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安宇 贾文毓
摘 要:地名作为表征地点的文化符号,经历了从当地少数人使用到逐渐被众人所知直至被大众广泛使用的过程,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最典型的反映,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本文以青海省436个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IS技术方法、统计分析法、历史文献法,发现青海省地名景观表现出其特有的地理环境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多组群性及方言性。
关键词:青海省;乡镇地名;语源类型
一、引言
地名是人类活动作用在地理环境上的产物,地名的产生和发展与该地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我国对地名的研究历史比较深远,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较为出名,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地名命名的原则。
近几年来,人们对地名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目前国外正利用GIS技术对民族地名、殖民地地名等进行相关研究,国内王彬、司徒尚纪、岳辉等人利用GIS技术对广东地名景观进行了分析,李澜、任福等人利用GIS技术对湖北省土家语地名景观进行了分析,但基于GIS技术从地理学的角度对青海省地名景观的研究国内较少。本文通过利用GIS技术、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青海省436个乡镇地名进行分析,揭示了青海省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
青海省全省均在高原范围之内,它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部极为高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在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
青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得名“青海”。
另一方面,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蒙古族、藏族、撒拉族、土族、回族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藏族、土族、蒙古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主要信仰伊斯蘭教。
二、青海省乡镇地名的地理学分析
兹把地名命名的依据分为自然类和人文类两大类。在对青海省的436个乡镇地名分析中,其中属于自然类的有333个,占总数的59%;属于人文类的有231个,占总数的52%。
1.乡镇地名与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对地名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从地形、水文、气象、矿藏、岩石、植物、动物、方位、岩石、形态、声音、距离等15个方面对青海省乡镇地名的分析,发现以地形、水文、方位命名较多,共有252个,占以自然类命名总数的 76%,说明地形、水文、方位这三者对青海的地名影响较大。
(1)地形
在地形这一要素中下分沟、滩、山、坪、谷、梁、崖等24个亚类,其中以沟、滩、山三者命名的地区最多,占以地形命名的所有地名中的66.7%。
青海省位于其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部十分高俊,地势自西向东倾斜降低。该地区地形的总体表现为西部是山地,中部为盆地、谷地和低地,南部为高原。青海北部有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中部是昆仑山、阿尼玛卿山和柴达木盆地,南部为唐古拉山和巴颜喀拉山,所以地名多以沟、滩、山为主(图1[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青海省西部地区以沟和山命名的地区较多,这与青海省西部多山的地形是分不开的。滩是河海边由于淤积而形成的平地,因为海东地区地处祁连山脉与湟水谷地的交界处,所以在以沟、滩、山这三种命名的地形中,海东地区占了多数;同样,由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形主要以柴达木盆地为主,地势较低,所以以滩命名的地区也不在少数。
(2)水文
在水文中下分川、河、湖、泉、水、源等六个亚类,其中以河、湖、泉命名的地区较多,占以水文命名的地区的78.7%。
青海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其中湖泊总面积占全国湖泊总面积15.8%。在青海省以水文要素命名的地区中,以河命名的地区最多。从图2可看出青海省以水文命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边境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南部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其中黄河与澜沧江的发源地都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而且该地区有通天河等多条河流经过,在其西北部有大量湖泊分布,故该地区以水文命名的地方相对较多。海南藏族自治州面积虽然较小,但其北部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且黄河流经该地区,所以该地区以水文命名的地方也比较多。在柴达木盆地内部也分布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而且有许多泉在其境内也有分布,所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以水文命名的地区也较多(图2)。
(3) 方位
在方位这一要素中下分东、西、南、北、阴、阳、口、头、脚等16个亚类。青海省以方位命名的地区占以自然类命名总数的15%。地名是能指示自然存在和具体事物方位的特殊语言文化,方位地名在命名时多结合自然要素,增强了地名在地理环境中的方向感,同时也方便了当地居民对于地理要素的描述。
