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任洪玲
摘要:乔治·吉辛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在其系列小说作品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下层社会的人物群体,而且还客观而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政治需求。因此,分析其对这些人的政治书写,既是理解其人物形象的关键,也是感悟其创作风格的开始。所以,本文重点解析了以下内容:政治书写的内涵与外延,政治书写的来源以及政治书写的表现与作用。
关键词:政治书写;来源分析;作用表现
乔治·吉辛是英国一位命运坎坷而著作颇丰的小说家和散文家。说其命运坎坷,不仅因为他曾为帮助妓女而偷钱入狱,而且还因为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但穷困潦倒;说其著作颇丰,不仅因为其有《四季随笔》、《新寒士街》等诸多的小说传世,而且还因为他师承狄更斯在自己的作品里寄寓了丰富的意蕴。特别是对下层社会人物的描写及其对这些人物生活的思考更具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吉辛小说文本中里“下层社会”中的人群政治书写主要是对下层人物政治诉求的一种表达。因此,对吉辛“下层社会”中的人群政治书写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应该明确三个问题,即,小说文本中这些下层人物政治需求的来源、这些人群政治需求的表现、这些人群政治需求的意义。
一、“下层社会”中的人群政治书写内涵
探讨乔治·吉辛小说里“下层社会”中的人群政治书写,首先应该明确他在小说的文本中表达了这些人物的哪些政治需求。从学术的层面而言,这既是对其“政治书写”的界定,也是对其“政治书写”外延的列举。
(一)政治书写的内涵
所谓政治书写就是作者在其所创作的小说文本中对特定人群政治需求的一种客观表达。这里所谓“特定的人群”就是指题目中的“下层社会”中的“特定人群”。例如,在乔治·吉辛小说《四季随笔》中,这些特定的下层社会的特定人群就是指小说《黎明时期的劳工》中的主人公阿瑟.戈丁一类的人物形象。虽然在小说里,他是一位画家,但这位画家却没有如今艺术家的那种风光。因为,他不仅出生于一个著名的贫民窟,而且他的生活经历,成长过程与作者乔治·吉辛一样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贫穷、潦倒是其生活的常态。
(二)政治书写的外延
政治需求是其政治书写的核心内容,但政治需求却与经济需求具有完全不同的构成。首先,政治需求是对其生存权利的一种追诉。无论是对生活平等的向往,还是对教育成长平等权的一种追求,都可以视作是其政治需求的集中表现。
其次,政治需求还是一种对其生活权利追求之上的表达诉求。为了追求生活的平等,这些生活在贫民窟的下层人物,不仅有物质层面上的平等权的追求,还有精神层面上的平等表达权的寻觅。因此,正确理解乔治·吉辛小说里有关下层社会人物群体的政治书写,不能把研究的对象局限于经济书写的对立面。
二、“下层社会”人群政治书写来源
在乔治·吉辛小说里表现出来的“政治书写”是有其诸多来源的一种文本内容。这也就是说,对其小说里政治书写的来源分析,可以有多维的角度供研究者选择。
(一)作者的思考
作者在小说文本里表达出来的政治书写内容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思考。而这种思考的来源又是作者乔治·吉辛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他(乔治·吉辛)的童年与书为伴,直到他父亲离世,他才进入欧文斯学院就读,从小养成了爱好读书的好习惯,让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好。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他18岁时为了帮助一个妓女过上体面的生活而去学校宿舍进行偷窃而被抓获,这一刻成了他人生巨大的转折点。[1]这是一段有关作者成长经历的回顾性引文,在这里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作者那坎坷的人生:他非常贫穷。如果乔治·吉辛比较富裕,那么即使他帮助的是一位妓女,那么也无须去偷窃。因此,他因偷窃而入狱的现实必然会使其重新思考下层人物的生活。特别是他后来还住在贫民窟。
(二)方法的需求
乔治·吉辛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因此,在现实主义的视角下,他不可能回避这种下层人物的政治需求。因为,相对于上层社会而言,下层社会人物的政治需求似乎更加明显而迫切。在现实的社会里,人们的政治需求并非只表现为对社会政治权利的一种追求,它还表现为下层人物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象征主义也是乔治·吉辛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在其作品《四季随笔》里,就曾经有这样的个案值得大家关注:“有多少人在春天偶然从围篱下采摘下半打花草时,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呢?”这一问看似无意,却耐人寻味,其深意在于揭露出人类对自然的漠视。这种漠视来自人类自以为在自然面前具有优越性的态度,或者进一步说,来自人类中心主义。[2]因此,这一问在表现出下层人物对人生与自然能否和谐的一种思考的同时,也在另一个层面上表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问题的政治分析。
(三)现实的矛盾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小说中各类人物政治需求的一种表达。特别是对于下层社会的人物群体而言,这种对生活矛盾的解读更为清醒而深刻。例如,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打破了人们对“神”的信仰,宗教大厦开始坍塌,与此同時,实用主义大行其道,所有的宗教经典都必须接受实用主义的检验,这些观念的产生使资本家不再有精神上的顾忌忧虑,从而使劳动者所受的压迫加重了。[3]
三、政治书写的作用表现
在乔治·吉辛的创作中,其政治书写有如下的表现值得大家关注:首先,政治书写是其小说题材的选择原则。任何一位作家都在其文学创作的题材选择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对于乔治·吉辛而言,对下层社会人群政治书写的表达是其题材选择的重要原则。无论是《黎明时期的劳工》,还是《无所归属的人们》、《民众》、《瑟尔萨》和《阴曹地府》等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其次,政治书写是其核心的情感表达。乔治·吉辛对下层社会的人物持有什么样的情感呢?或者说他的小说集中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有研究者进行过这样的总结:吉辛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类型的穷人形象,对他们的态度也是复杂的:或憎恶、或同情,甚至是尊敬。[4]例如,在小说《黎明时期的劳工》中,作者乔治·吉辛对其小说主人公阿瑟.戈丁的描写就充满了同情。乔治·吉辛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同情,他曾经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段阿瑟.戈丁面对商店里陈列的水果而产生的幻觉。然而,对同样是下层人物的凯莉--阿瑟.戈丁的妻子,他却表达了无比的憎恶。当然了,无论是同情,还是憎恨,都是作者的政治书写。这也就是说,在分析小说文本中下层人物群体政治需求的时候,或者是辨析这些下层人物的政治需求时,研究者的视角不能局限于小说人物形象本身。因为,在这些人物形象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思考。换而言之,小说文本中的政治书写是源自于作者乔治·吉辛与人物形象政治需求的一种综合表达。最后,小说文本中的政治书写是文学作品主题的核心内容。小说文本的主题由文本的核心情感与主要内容合二为一。既然在情感表达与主要内容里都被赋予了政治需求,那这些下层人物的政治需求成为小说主题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总之,乔治·吉辛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在其系列小说作品里,既成功地塑造一批下层社会的人物群体,又客观而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政治诉求。因此,分析其小说文本里“政治书写”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3]蔡晓琳.多元融合文学创作视角下《新格拉布街》的文学创作[J].语文建设,2015(26).
[2]应璎.《四季随笔》中的生态焦虑[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4]应璎.在憎恶与同情之间--论乔治·吉辛的贫民小说[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