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

时间:2024-05-04

李槐灿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更新也被提到日程上来,要求相关工作者必须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依照学生日后的发展需要作为教学的目标,要使高中历史这门学科成为一个为学生服务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在努力地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可以用得到的知识,该文就是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策略做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优化

新课程的高考注重能力的考察,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应新形势的要求,倡导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以培养新时期的人才。

一、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现状

1.讲课内容不够系统

历史这门学科很特殊,没有规律或者定律可循,只是记载了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学习起来会有些抽象。高中历史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难度,对各朝代和历史事件的描述会更详尽,对知识重点的掌握程度也会要求更高。如果历史教师自身没有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能清晰地讲出历史的发展脉络,学生学起来会更加吃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的模式普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没有系统的教学思路,学生很难理清各事件对应的朝代和各朝代的先后顺序,但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只能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又普遍会立即忘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学好历史。

2.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原来的教学设计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核心,没有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完全是被动的接受和聆听,交流和互动的机会非常少,也没有为学生们设置较多的互动环节,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这些方面都要一定的改变,课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比较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没有主动地改变。教师的观念还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这种传授还是比较枯燥的、单一的,没有课堂上应有的趣味性,其实高中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很足的学科,教师们应该积极的做出教学观念的改变,把精力多放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上,不要过分的追求升学率,要培养他们养成为获得知识而学习的正常心态。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

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在新的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以主导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情境,假设学生是事件的主人翁,让其大胆说出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该事件的影响。例如,在讲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会怎么做,为什么会这么做,从而学生可能会立即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壮举和抗日战争的深远意义。这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另一方面也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自己的上课质量,一举多得。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缺少质疑意识,如此教学也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其实,教材中的历史结论只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在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尽管作了很多改进,评价也趋向公允。但对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很多重大决策和行动教材是否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尽可能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全球化的眼光,从文明演进、全球整体、现代化进程甚至社会心态发展变化的角度去揭示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内容,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3.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学习讲究理论和实践不分家,理论的知识有些过于抽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才能更加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当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来开展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就可以更好的从一个实践的视角突破进去,学生们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接近,没有了空洞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联系书本和现实的关系,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衔接起来,学生们能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为现实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4.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价值取向之一: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旧的课程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到课程实施,都强调统一标准。以致于在以往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上,只重物化课程资源,然而人力尤其位于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和中学生群体却被忽略。作为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教师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学生更是置于一种毫无自主性和选择性的狭小空间。一堂课虽极具观赏性,却恰恰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现实———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这样从课程流水线上被“整合”出来的只是丧失了个性活力的“教育成品”,而不是迸发思维与才情之光的鲜活的“人”。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这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要重视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结语

综上,高中历史新课程需要一个灵活多样的历史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去探索历史的奥秘。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人物为中心的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对历史的思考、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更好地认识自己,服务人生,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文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2:30.

[2]孟小琳.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2:29-30.

[3]汪光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信息处理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2011,05:2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