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

时间:2024-05-04

杜东敏

摘 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愈加严峻的工作形势,加强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通过强化高校职业职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推动和深化开展措施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希望能够为各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务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

就业问题与国际民生息息相关,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也关乎着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关键性内容,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大众化发展趋势,用人机制的市场化发展以及相关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规划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加,普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也逐渐发展成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来看,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经验层面上,系统性的理论以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工作程序较为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一部分高校虽然响应国家号召,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设立了相应的毕业生职业指导机构和部门,但是由于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存在严重的不足,限制了职业指导工作作用的全面发挥,没有在工作实践中将职业指导、教育、咨询、测评等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力辅导工作也相对缺乏,因此造成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工作范围和深度等偏低,职业指导工作也因此陷入被动发展模式之中。

其次,高校职业指导管理部门中绝大部分工作者本身没有对职业指导工作行程全面正确的理解,单纯的认为毕业指导工作就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扩散宣传服务,以及简单的毕业生就业倾向和就业选择教育服务,完全忽视了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等,对职业指导工作实际质量的提升产生着不良影响。

再次,就业信息来源不够明确,信息内容相对缺乏,传播信息的载体在互动性较差,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际质量。一部分高校职业指导部门缺乏与社会上相关企业的联系,因此不能有效的同用人单位联合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没有及时的向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发布和宣传本校毕业生基本信息,以至于一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就业选择之际没有把握好时机,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

又次,职业指导工作范围相对狭窄,工作方法单一僵化。一般情况下,我国高校从大学四年级开始开展相应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工作方式为职业指导讲座,职业指导主题班会或者简单的职业指导课程等。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职业指导工作确实能够对其就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毕业指导工作开展时间相对较晚,在学生接受职业指导却没有真正理解指导工作的意义时变已经需要面临社会上就业的选择,只能盲目的完成就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最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对用人单位有所忽视。现阶段,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一般在于对毕业生就业心理、就业倾向等方面的指导,对用人单位的就业工作有所忽视,导致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脱离社会现实,削弱了其自身教育价值。

二、推动和深化发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在就业导向下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

在新社会经济形势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高校应该主动探究市场人才需求,将就业作为各项工作的导向,全面更新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理念,通过不间断的工作调整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就业工作质量等,为其未来顺利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高校在相关专业的设置以及调整上,应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趋势,在经过周密的论证研究后,结合自身教育资源储备优势,科学的构建具有个性特征的专业人才培养群,增强社会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高校职业指导教育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当前岗位的就业能力要求,还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对于社会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在课程建设方面,则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课程,将岗位职业能力规范作为课程设置的重要参照依据,设置能够与学生专业相配套的规范化和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教育不仅应该注意及时吸取社会上毕业生就业动态的新信息,不断對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教育体系加以完善,还应该关注社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重点培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突出教育重点,促使职业指导工作向着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1.引导高校毕业生群体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自身价值

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职业指导教师、政治辅导员等载体应该紧随时代发展形势通过使用多种工具,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本校广大青年毕业生群体加强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认识,进而在毕业之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能够结合自身综合素质,客观公正的看待自身各项职业能力,准确定位自己,最大限度的将个人社会价值以及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邮寄的结合在一起,在施展个人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身人生目标,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相关机构还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相对科学的“先就业、后择业”职业观念,鼓励其从最底层岗位踏实起步,积累工作经验和各项职业技能,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从业岗位。

2.积极开展毕业生心理素质测评服务

受成长历程以及自身精神品质的影响,不同人类个体的心理素质必然存在则一定差异性、可测性以及相对稳定性。因此,即使接受了相同的教育,每一个学生在教育结束后所表现出的各项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个性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且这些个性化的能力特征与学生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存在相当大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评,不仅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对匹配的就业指导建议,而且还能够向相关机构提供一定的学生未来发展可能性判断,为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5]。在此过程中,职业指导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学生的细腻测评方式,确保测评工作的实际效度,并及时将测评结构反馈给学生,为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调整和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逐步完善自己,在毕业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3.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在对学生个体内心特征以及相应的外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设定较为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对具体的发展步骤和就业活动规划等。可以说,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不仅能够帮助本校学生顺利的获得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进而在社会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应该在开展学生个体就业意向咨询调查的基础上,适当的选用自省分析方式、对比分析方式等方法,逐步帮助和指导学生深化对自身性格、能力、综合素质以及缺陷的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取向的最佳选择,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

受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影响,各级高校应该引导和鼓励本校毕业生积极探索自主创业,进而发挥优秀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的倍增效应。高校应该重点突出创业教育在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地位,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以及相应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等,促使其在完成高校学习后能够在社会上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创业,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高校还应该适当的加强创业教育的实体化发展建设,在校园内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愿意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扶持,真正发挥高校职业指导部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有效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化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诚,朱征军.论高校职业指导推动和开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5(3):245-245.

[2] 赵俊峰.推动与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150-151.

[3] 楊晓玲.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2,(1):58-59.

[4] 彭秀平.高校辅导员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0):30-32.

[5] 刁翔正.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1):175-176.

[6] 施庆晖.高校职业指导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视角[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24-125.

[7] 韩金涛.试论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10):139,14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