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 璐 杨 波
摘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在课程建设方面探讨英语专业二外教学的建设。认为英语专业二外课程的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 优化英语专业二外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教学现状 授课方式 科学发展 以人为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信息的工具,它与制造工具的劳动一样,是区别人和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随着各国间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通过外语来实现文化交流,传递各国之间的友情,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二外日语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带来了外语教学的春天,我国的英语专业在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之下,培养了社会急需的大批优秀的英语师资以及外交和翻译人才,外语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日趋成熟和现代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交往更加密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专多能、全面发展、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市场上最缺乏而又求之若渴的人才类型,因此,外语专业人才也必须逐渐向多元化、高素质方向发展。
二外课程属于外语专业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第二外语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除熟练掌握第一外语之外,提高学生第二外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双语人才的需求势在必行。目前在我国高校中除英语外,日语是学习者最多的外语语种。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调查统计,到2004年,中国学习日语的人口已达到387,924人,中国高校日语在校生为204,843人,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有472所,且一半以上的英语专业学生首选日语最为二外课程的学习。日语之所以受到追捧,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中国的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学习日语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有利。二是日语中有许多汉字与中国的汉字相似甚至相同,所以多数人认为日语比较好学。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建设的重视。
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从三年级起开设二外日语课程,一共三个学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普遍是:第一学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第二学期,学习内容增多,加上专业课程的压力,学生无暇顾及,学习日语时间减少;第三学期,普遍反映越来越难,学习积极性锐减。很明显,日语学习内容逐渐增多、加深,而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再加上二外课程总学时数较少, 重视程度低,绝大多数学生是零起点等等,因此,如何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完成二外日语课程后具有日语知识及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二外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多加探讨和研究。
二、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以人为本的核心进行授课方式的探讨和研究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概念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这一理念成为当今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目前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教材“形式呆板,语言枯燥,语法零散混乱”,课堂依旧“满堂灌,照本宣科”,作为教师对此一定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以人为本的核心进行教学建设。
1.对比教学
大多数日语学习者,都具有英语学习的经验,而这种学习外语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英语基础也好,怎样把他们有力的条件和二外日语教学相结合呢?是二外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王力先生曾指出“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利用已知的语言知识去理解新的语言。一个人母语的习得是从零开始的,而外语的学习,表面上看也是从零开始的,实际上,学习者已经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语言,具有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经验,因此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母语是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起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扩展这一观点,认为第二外语的起点从母语及第一外语与其进行对比学习开始呢?其实学生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也会潜意识地把日语和汉语、英语和日语进行比较。
首先是日语和汉语的比较。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据统计日语中的汉字有50%左右是和中国字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指出容易产生混淆的部分,帮助学生排除汉语的干扰因素。隋唐时期开始,汉字文献大量地进入日本,日语受汉语的影响非常大,在日语里,有语法实意的词都含有汉字且大部分与实意相关,不过有些日语词汇的词形和汉语相同,但意义不同。如: 留守(不在家)、大家(房东)、娘(女儿)、大丈夫(没关系)等,再如“先生”一词,学生可以理解它是“老师、知识丰富者”的意思,可是也很容易把它理解成汉语中的“男性尊称”,日语却没有这个意思,所以,讲到这些词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分。
其次是日语和英语的比较。日语中有外来语,其中大部分词汇是引自英语。以原状引进西方的词汇的做法很普遍,如“volunteer”(志愿者)、“newscaster”(新闻广播员)等等。发音是模拟英语单词的,所以两者发音很相似,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有较扎实的英语基础,也具备了相当的单词量。因此,在接触外来语时,根据发音,就比较容易联系到相应的英语单词,学生的英语单词量越大,对这类外来语词汇的释义能力就会越强。另外,有一些日语句型,是可以和英语结合起来理解记忆的。比如句型“…ばかりか…も…”的例句“彼女は美しいばかりか、性格も優しい”可以用英语表达为“He is not only beautiful but also kind”。
因此在二外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原有的英语语法知识,利用比较教学法,对日语、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了解三种不同语言的差异及共性。在此基础上,又着重强调和讲解法语语言的特点和个性,教学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2.文化导入
语言不仅是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的发展演进中,语言始终与文化一同发展。每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这个社会的特定环境紧密相连。人们的言行自觉不自觉地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其语言结构、交际模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如果教师善于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善于抓住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理解的难点,并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日本的风土人情,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有声有色,使学生兴致盎然又印象深刻,而且,在枯燥的词汇讲解中加入文化知识的传递,也将使教授与学习变得更加愉快。
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人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烙有其所处社会的文化烙印,而特定的自然、社会、历史等错综复杂的条件铸就了日本人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二外日语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巧而忽视文化教学。假如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不了解日本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则无法理解其真实的涵义。例如,在中国人传统的理念当中,对于他人的夸奖,恰当的反应是,“哪里哪里,还差得很远”。而在日本文化中,传统的应答方式也是如此,例如,“いいえ,そんなことはありませんよ” 或是“いいえ,まだまだですよ”。而随着对欧美文化的引入及融合,回答方式也有了变化,如,“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でも,まだまだですよ”。再如,中国人认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日本人则认为“言わぬが花(不说为妙)、言わぬは言うに勝る(不说比说强,沉默胜于雄辩)”这是因为日本人追求的式独特的心境、静寂、余韵的美。
日本人崇尚以和为贵。民族较为单一的岛国日本四面环海,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伴下生存,一家有难大家相帮的互助就成了人们彼此生存的共识。在这种只有相互帮助相互依赖才能共同生存的条件下,人们极力地避免冲突和对立而保持“和”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加上国土窄小,相互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环境,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宁愿退一步也不愿意去伤害人际关系中的和气,不善于表达自我。所以在语言上表现为暧昧、不明确;含蓄、委婉,不会直接说“イエス(yes)”和“ノ一(no)”,意识中缺少对立的概念。又如“仕事が終わったら、いっしょに食事に行きませんか。”通过否定的方式来邀请别人,就是委婉的表达。授课过程中,将这些背景介绍给学生,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今后在运用日语时,也会注意到这一点。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第二外语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时,应该立场客观,正确引导,不能随意褒贬。在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客观的介绍异国文化,而不应该盲目加以推崇或运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作为教师尤其是二外日语教师要善于思考。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灵活多变地进行教学建设。
(王璐 新乡医学院外语系)
(杨波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