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田彦兰
摘 要:语篇理解实际上就是语篇接受者对语篇的一种理解。语篇的意义也是通过语篇接受者对语篇的理解和认知来实现的。在语篇理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图示知识的建构和积累,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水平。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培养构建图示的意识,多加积累,多运用联想激活应用已有的图示。
关键词:图示理论;语篇理解;形式图示;内容图示
一、图示及图示理论
“图示”一次最早是由Kunt首先在其哲学理论中提出来的。最初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图示意为“完形”、“整体”,它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该心理学理论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于各个部分,部分相加之和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整体的性质和意义。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Bartlett提出,图示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只是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应或是积极组织,是学习者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种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即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由此,Bartlett被普遍认为是首个运用图示这一术语的心理学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图示”受到了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关注。美国人工智能专家David E. Rumelhart对图示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并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使其恢复或构成意义。他把图示视为以层级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板块”(贺岚,2005)。人们大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示,新的事物的出现激活人闹钟原有的图示。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取决于大脑中已有的这些图示,当新事物与大脑中的图示成功取得联系时,新事物才能被理解。
Pearon(1987)认为,图示“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时在脑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Cook(1989)指出图示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称“背景知识”,即人脑长期记忆中对世界的认识。Carell和Eisterhold(1983)把图示定义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即背景知识)的构架,而Eysenck和Keane则认为,图示是被组织起来的一簇概念,是组织我们感知世界的内在架构(黄子东,1998),这种结构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各主图示、子图示相互交错,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不相同,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很强的学科色彩。
以Carrel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图示理论强调读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所起的决定作用:语言材料的理解是读者阅读时首先输入的信息与记忆中的图示相互作用的结果。语篇只是给读者提供了调用图示的线索和方向,它本身并没有意义,其意义在读者的图示中,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材料赋予的意义不同,因此读者大脑中的图示越完善,被调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对输入的信息的理解就越深刻,调用的速度越快,阅读效率也会越高。
二、图示理论在语篇理解中的应用
(一)内容图示在语篇的理解和认知中的作用
在图示类型中,内容图示是关于语篇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即语篇接受者对语篇主题的熟悉程度,它是决定语篇理解的核心。语篇的意义并不是该片中语音(或字符)、词汇和语法的简单组合;语篇意义的实现还依赖于语篇接受者对该语篇内容图示的掌握和及时激活。
在《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Active reading 2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d like to go to the university cafeteria or a Greenwich Village coffee shop and chat with the girl about the Pilgrims and their Puritan ways and how they frightened the life out of their children.”读到这句话时,有同学就疑惑了,“他们去学校的自助餐厅或者是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馆谈论清教徒和他们极端拘谨的生活方式,谈论他们是怎么把孩子吓破胆的”。疑惑的部分在于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为什么清教徒要吓唬他们的孩子呢?有这样译文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清教徒有很严格的道德观。他们教育孩子如果他们不做好人就会下地狱。学生对于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不了解导致了语篇理解的困难。试想对于那些已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同学而言,这句话的理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由此可见,有时候内容图示的激活对语篇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形式图示在语篇的理解和认知中的作用
形式图示指不同语篇的关于文章形式、组织介个偶的背景知识,即语篇接受者对语篇体裁的了解程度(柯贤兵,2006)。形式也是影响语篇理解的一大因素,因为特定的语篇结构往往能够对语篇内容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从而帮助语篇接受者提高对语篇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语篇材料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体裁,如新闻报刊、诗歌散文、小说传记、广告等等,每种体裁的语篇材料都有特定的布局构造。比如说新闻,新闻体裁的特点是先是对事件进行简要的概括,就这是导语部分,然后主体部分才是事件的细节介绍。有新闻体裁相关形式图示的读者在对新闻体裁语篇的理解上,必然会更清晰。在语篇分析过程中,语篇接受者将语篇材料中的知识与储存在大脑中的已有的相关形式建立联系,从而激活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新的图示,既而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
在语言学习中,形式图示在语篇理解中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以阅读为例,通常阅读材料的文体除了应用问题外,还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有特定的结构特点,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通常在结尾部分,这种结构特点被形象地比喻为“正三角”结构。记叙文的语篇接受者在了解这样的结构特点后,对于语篇的理解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换句话说,有着记叙文相关形式图示的读者,对于语篇的理解更容易把握。由此可见,形式图示在语篇的理解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语篇理解既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它不仅仅是语篇接受者对语篇进行简单的语言层面的理解,更是接受者利用已有的认知图示对语篇进行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的一种综合理解。认知图示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图示,语篇理解可能会局限在语言层面无法深入。
综上所述,语篇的理解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语篇的理解中,图示理论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因此,在语篇理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图示只是的建构和积累,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水平。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培养构建图示的只是,多加积累,多运用联想激活应用已有的图示。长此以往,语篇理解水平必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Carroll, D.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2]Cook, G. Discours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3]Greenall, S﹠文秋芳. 新标准大学英语教程(1)[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贺岚.图示理论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5]黄子东.话题熟悉程度、语言水平和问题类型对EFL听力理解的影响:一项基于图示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199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