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社区,推动民族地区德育教育

时间:2024-05-04

唐正兰

德育教育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传授一些文化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俭节约等德育教育。但是,这种在课堂上说教式的教育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在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纯朴的民风还在,但是,“碰瓷”、见伤就赔钱等丑陋的社会现象也屡见不鲜。特別是在遇到“看见有老人跌倒时,你扶还是不扶?”这样的社会问题考验时,大部分孩子更不知道如何抉择。

怎样能让孩子“知荣辱、讲正气”,“知恶从善”呢?我的做法就是:立足社区,推动学校德育教育。

一、挖掘社区材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艺术来源于生活。德育作为一门教育艺术,它洗涤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是先辈们优良生活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充分应用社区材料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然后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在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知多少”的主题活动时,由于我们处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人在山区自由行走惯了,对交通法规的认识浅薄,不管是行人还是车辆,时常都可能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去调查社区或村子里看到和听到的有关交通事故的故事,并查阅资料,收集交通与安全的相关知识,教师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视频。活动中,学生讲述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老师播放的交通事故的视频画面,带给孩子们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也让他们深深地感觉和认识到:了解交通与安全的知识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二、组成社团,融入社区,付出一份劳动,收获一份感动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德育是盐,不能单独给人吃,必须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德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并根据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进行分析和调整。鼓励和指导孩子们积极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融入社区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去接近生活,了解生活,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付出一份劳动的同时,也收获一份感动。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在家里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幼。我组织的“爱心小分队”,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去帮助那些年老、行动不便的就医人员,帮他们拿药、送水,陪他们聊天。虽然只有一早上,孩子们也比较辛苦,但是,在告别时听到的那一声声“谢谢!”“谢谢你们!”孩子们的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小分队队员木色阿衣有真切的感受,她说:“奶奶住院的一个星期,我没有着急,因为有老师的帮助和小伙伴们的陪伴,我有时间学习,还可以给奶奶和弟弟做饭,也没有让爸爸妈妈从外地赶回来。”“我现在是小学生,以后上了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也要一直做下去,用我的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

如今,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大脑。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正逐渐向着家庭、社会倾斜,因此,要着实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就不能停留在学校,而是要团结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着力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德育工作不间断、全方位。

一根蜡烛的光非常微弱,但是,两支、三支、……当无数支蜡烛被点燃时,那光就不在微弱了。我们每个人就像一根蜡烛,当你被点燃时,你也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学生,当一批又一批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再用他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和周围的人,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明亮和温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