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从大山走来

时间:2024-05-04

杨西河

人与家乡的深情,像是一把无法破解的密钥。那根深蒂固的思念,已长成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一直无法从我的血脉中剔除。

我出生在豫西伏牛山区一个偏僻闭塞的山坳里。所在的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孕育我成长的汤河乡,在县城西南部的深山区。那里山高林密,风景如画。令我引以为豪的,是乡里闻名遐迩、惠及十里乡亲的“天赐圣水”——天然温泉。蓝天白云下,男女共享泉水,尽情沐浴自己的胴体,形成了中原境内独特罕有的裸浴奇观,令无数外来游客流连忘返。

家乡,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回首往事总是刻骨铭心。

我从小就没见过爷爷和奶奶。父亲一辈子不识字,12岁起就担起家庭重担,编筐、盖房、烧窑、做家具等样样都会,并且很精通。因农活多、担子重,父亲积劳成疾,50多岁就患上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等多种病症,一直折磨他老人家20多年。2005年,父亲去世,留下了儿女们对他的无尽思念,也给我留下许多难以释怀的揪心遗憾。对于我,父亲给予的太多,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成人,我却没能尽到做儿子应尽的孝道。

母亲也是一位苦命人,没有上过一天学,未能享过一天福。母亲勤劳、朴实、贤惠,是邻里公认的好人。记忆中,当时过着大集体生活,还没有分田到户。我们家人口多,为养家糊口,白天母亲和父亲上山开荒种地干农活、挣工分,晚上还要和家人一起推着三百多斤重的石磨盘磨粮食。母亲很少清闲过,一有空就做针线活,给我们缝补衣服。她一年到头洗衣、做饭、喂猪,天长日久,两只手都裂开了口子。从每道口子里,都能看到鲜红的血肉。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的一双手就像两张军用地图,沟沟坎坎,纵横交错。母亲48岁那年,我们家条件稍有好转,灾难却落到了她的身上,患病因医治不及时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年寒冬,我只有7岁半。

现在,每当忆起母亲,我就会勾起很多难忘的情景和温暖的细节。母亲的爱,就像潮水一样把我淹没。

失去母亲,本就贫寒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我兄弟姊妹八人,兄长四个,三个姐姐,我是老小。母亲去世后,父亲和我们相依为命,艰难地支撑、操持着这个家。那时候,我冬天基本没有穿过袜子,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穿过补了一层又一层补丁的旧衣服。哥哥姐姐对我关爱有加,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呵护着我。

8岁左右,我就常肩挎挎篓、背扛镢头,跟着哥哥姐姐一边放牛一边刨药材。从我上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年的学费大多靠暑假期间刨药材、卖柴、捡野木耳挣来的。从那时候起,一直到我10年后参军,放牛、刨药材从未间断过,一个暑假一般能挣50多元钱。那时候,家里尽管不富裕,但父亲还是支持我读完了初中。

经历过苦难日子,对往事的记忆格外深刻。我家住在深山里,交通极其不便,直到1999年才通上电。祖祖辈辈到乡里买卖东西,都是肩扛背驮,曲折陡峭的山路。猪出栏到乡里卖,要四五个人往山下抬。所以,小时候家乡给我的最深印象是贫困落后,家庭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贫寒艰难。

饱受生活磨难,使人学会坚强。9岁那年,我进入村里的小学读书。从我家到村里要走3公里山路,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起床,独自一人背上书包顺着森林里的羊肠小道下山,再经过一道深山沟往学校赶。遇到下大雨涨大水,山沟里水深出不去,我还要沿山坡、攀峭壁、蹦石尖绕着河道去上学。那时候,我一天只吃中午和晚上两顿饭。中午在学校喝一碗糁子汤、啃一个凉馒头,下午放学饥肠辘辘,饿着肚子急匆匆往家赶,有时候回到家天空已是繁星点点。

后来,我转到距家十多公里外二姐家的村子里上学。二姐家离学校很近,只有一公里多。这样,我一来解决了上学路程远的问题,二来解决了吃住难题。二姐不识字,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在当时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还经常给我买学习用品,对我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那时候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二姐对我的恩情。然而,2005年,40多岁的二姐不幸去世。我清晰地记得,二姐去世那天,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再有7天就是新春佳节。当时我在部队请好了假,由于火车晚点,没能及时回去,以至于到现在我都不能原谅自己,这种遗憾将成为我心里一个永远的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初一时,我刚15岁。那时候,我已经学会了和面、擀面、蒸馒头、缝补衣服……初中三年,我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住,周末回家既要帮父亲干农活,要推石磨准备周一往学校伙上交的糁子,同时还要蒸馒头备下一周的干粮。尤其是夏天,一周只能带五六个馒头,带多了会发霉,一天吃一个到两个,吃到周四就没有了,星期五下午放学往家赶,常常是饿得两眼发黑。

初中毕业,我的学生生涯就此画上句号。回顾童年、少年时那艰苦坎坷的岁月,想想一波三折的求学之路,无论哪一步走得都不容易,都是在艰难中负重前行。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苦水里长大,经受岁月的熏陶,生活馈赠了我很多很多。

“知道从哪里来,方能明晓自己将要向哪里去……”现在想想,没有那段经历,也许就没有我今天的茁壮成长。我由衷地感谢生活,感谢亲朋,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那些善良朴实的人们。

贫穷是一种财富,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初中毕业那年,我到乡武装部报名参军。这一想法,主要缘于我从小对军人有着天然的崇拜。然而,由于体重和身高不合格被刷了下来。这年,我从军愿望落空。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风雨中,它呵护着一个人的执著;考验中,它熔铸着一个人的品行;奋进中,它成就了一个人的价值。翌年,我又一次到乡武装部报名。这次,我如愿以偿。当村里把红皮黄字入伍通知书送到我家时,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山娃子的军旅梦终于实现了!”

那年冬季,幼稚懵懂的我,带着大山的执著与憨厚,带着山里娃骨子里的朴实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丢下放羊的鞭子,扔掉赶牛的棍子,脚沾泥泞,踩着故乡的肩膀,从大山深处那坎坎坷坷的羊肠小道上精神抖擞地一路走来。

离开家那天,父亲和大嫂把我送到乡里,第二天到县城,第三天启程到部队。与父亲分别的一刹那,我仿佛看到他老人家布满皱纹的脸庞又苍老了许多。那一刻,我的情绪陡然难以自抑,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父亲擦拭着眼角的泪花,远远地望着我。车开动了,我走远了,父亲的背影和音容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从军这条路,就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既然走出大山,就不要想着再回去。

回不去的是童年,忘不掉的是记忆。从军迄今已20多年,也许是多年不回老家、远离亲人的缘故吧,思绪总是无限拉长,情不自禁地翻山越岭,飘向远方,心中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愈发强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承受失去父母的痛楚,回想所经历的波折坎坷,禁不住泪眼婆娑、泪水湿巾。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我常常在想,自己能从大山深处一路走来,成长为军级单位的一名团职干部,并且两次荣立二等功、四次荣立三等功,还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2000多篇作品,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军营中的每一次进步、每一分收获,无不凝聚着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关怀,与身边同事和战友们的倾心帮助、关心、支持密不可分,内心深处时刻充满对组织、对领导、对广大战友的无比感激和无限感恩。

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知恩、感恩、报恩,是我做人所坚持的一贯准则。未来的军旅征途上,我不知道还能走多远,但我将始终如一恪守本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好样子和更好的精神状态,回报组织培养之恩,努力为前锋部队建设鼓与呼。

我从大山走来,忘不了大山给我的情爱;我在军营追梦,强军路上留下我跋涉的风采!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