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说,因疫情回国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可以通过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
当然,这是针对不想再回来考试转学籍的同学,想进正常本科重新考试就可以。
然而不少留学生听了这话都“疯”了:自己的国外学历,不仅不能对等本科,甚至小于等于大专,这实在是超出心理接受范围了。
所以呢,大部分人还是在等着,等着疫情散去,等着边境开放,但这一等,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现在还留在中国无法回到就读国的留学生们,要么选择网课,要么就过个间隔年。而对于困在国外的留学生们来说,极端一些的可能有性命之忧,稍微好一点的也是有家不能回。
2020年,可能是留学生和留学产业面对的“雪崩”之年。
五眼联盟的五眼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
对于留学中介们,这几个国家凑在一起的意义可是不同的:它们可是中国留学生最喜爱的留学国家。
美、英、澳刚好排前三,加拿大和新西兰也跻身前十。根据统计,2018、2019年,美国留学人数达到了109.5万人,其中36.9万学生来自中国,每年给美国带来140亿美元的收益;英国同年总留学生人数在34.3万人左右,中国学生超过了12万;澳大利亚的总国际学生当年在81.2万人左右,其中26万人来自中国。光是五眼联盟中的三个眼,其实就占到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一半以上。
今年中国出现疫情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留学生回家过年的时候,在三月开学前各国都基本出台了自己的边境限制,以阻挡疫情在本地的蔓延。结果中国学生就这样回不去了。
比如澳大利亚,在彻底关闭国境前的第一步边境管制政策是禁止来自中国的访客,但要是从第三国家中转待够14天身体没问题的,那可以入境。这是二月份的事了,当时离开学没多久了,中国留学生们没多少选择,当时谁也预料不到疫情会在全世界扩散开。所以乐观的学生选择在家继续待着,觉得等中国疫情过去,估计旅行禁令也取消了,回去也不迟,但是有些中国留学生觉得自己必须回到澳洲了,不然第一周第二周的课都落下了。
后面这批学生,很多都直接转飞到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回到了澳洲。前一批学生就在家里等了半年,到现在还回不去。
当然,夹在中间的最可怜:一些留学生已经在第三国待了一周多,可是突然间澳大利亚宣布彻底关闭国境了。结果这些同学花了不少钱坐飞机,在第三国隔离,结果又不得不飞回国,回了国还得再隔离14天。来来回回这么折腾,一学期学费都进去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对没回到就读国的朋友们感到惋惜。结果全球大流行开始以后,绝大部分留学生都发现还是在中国待着的朋友们运气好一些。像是在英国的学生,最后不少人启动了保命返乡计划,折腾50多个小时,硬是又飞回国内了。
当然英、澳、加、新还是给想回家的留学生留了条路,机票贵是贵,咬咬牙还能买得起,国家航线也一直保持一周飞一次的频率,不会有家回不去。美国就不一样了,转机地几乎都出现了非本国/地区居民转机限制,登机牌发不出来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张机票3万块钱还算是便宜的……
最令人头疼的,是美国对中国留学人员出台了签证限制,不少人可能突然一下没学上了。接下来怎么办?不行真回国上“带专人上人”?
