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新剧《唐诗宋词》看黄梅戏的探索之路

时间:2024-05-04

袁媛

为探索剧种艺术发展之路,我院于去年年底计划推出《唐诗宋词·黄梅音画》演唱会,并于今年三月底正式与观众见了面。

演唱会以“高贵的家园”为全场主题,分成四个篇章进行展现。分别为:思—我住长江头、别—天涯若比邻、赋—低头思故乡、颂—更上一层楼。整个演出融合进唐诗宋词共计27首,其中令人们广为熟知的有:李白《静夜思》、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杜甫《望岳》、王之涣《登鹳雀楼》、李清照《一剪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演员们通过分片段的形式将唐诗宋词用黄梅曲调来吟唱,再配合一定的情境表演,坐起身韵,言意贴合,透人心志的表达出每一段古诗词所暗含的深切寓意。同时,形体展示上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用品“折扇”以及戏曲行当中的“扎靠”,使其表现迎头之上,女性扇影半遮面的婉约、端庄,知性华美。靠旗之下,衣衫抖落间,无不彰显男儿洒脱、干练、舞文弄墨之风采。这既能充分表现出古典诗词的深厚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在这四种情感篇章中又能表达出人生的爱恨交织与跌宕起伏,也是人们平凡生活状态下的一种真实体现。另一个亮点是,同台使用了民族器乐古筝、中阮、二胡、琵琶、竹笛、唢呐、戏曲打击乐进行现场伴奏,摒弃了混杂电子扩音设备的渲染,追求戏曲“吹拉弹唱”原声自然的状态,回归古朴,耳目一新。担任演奏的乐手们,从以往的幕后伴奏变成了台前主奏,他们通过精彩的弹奏使观众在聆听《唐诗宋词》的演唱之余,也能充分领略到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特色和魅力,促使中华民族古典化的舞台表演模式得以呈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获得了极大的反响,这是我院首次将传统戏曲与古诗词相结合予以创作的全新剧目,有继承、有创新、有借鉴、有突破。唐诗宋詞的韵律之美,服饰、妆容、舞蹈、场布的画面之美,无一不让观众的感观得到了非一般的享受,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对我院艺术探索的肯定。我也有幸参与了这场演出,感触颇深,以下,我想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下我院这次演出的探索之路。

第一,是音乐及演唱方面。我省著名作曲家徐志远老师担纲了此次演出的作曲任务,他将古典诗词中的“礼乐性”元素进行了提取,与黄梅戏音乐中的温婉柔美性、抒情悠扬性的音乐风格巧妙结合,并兼容了其他剧种的音乐特色,平调、八板、彩腔、各类小调、京昆声腔等等,让这台戏多多少少有了一丝京剧的范儿、昆曲的影儿,但不变的依然是黄梅的调儿。使得在用黄梅戏歌唱吟诵唐诗宋词时,民俗与高雅做到了无缝对接、自然过渡,丝毫没有违和感。本来诗词配曲由于诗词特点的限制,一向难度较大,精品不多。但这次经过徐老师的大胆探索揣摩,每一段音乐写得都很精练,传唱度很高,观众开始担心的不像黄梅戏的顾虑一下子烟消云散。一个好的作品一定需要演员来准确地诠释,才能完整真实地展现给观众。这场演出原本的演唱基调定的是轻板轻唱,减少乐器的使用,并要求所有演唱演员不借助扩音设备,用原声来演唱。但这对剧场演出环境要求很高,一方面需要达到音乐厅的传音效果,另一方面对观众素质的要求也很高。所以,经过全面的考虑,这次演出演员采用了耳麦,但本着“原声态”的初衷,尽量低的使用了扩音及调音设备。这样的处理对演员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也是对演员演唱基本功的一次大考核。担纲此次演唱任务的同事们都绷紧了弦、卯足了劲,一丝不敢松懈,最大努力地展现在舞台上。这样的形式,对于早期艺人来说司空见惯,因为缺乏工具,所以基本功都很过硬。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借助设备成为了习以为常之事,对于基本功的训练就显得不足了。所以,这次回归“原声”既是演员对自己能力的自查反省,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提升。

第二,是服饰及妆容方面。这场演出的服饰和妆容可谓是最大的亮点,在黄梅戏届也是鲜有的。贴片大扮,采用了京、昆服饰,服装色彩大胆,妆容细腻精致,特别强调和突出了戏曲的韵味。从田间地头到大雅之堂,从民间小调到诗词歌赋,从俗到雅,对于一个从民间走出的地方剧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尝试。艺术本就是互通的,戏曲艺术各剧种之间更是相互借鉴、融会贯通。只有取长补短、汲精去糙才能更好的发展。

第三,是身段及编创方面。为贴合整场节目的基调,我院特地从上海昆剧院邀请了老师来给演员培训身段及表演。“越干净、越简单,就越大气!”本剧导演张曼君女士如是说。她通过新颖独特的编创手法在《唐诗宋词》的排演中独具匠心地以“传统戏曲向古典文化敬礼”为主旨,在黄梅戏艺术与唐诗宋词之间打造出“故事性”交织的情境设计,糅合多种舞台手段,既严格遵循了传统戏剧的表演程式,又使得舞台表演在唐诗宋词的氛围下显得气韵饱满。舞台上,乐队和演员有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几段舞蹈的编排也很是精彩,雅致中见情趣,别有一番味道,为黄梅戏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纵观全剧,探索与创新贯穿始终。高雅的诗词、通俗经典的音乐、导演创意新颖的手法融为一体,不但在艺术上给人焕然一新的精神享受,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想感悟。张曼君导演认为,通过黄梅戏的形式重温传统文化是这台戏的核心理念,这是一次戏曲人向古典文化致敬的庆典,也是一次追根溯源的朝圣。我们希望借助黄梅的音乐来对接祖先的声音,用戏剧的元素、表演的元素,通过静静的吟唱,和观众一起领略我们的古典文化之美,领略我们祖先那种放达于天地万物的精神之高贵。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传统戏曲,都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这种“混搭”与“跨界”的探索与尝试,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