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条件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构

时间:2024-04-23

文 王利勇

一、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一)信息来源多样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采集和传播更多地被掌控在传统主流媒体手中,受众往往被置于从属、被动的境地,几乎无主动性可言。这种状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被打破了。新媒体条件下,“人人都是麦克风”成为现实,受众逐步走到信息传播舞台的中央,并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到信息采集的过程中,信息呈海量化态势,信息来源日趋多元,信息共享程度逐步加深。由此,电视新闻的传统“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二)传播平台多元

新媒体平台的大量涌现,让电视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趋于多元。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传播技术的升级,更体现在传播渠道、传播平台、传播模式的多元化上。比如,借助智能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都可以收看电视新闻节目,受众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回放、点播等操作等。

(三)公众话语空间扩大

除了传播速度迅捷、信息共享程度提高等特点,新媒体所具备的双向、多向交互传播模式使得传播呈现出互动化的色彩。这种互动化直接带来了平等、自由的话语权。受此影响,电视媒体以往所具备的对话语权的垄断地位被冲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开放话语空间,让受众“有话好好说”。

二、新媒体条件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构

(一)“跨界”整合节目资源,丰富传播形式

当下,电视媒体需要打破惯性思维,不仅仅融合报纸、广播等媒介,更要主动聚焦网络空间,对网络空间的热点信息“应收尽收”,确保所报道的内容接地气、有温度。当然,这种“跨界”整合不是盲目地“贴牌”,更不是一股脑地“复制”,而是契合电视传播特点的“拿来”。如许昌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观天下》栏目,就是以专业传媒类微博为信息“蓝海”,在内容选材上做到精而活,在互动上做到多而深,在传播方式上实现多平台推送,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多元叙事视角,做足节目的真实性

借助语言、画面传输信息,最大程度地还原新闻事件的“原貌”,是电视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完美体现。新媒体条件下,受众在享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信息泛滥的困扰,尤其是信息真实度的不确定性成为一大难题。故而,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发挥所固有的优势,尽可能地采用多元的叙事方式,聚合碎片化的新媒体信息资源,聚拢不同群体的声音,用深度、权威、高端的报道做足做实新闻的真实性,借以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三)同步报道重大事件,提高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重大事件影响深远,是考验媒体传播能力高低的一把重要标尺。在这方面,电视新闻节目集聚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然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受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网络信息失真严重等因素影响,舆论导向问题倍加凸显。作为党的重要权威舆论阵地,电视媒体必须具有政治家的担当,扛起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的大旗。在重大事件报道上,电视新闻既要做到“全程”“全效”,又要力争“客观”“透明”,避免“谣言满天飞”,保证网络舆论、坊间舆论和主流媒体舆论的整齐划一、步调一致。

(四)创新传播技术,多频次开展现场直播

现场直播是电视媒体的常规性“武器”,曾为电视新闻节目集聚了极高的人气。新媒体条件下,其他媒介虽然也纷纷涉猎现场直播,但是其传播技术、传播手段等短期内尚无资本同电视媒体“叫板”。故而,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对此予以充分挖潜,从度时效上下功夫,把现场报道这一品牌优势擦得更亮。在报道中,不断提高媒体制作水平,形成新的制作技术优势,丰富新闻节目内容,提升节目影响力。同时,还要注重吸收最前沿技术,强化对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转化,强力推动现场直播技术的提档升级。如今,3D模拟模型、飞行设备搭载拍摄、水下拍摄等传播技术在电视媒体的广泛运用,大幅提升了电视新闻画面的品质,让观众“只缘身在此山中”,宣传效果呈几何级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条件下,电视新闻节目必须强化融合意识,对节目架构、传播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进行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只有如此,才能重新构筑起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主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