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提到东方艺术,身为一个艺术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所学专业——中国画。同时,身为一个中国人,提到东方艺术,我在想到中国画的时候也想到了另一个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戏剧。这两种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的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很多艺术的共通性。
关键词:中国画;水墨;戏剧;虚拟性;写意性
早在南齐谢赫著作《画品》中就出现了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的“谢赫六法”。在“六法”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气韵生动”。可见“气韵生动”是一幅作品最精到所在,整张画都是为这一个“气”字而存在,为的就是传神。在国画中,笔与墨互为表里。谢赫“六法”中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法,可见中国画用笔在脱离纯工具意义后,其用笔上的讲究。还有就是墨,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画家根据画面需要,运用丰富的笔墨语言,创作了一幅幅众多佳作。画家根据自己对客观物象的感受来进行创作,画画的目的毕竟是表达画家的亲身感受,因此对于画家来说,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为重要,亲身感受越强烈,画出的作品越能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其精神内涵也就越明确,观者也会越明朗其意图。
在《中庸》中,有句话叫做“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智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由此我认为好的中国画,就和这君子之道是一样的。一幅好的作品,即使是妇孺老叟也是可以看得懂的,而到了高深莫测的时候,即使是资深的老学者老画家,也不一定能完全领会画家的心意——这就是中国画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为什么它会有如此的魅力呢?艺术家是通过他们的艺术修养来认识艺术,可普遍大众,是通过他们的眼睛通过他们的直觉来认识艺术,在更多的时候,普遍大众的直觉比艺术家的修养来得可靠的多。而中国画能在被文人欣赏的同时,也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爱,根其原因,就是它做到了传神!通过画面的笔墨内容来传神达意,使观者能领略到其画面的精神内涵,再深究下去,又发掘可以是这般,也可以是那般,根据观者的文化修养不同,其领会的精神层面也不同,得到的精神体会也会有所差异,有时也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感,真真是耐人寻味。而此时,就又与中国的另一个传统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就是中国的戏剧。
为什么有的老艺术家总是爱听戏剧呢?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戏剧和中国画都在这肥沃的历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直到今天枝繁叶茂。作为在同样的悠久的历史滋养出的不同种类的艺术,它们都是秉承一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表达的精神内涵的方式却是一样的。
中国戏剧的表演方式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戏剧的魅力是蕴含在其骨子里的,举手投足间,处处都有讲究,处处都有深意,处处都是艺术。
有这样一句话: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就是戏剧表演的虚拟性。戏剧的虚拟性在舞台上是无处不在的。如演员使用的道具,都是通过运用特定的实物表演,诱发观众联想其所指代的实物整体,使观众在虚拟化的表演中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戏剧舞台上应用的所有道具,都是经过变形、夸张、美化、装饰等艺术加工和提炼,从而营造出光彩夺目的舞台效果,既衬托了氛围又美化了舞台。比如演员使用的马鞭,用各色漆涂杆,系上各色彩穗,代表各种颜色的马匹;而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在皇宫就是龙案,在衙门就是堂案,在寺庙就是供桌,摞起来是山,横排开是屏障等。通过其道具使用,我们可以知道,戏剧艺术和绘画艺术一样,也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在国画中与戏剧的虚拟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留白的艺术。比如在白纸上画了两条鱼儿,而其余留白部分则是水,画了一座山,而山中间有一部分虚无的白,那么这一部分则是云,山顶上方留白是天空等等。
同国画一样,戏剧也具有自己的写意性,通过角色来发掘一种内心深处的共鸣,根据演员的表演,相同的道具在不同的场合所代表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而脸谱,使人一看便知是什么人,而其服装,只考虑其年龄、身份、地位等因素,而忽略其季节、时代、地域等因素,在行内更是流行着“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可见这里边的讲究。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是演绎一个衰生,本该穿着黑色的长衫,甚至该有补丁,而此时这件衣服非常破旧,如果演员嫌弃衣衫破旧不肯穿,相反地穿着一件新的明黄色的长衫,那么此时就闹笑话了。一个贫穷的人怎么可以衣着华丽呢?因此可见其服饰上的讲究也是同等重要的。国画与此也是一样的。虽然讲究创新,但是该有的讲究还是要有的,比如你画一树梅花,你可以采用多种技法进行表现,在观者感叹你的技法的同时,也明白,你画的是梅花,而不是菊花,更不是兰花。
生活是无限的,任何艺术要表现生活都是有局限的
用有限的艺术手段去表现无限的生活,如果不在艺术中变换生活的原来形式,完全按照日常的样子去反映生活,是办不到的。因此,所有的艺术都不能不作变形,只是变形的程度不同罢了。在处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不是一味追求形似而是极力追求神似。如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而更重视神似,而形似却是追求外形的肖似和逼真。戏曲和绘画一样,它不是把舞台和画纸作为模仿生活的手段,而是作为剖析生活本质的一种武器。它追求的是生活本质的真实,而不囿于生活表象的真实。它对生活原型进行选择、提炼、夸張和美化,尽量扫除生活中琐碎的非本质的东西。
在戏曲表演中,例如关门、上马等生活动作都赋予了舞蹈化、规范化,戏曲表演动作,固然要求具体,让人看得懂,但是它又不是生活动作的照搬。这套动作很美,很准确地刻画出人物的某种精神状态。国画也是如此,画面中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被艺术家经过艺术处理,构成一幅意趣横生的画作。这样的艺术处理,使艺术既反映生活,又同生活形态保持若干距离,既取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夸张、更美。
因此,中国画与戏剧,都是取自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与物件,经过自己独有的艺术处理,而发展成一门具有特色的艺术,运用着自己特有的方式传达着生活之美。由此可见,东方艺术的核心就是其所具有的传神性。
作者简介:孟圆圆(1991-4-),女,河北邯郸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