最近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发布通报说,假如2020年秋季学期仅上网课,那么学生签证会被取消。这一下就把各个大学逼急了,美国几个大学直接联合起来开始状告政府,这么搞学生大家都直接不念“打道回府”了。在压力之下,政府这才把新政策给改了:假如回不到美国,那么可以在当地选择上网课。
但说实话,美国在工科、理科对中国的限制已经开始了,目前的疫情下,也估计没多少人想过去留学。
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境还是关闭的,留学生压根进不去。
那么在读留学生们的场面就很尴尬了:掏了出国的学费,结果在家接受着线上教学。性价比上,这可是非常的不值。
近来,中国文旅部和教育部相继发布公告提醒国人,澳大利亚针对华人和亚裔的种族歧视和暴力行为明显上升,留学生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该公告一出,家长们自然会很不放心,之后一些调查显示,60%有意向去澳洲留学的学生放弃了赴澳留学的计划。
总的来说对于疫情的担心以及客观的入境限制,各国出国留学的需求都在锐减。国内出国留学的产业链正在经历大失血;国际上许多高校也因为国际留学生的流失,财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根据2018年的报告显示,在2018年中国留学产业的行业市场规模在124.89亿人民币左右,全中国大概有662100人出国留学。
虽然比起全国人口这根本不算什么,但能负担起留学费用的中国家庭基本都是中产水平,大大小小的留学生们养活了全中国1500家规模以上的留学中介,还有无法统计的与之配套的培训服务。一些房租高、成本贵的留学“大厂”在本次疫情之中都快坚持不下去了,新东方的老师都表示自己工作不好做。疫情以来有需要的都直接选线上名师了,行业中等水平以下的老师,基本没什么活路。不少留学、培训企业都跟员工商量轮岗待岗,停薪留职。
各大学目前也是叫苦不迭,一些严重依赖留学生创收的大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像哈佛、麻省理工甚至都发布了公开信,表示学校主要收入来源受到巨大的影响,预算将会重置,取消当年的招聘计划。
英国媒体向来对他国和本国事务都敢说话,卫报就给出了保守的预计:学生人数将减少23万,国际学生人数减少50%。至于大学老师们,一般来说合同到期后不会再续约,未来招聘计划暂停,部分博士生奖学金取消。澳大利亚一些当地名校已经开始卖楼凑钱,就为了让学校财政继续运转下去。
这,都给未来世界学术研究埋下了未知。
留一趟学,差不多就是二线城市一套房的价格,但是根据《2019年海归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来说,应届海归的工资预期也没有太高,平均期望薪资为9265元,可30%的留学生还认为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未完全达到预期,27%的企业则认为海归的自我评价过高。
对于留学生来说,留学投入的资金,运气好的3~4年回本,竞争能力差一点的可能要10年左右了。
当然啦,这是除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外的算法,毕竟没有白费的人生,一个人跑出去留学见过的人、看过的风景都会成为无形的财富。
其二是各个高校为了不破产,已经开始划水式发offer了:现在高考400分进世界100强高校,已经不是梦了;不少国家把英语降标准到大学六级可当作申请依据了;直接调高返佣金比例,让中介进入宣传模式,也是秘而不宣的常态操作了。
最后一条最坑人,不少学生完全依靠原来的绩点可以申请到更好的学校,但为了从介绍学校那里获得更高的佣金,中介就替学生申请很一般的学校。在中介和高校均遭遇寒冬的情况下,这种事泛滥可太容易了。
这么一来,结果是什么自然就不用说了:出去留学,学的内容可能会变水很多,遇到的同学、同事学术能力也不太行,导致整个文凭含金量不高。国内高考考了快700分申请了国外著名高校,结果一聊天发现同学是大专的,那可会很幻灭。更惨的是,可能最后回来发现,在国内修读同等学历,就业和认可度要比出国高得多。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疫情现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还不太容易预测,原本不少国家为了让留学生回到就读地开始了试点工作,结果第二波疫情一来不得不再次终止。由于疫情出现的政治争端,也让各国之间的民族主义越来越强。就害怕高高兴兴去留学,平白无故被歧视,等挨完了气回了国,学术水平又不认可,最终搞得“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留学生啊,未来几年估计不太好过。
当然,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个问题很重要:留学还是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先放一放,拿实际回报比分析,留学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对个人来说可能越来越低。
首先拿人数来说,现在每年中国会有60万左右的留学生,国家公派留学3.5万人左右,单位公派3万人以下,剩下的都是自费的留学生,且每年出国留学人数以8%的速度上升。留学生头衔的含金量和10年前是没办法比的,留学红利期算是过去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