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蕾
摘 要: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揭示了人类对杀虫剂等化学物的滥用,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生态危机。卡逊提倡要重新审视人类文化,崇尚“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家园。
关键词:文化;敬畏生命;生态伦理观
《寂静的春天》于1962年出版,其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名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生命充满敬畏的情怀告诫人类,DDT等杀虫剂的滥用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一、“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
阿尔伯特·史怀泽是二十世纪著名的伦理学家,他所构建的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伦理观是现当代生态批评理论重要的伦理学基础。史怀泽认为,自然界中万物皆平等并都具有生命意志。“自然抚育的生命意志陷于难以理解的自我分裂之中。”[1]19人在自然界的生命意志最强,这使人类狂妄自大,对其他生物包括人类自己毫无怜悯之心,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残忍地虐杀其他生物。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观倡导人类要尊重自然界所有生物,人类必须承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促使人类敬畏生命道德观的觉醒,使价值观的考量由人类扩到大整个生命系统。
二、生态伦理观之文化
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观是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崇拜和爱的基础上,认为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之物都应被视作价值主体,并纳入道德范围。史怀泽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种文化关系,“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2]19人类只有崇尚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才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与社会带来福祉,使人类文化获得生机、生生不息。卡逊在《寂静的春天》第一章以寓言的形式为人类敲响警钟,惊醒人类如果对自己卑劣的行为再不加以控制,寓言就会成为现实。“一种邪恶的魔法控制了整个社区:鸡群感染了神秘的疾病;牛羊开始生病死亡……大人出现毫无由来的突发性死亡。孩子们也未能幸免,他们在玩耍的时候突然发病,几个小时后就会死去。”[3]2死亡的阴霾笼罩着人类,人类的贪婪不仅破坏了生物圈,而且也使人类自食其果。“是什么东西让美国无数的城镇失去了春天的声音?”[3]3卡逊告诉我们,“不是巫术,也不是敌人的行动侵袭了这个世界,让新的生命无法复生。一切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3]2自然界是一个稳定、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一切存在物都息息相关,有着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包括动物、植物甚至山川河流都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对于杀虫剂的滥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打乱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忽视了自然界中所有存在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发展的复杂网状关系,破坏了生物链结构,最终危害了生物的生命。
三、生态伦理观之代际平等原则
人类对待自然的行为与代际平等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科学家们在讨论DDT在人体内的危害量之时,DDT早已在人类身体、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土壤之中根深蒂固,不仅影响着当代人,也严重影响着下代人的身体健康,因为“DDT以及同类化学品的一个最危险的特征是,他们可以通过食物链从一个有机体传递到另一个。”[3]17卡逊在第五章土壤的王国中,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了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土壤王国是由各种相互交织的生命组成的,每一种生物都以某种方式与其他生物相互联系——生物依赖着土壤,土壤反过来也是地球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只要土壤保持繁荣的生命力量。”[3]44大量事实证明了这个结论:农田、森林以及花园里喷洒的农药会长期存在于土壤之中,农药残留透过土壤会融入于地下水,地下水一方面用于灌溉庄稼,种植农作物,另一方面会成为溪流或者河水的供给,这样的水质造成了鱼类的大量死亡,还有一部分含有DDT的鱼类会被做成美味佳肴。牲畜的食物也毫不例外地被喷洒上了DDT,奶牛吃了被污染的牧草,牛奶中就会携带少量的DDT,但是若将牛奶加工成黄油,DDT的含量就会剧增。这些受污染的食物都被端上了人类的餐桌,真可谓是自食其果。就连并未出生的婴儿也难以幸免,毒素还会从母亲传到子女身上,这样的灾难从胚胎时期就已经降临。婴儿出生之后以母乳为主要食物,婴儿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吸收、存积有毒的化学品的漫长过程,“将来,子孙一定不会原谅我们的。”[3]10 DDT等杀虫剂的使用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我们对子孙后代所带来的伤害难辞其咎。产生抗药性的虫类大量繁殖,从而使人类陷入了与自然界无休止的化学战争中,并且人类也从未赢得过这场化学之战。敬畏生命的伦理观促使人类重新审视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结语
卡逊极力推崇史怀泽“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呼吁人类要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类只是自然界这个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人类无权控制自然,更无权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人类作为生命意志最强的生物应该主动承担起维护生物圈平衡性的生态责任,将人类的最终关怀扩大到整个生态系统,努力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阿尔伯特·史怀泽. 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 阿尔伯特·史怀泽著, 陈泽环译: 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 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M].许亮译.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