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淑娟++郭俊刚
摘 要 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构建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规划意见。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践基地;创新人才;规划探讨
1 引言
创新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代名词。合理规划创新实践基地,是搞好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承载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环保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多年来,高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相对落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弱,而实践基地作为开展实践教学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只有合理规划好良性运作,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正创新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文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创新实践基地如何规划做了首次探索研究,旨在为加快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培养环保行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创新实践基地规划
2.1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该专业的先进性和实践性,提炼、合并、总结归纳实践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监测方法、技术和标准,使创新实践课程内容尽量与国际接轨,设置开放性、综合性实验,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特殊潜能,重点考核学生实践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2.2 合理规划组建优秀教师创新团队
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团队,是创新实践教学基地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实验师和双师型教师的作用,补充和完善实践师资结构,与校外同行专家、企业专家合作,采用兼职和聘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较稳定的双师型队伍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联合指导实验教学,特别是指导实训与实习教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3 创新实践基地各实验实训室功能规划
3.1 学术科研成果展示室
该室的功能是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些优秀创新科研成果及应用实例展示出来。精选典型环境污染问题,污染物的转化规律,环境监测手段和使用的大型仪器及不同污染物治理工艺及典型设备,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案例,以实物、图纸、光盘、书籍和挂图等资料,通过展示,提供一种创新构思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2 不同环境界面分析室
主要以大气监测、水体监测、生物监测、土壤监测、室内空气监测为主,精选现代先进典型监测仪器,监测不同环境介质中的不同污染物,掌握主要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等。例如用X光衍射仪测定水样中颗粒物晶体成分及结构,通过光谱分析确定水样里面颗粒物的成分,然后在显微镜下看它的结构。做水样中同位素跟踪实验,水样在预处理后,通过同位素仪测定水样中15N和18O,通过测定分析15N和18O的浓度,追踪判断同位素的来源,从而了解水体中的氮污染源。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查阅环境标准网、参与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步骤、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调试仪器等过程,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锻炼。
3.3 典型工艺实训室
以典型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为主。如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工艺、臭氧模拟处理系统、A2/O工艺等,学生进入实训室使用设备时,了解不同工艺的工作原理,进行功能分析、构型分析和结构表达,会检修设备同时能进行零部件的组装搭接,学习综合创新方法,锻炼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4 仿真实训室
配备高档微机、服务器及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如高校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性能,让学生通过仿真软件的模拟掌握影响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其次借助先进的现代仿真实训软件,创造性设计,并对设计方案利用行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3.5 大型分析仪器室
主要配备有大型监测设备及分析仪器。创新实践基地赋于分析测试中心新的内涵。学生通过仪器的操作使用,及其在环境分析(微观分析、成份分析、谱学分析)中的应用,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该室的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开展环境监测项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3.6 创业实训室
为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和创业计划技能大赛作准备,组建学生创业创新团队。让学生参与管理,风险共担,真正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4 结束语
合理规划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创新实践基地,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和培养环保行业创新型该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在规划的过程中,还受到学校实际情况、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国家政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也希望通过此次探索研究,让更多的环保教育工作者积极参加关于环境类专业实践教育的讨论,并通过讨论,启发思维,统一认识,努力开创环境类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环境保护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徐方启.关于欧美日人学创造学课程设置情况的考察[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上海东华人学出版社,2003(10).
[2] 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陈皓明,姚期智.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1-5.
[3] 陈吉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1479-1480,1503.
作者简介
王淑娟(1981-),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研究。
作者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