执法,弥补政府部门执法的不足,竞争性执法具有防止监管机关执法懈怠和腐败的功能。此外,还可探索成立相关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共治作用,“社会共治可视为共治理念的新发展,是多元社会主体在社会权力的基础上共同治理公共事务,通过协商民主等手段发起集体行动以实现共同利益的过程,是社会治理改革的新境界”,让社会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也是政府在未来处理社会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

4.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学生群体在大学校园这个亚社会里,面临着多元思想观与价值观的选择,同时,“消费文化的自利性削减着大学生责任感与道德感,消费文化的多元异质性导致了大学生的道德与价值共识难以成型”。校园贷得以兴盛活跃的原因其实就在于学生潜在的用钱需求,因此,应当从源头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未了防止学生走上“负债累累”的不归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政府要加大力度对校园贷进行整治,并于社会上树立正确的大众消费文化;二是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引导,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为青年群体,大学生对于信息新闻网络的接触程度远超其他年龄阶段人群,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也更易受到这些来自互联网多媒体的影响,所以,网络文化空间的纯洁性之于学生群体显得更尤为重要,对此,新闻媒体应创造更多适合学生的高品位作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三是学校也应下力气整治校园文化,当前,许多高校里充斥着享乐风、攀比风、拜金风等各种污风邪气,若学校培养出的是这样的人群,国家日后的发展远景也将令人堪忧。学校作为教育的引领者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这些硬文化,也要为学生灌输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这些软文化,使学生身体与身心都走在正确的路上。为此,学校可以做的有很多: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检测与预警机制;联合金融机构定期开展关于普及金融知识的讲座,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辨别校园贷平台,以免上当受骗;校辅导员多与学生沟通接触,了解学生生活动向与心理动态,目前各校辅导员所做工作远远不够,很多时候都与学生生活处于脱节状态,等学生真正出事了才会注意;四是家庭对于孩子也要进行正确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理财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更多的是在上大学之前,所以父母更要注意到在孩子心智发展的活跃阶段对其施以正确的引导,提早纠正不良消费习惯;五是作为学生自身也要认识到进入了大学,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父母守护下的花朵,理应承担起作为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有意识的做好自我理财规划,掌握基本金融知识,为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而非无节制的尽情享受。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群体的重要一部分,在有限的生活费下要学会量入为出,正确看待校园贷平台,勿要将自身引入泥沼。

参考文献:

[1]《合肥95后女大学生裸贷30万需还50万 父亲被逼卖房还债》[EB/OL],http://wenda.so.com/q/1365368433068127,2016年11月14日.

[2]王久才,田金花: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金融视线,2015,(6).

[3]王小丽,丁博:P2P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J].国际金融,2013,(3).

[4]信息时报.消费分期平台近三成资金P2P[EB/OL].http://epaper.xxsb.com/showN ews/2016-05-30/312641.html,2016年5月30日.

[5]参见郑树勋,林琼: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武汉大学生 为例[J].时代金融, 2016,(7).

[6]刘浏: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6).

[7]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2016.

[8]戚建刚,刘菲:论竞争性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2016,(3).

[9]王名,李健:社会共治制度初探[J].行政论坛,2014,(5).

[10]吴朝辉: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

[11]张明志:嬗变与应对:基于当代大学生借贷消费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 009(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