在图3中可以看到,在以方位命名较多的地区,其以水文和地形命名的地区也较多,如海东地区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图3)。
2.乡镇地名与人文地理因素
地名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载体,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描绘着当地的人文变迁。通过从意愿、民族、部族、建筑等43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以建筑、民族、部族、意愿这五个方面命名的地区较多,占总数的60%,说明这四个方面对当地地名的命名影响较大。
(1) 建筑
在建筑这一要素中下分坊、寺、庙、亭等9个亚类,从图4可以看出其中以寺命名的地区最多,占以建筑命名的地区的41.4%。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其八个地级市中,有五个是藏族自治州,一个是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藏族在这里分布很广泛。而且藏民多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传播的是做人、做事、修心等合情合理的内容,它传播到藏族人民居住的地区,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慢慢地被接受和认可,所以对当地的影响较为深远。在建筑这一因素中以寺命名的地区所占的比例最高也反映出了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深远(图4)。
(2) 民族和部族
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分布较广泛的地区,这个地区居民以藏族为主,而且当地的地名多以藏语命名,具有鲜明的名族特色。这类地名的特征是“藏语+民族+乡”,比如海东地区的文都藏族乡,其中“文都”是藏语,意为牛犊山。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多分为许多部族,同一部族又常常聚集在一处,通常因为以前某一部落在此定居而命名,然后流传后世。这类地名的特点是“部族名+乡”,比如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吉卡乡,其中“吉卡”就是一个藏族部落名。
由于该省民族的特殊性,乡镇地名中共有37个民族地名,33个部族地名。在所有以民族和部族命名的地区中,其中海东地区以民族命名的地区最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地区以部族命名的地区相对较多。这也说明藏族人民在这几个地方分布最为密集,民族和部族对当地地区的命名的关系十分密切。
(3) 意愿、赞誉和志向
意愿和志向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赞誉则是对当地的一种褒奖,也可以反映出当地在某一方面的美好品质。人们通常会把自己的愿望、志向和他人的褒奖融入在地名当中,所以意愿、贊誉和志向在地名中也有很好的反映。
在青海省以这三者命名的地区一共有28个,占以人文命名的地区的11%。而且从图5中可以看出以和平和富饶命名的地区较多,这反映出人们对平安和富强生活的向往。比如长宁乡、清平乡分别反映了当地人民渴望长治久安,清净平定;而门堂乡(“门堂”为藏语,意为丰收滩)则反映了人们渴望丰收的美好愿望;多福顿乡(“多福顿”为藏语,意为富强)则反映了人们渴望富强的心理(图5)。
三、结语
地名是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本地区自然、历史、民族、文化、社会等多种印记。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乡镇地名数量的统计分析和GIS技术的运用,直观地反映出青海省地名景观在自然方面和人文方面的规律。由于青海特殊的地形和水文情况,所以青海省以地形、水文、方位命名的地区较多。而且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所以它的民族特色在地名上也有很强烈的反映,特别是在建筑、部族和民族方面。在图中也可以看到地名景观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此外,地名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在利用GIS技术对地名进行统计时,多增加些地名的属性,如时间、空间等,则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青海省地名演变的特征,在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1]图上西南部地区属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所辖的格尔木市所管辖,在图中一并将其命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同。
参考文献:
[1] 张忠孝.青海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中国省情》编辑组.中国省情[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
[3] 地质出版社地图编辑室.中国地图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1.
[4] 赵松乔.中国干旱地区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5]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理集刊[J].自然区划方法论.1999(21):90-100.
[6] 王彬,司徒尚纪.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281-288.
[7] 李建华,米文宝,冯翠月,杨显明.基于GIS的宁夏中卫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J].人文地理,2011(1):100-104.
[8] 崔乃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作者简介:安宇(1994-10-8),女,山西应县,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地理科学。
贾文毓(1960-),男,山西洪洞县,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