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下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聚焦与探索

时间:2024-05-0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的日趋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极大满足,但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精神层面的关注就显得格外不足了。笔者将视线聚焦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上,通过对这一群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诸如校园不文明现象、校园极端事件等大学校园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现象背后有关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位的部分,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塑造人完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精神世界,这种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工程,不像经济工作那样立竿见影,而是需要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绝不是走个形式,掀个高潮就能达到目的的。所以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起来。

1 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校园不文明现象泛滥成灾

环境对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得知大学校园里面存在着诸如以下的不文明现象:

(1)迟到旷课。部分大学生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在进入或走出教室时不向老师请示、示意,表现出对老师的极不尊重。

(2)占座。占座似乎已经成了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食堂、图书馆、自习室随处可见。

(3)情侣亲密不分场合。

(4)随地吐痰,洗手间用后不冲。

(5)不尊重他人,背后横加议论。

(6)破坏公物,乱整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厕所文化。

(7)乘校车、食堂用餐插队。

1.2 校园极端事件频频上演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诚然,正如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怪力乱象,纷繁复杂。大学生这个群体虽然摆脱了繁重的学习任务,但是似乎也增加了多种多样的新的负担。首先,年轻人是热血的一代,在遭遇个人情感问题时,由于阅历的有限、心智不够成熟等原因往往会在寻找不到出路后,选择极端的“自我救赎”。其次,由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其中也不乏一部分大学生难以完成角色的转变,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新的困扰时,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这部分学生特别容易被挫折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最后,在涉及到就业层面时,来自家庭的殷切期望、亲戚的密切关注以及同学的相互比较都会让大学生的心理防线陷于崩溃。所以在这一群体当中存在着相当大一部分心理困惑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导致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张家港捅人案等校园惨案层出不穷。

1.3 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淡漠

告别捆绑的高中,走进大学,在新奇和欢愉过后,大多数的学生都面临着同样迷茫,没有了老师的严格要求,没有了紧凑的作息安排,没有了高考的贴身束缚,不少学生在面对突然多出来的大把空余时间时不知所措,再加上主观的学习意愿不强、自主思考能力欠缺等因素造成男生沉迷于打游戏,女生热衷于追各类肥皂剧,长期以往,这部分学生惰化的情况愈演愈烈,贪图享乐,毫无斗志,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对于自己的前途没有过多的考量,抱着桥“到船头自然直”的思想及时行乐。

2 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放之大学课堂而言,老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一个更高的高度传达给学生关于精神文明,人文素养方面的认知。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出发点,以社会公德为落脚点,让学生感知其现实意义。再者,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性的志愿者活动,感念中华传统美德,举行校园诗词比拼之类的比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塑造更丰富的自己。

2.2 孕育多彩的校园生活环境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思想碰撞,灵感迸发的大舞台,理应为极具活力的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平台来展现他们蓬勃的生机。各类校园歌手大赛、节日晚会、民族交流晚会等文娱活动多多益善。与之相辅相成的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极具锻炼性质的活动也应该在用来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否过关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响应习主席“全民阅读”的号召,定期策划和开展读书日、读书周、读书月的活动,让经典滋润心灵,让名著走进生活,让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今天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健全思想教育与激励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出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纳入国民教育整体规划,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推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层面,集结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史党章的熏陶下正三观、树理想。路线层面,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方法层面,动员相关社团、校团委和校学生会开展经典红歌比赛、革命先辈事迹口口传等活动。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成为一股风尚。教学层面,老师应该将激励机制更多的贯穿于教学过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诚挚的肯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 结语

王尔德说:“毕竟除了诱惑,我们能抵挡一切。”新时期下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相对难攻坚的软工程而言,还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淡薄,校园不文明现象;心理困惑多,校园极端事件频发;贪图享乐,不作为的现状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现状,总结经验,通过优化大学校园人文环境,广泛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精神文明情操,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辅之各类定期、不定期的校园文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收获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指向作用,鼓励学生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内化自我的途径。以此,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洪鑫,高文良.大学生精神文明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05):30.

[2]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8).

作者简介

刘茜(1996-)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学生,所学专业为公共事业管理。

吴敏娜(1987-),硕士学位。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2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