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王莹
“稻谷飘香话丰收。”2020年9月22日,我国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第一个节日。选择在秋分这天举行,能够表达出庆祝五谷丰登、感受收获快乐的意思。
第三个丰收节主场活动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摆满了来自各地的优质农产品,而在主场活动外,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庆祝活动。“***总书记说要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经过了努力,粮食取得了丰收..”在采访中,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露出了丰收的喜悦。据报道,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达到13277亿斤,实现16年连续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丰收节带来的“丰收”远远不止于此。
01
钱袋子“鼓起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389元
到2019年底,山西省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由建档立卡初的329万人减少到2.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6%降到0.1%以下。5年来,山西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可喜的是,这样的成绩不仅仅发生在山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中国2019年脱贫攻坚的“成绩单”一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551万人。脱贫攻坚以来,9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贫困人口减少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在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中位数14389元,增长10.1%。
根据《201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与此同时,据了解,2019年全国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已经达到3962元,比上年增长6.5%。
2019年的成绩摆在眼前,2020年的努力还在继续。从打贏脱贫攻坚战到农村居民富起来,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迎接现在的“大丰收”。
02
乡村产业发展“兴起来”——乡村打出了自己的“专属名片”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经过多年对产业脱贫的探索与建设后,2020年,许多地方在产业扶贫工作中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农村+旅游”“农村+康养”“农村+餐饮”“农村+特色产业”……在农村越变越美的情况下,“农村+”模式成为带动乡村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基本模式。
此外,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展开的特色农业,在政策和个人的多方努力下,不少乡村打出了自己的“专属名片”。
2019年,位于山西省晋城市的沁水县被授予“全国蜂业精准扶贫示范县”的称号。此前,沁水县还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县城。在产业扶贫的号召下,沁水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订单养蜂”现代蜂业发展模式及“一低、一高、三无偿、五统一”优质服务方式(低于市场价提供养蜂物资、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蜂产品;无偿提供良种蜂王,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无偿提供市场信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组织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对外销售),带动全县1400余户蜂农养蜂6万余箱,增收3000余万元,培育了200余户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养蜂大户,带动300余贫困户发展养蜂,户均年养蜂收入1万元以上,涌现出一批年收入达5万元的脱贫致富典型。“沁水蜂蜜”作为沁水县打出的一张专属名片,带领沁水县大步踏上了产业脱贫之路。
乡村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人新鲜的血液。在产业脱贫这条路上,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涌人。在山西,除了沁水蜂蜜,还有阳曲小米、万荣苹果、沁源马铃薯、陵川中草药……在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的统筹领导下,依靠特色产业脱贫成为山西脱贫工作越做越好的着力点。
从山西到全国,从生态农业到农村电商,从特色种养到乡村旅游,各地扶贫产业百舸争流,丰收节的农产品展示成为各地展示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好的舞台。
03
精神文化“富起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极大成效
“家家有互联网,人人有智能手机”在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新面貌。近年来,随着农民物质生活富起来的还有其精神文化生活——智能手机、互联网从城市走进乡村,从家里走进田间地头。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截至2020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网民整体的28.2%,较2018年底增长3308万,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46.2%。这些基础条件在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中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农村居民也能通过小小的屏幕看到外面的世界了。现如今,微信、抖音、今日头条……越来越多的软件被农村居民熟知和应用,其中还有一部分人通过一些软件获得收益。智能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让农村居民能够通过手机APP的新闻推送更快地接触到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让农村居民可以切实地体会到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关怀。
在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许多村委组织开展大型的文化活动,如广场舞比赛、播放经典影片、邀请戏曲班子演出等,给农村居民枯燥的生活带来一抹亮色。在村庄的公共用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小广场”,大多是由村委出资修建的基础健身器材、公园等,为居民提供了饭后休憩的场所,还有一些村委在村里办起了培训班、“读书角”,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学习,并通过广播、张贴宣传海报、开展主题讲座等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为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注人新的活力。
201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部署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通知指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亿万农民群众的深情关怀,是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
2020年,在经过两年的努力后,农村地区展现出一副全新的面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成为全国人民的一大“丰收”。
04
農村教育“优起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至2419人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扶贫先扶智,一直是近年来中国教育努力的方向。***总书记表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通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国培计划,银龄讲学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等,为贫困地区输送优质师资力量,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缓解教师短缺的问题。
在为乡村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教师的同时,国家对乡村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颇为看重。据了解,早在2012年山西省就连续5年、每年投入6亿元改造20个县市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近年来,各地对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的建设仍未间断。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要求,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两类学校特点,合理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
除此以外,对于教学仪器、图书配备、功能教室的建设工作也一直在开展中。2020年5月,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对工作难度大的县和村挂牌督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团中央直属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组织实施了“书海工程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520爱心图书室”专项行动,重点面向2019年底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谋划“三区三州”中小学图书室支持计划提质增效,向每个深度贫困县援助不少于1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介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清零。郑富芝说,在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下,义务教育有保障取得了三方面的重要进展。
一是辍学学生基本实现了应返尽返。2019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为99.94%,初中毛入学率为102.6%。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至24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清零。
二是基本实现了资助全覆盖。“两免一补”政策实施范围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学生也纳人了生活补助范围。同时推行了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到4000余万人。据了解,2019年,资助学生人数达到1.06亿,金额达2126亿元,基础教育阶段资助资金80%左右用于中西部地区。
三是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办学条件配备要求。2013年到2019年,贫困地区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约2.21亿平方米。56人以上的“大班额”已降至3.98%,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在师资保障方面,“特岗计划”招聘教师约95万名,覆盖了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此外,残疾儿童少年人学率达93%,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招生近52万人,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我国从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向着“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见证了我国农村的变富变强。促进下一代更好地成长,保障祖国的花朵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硕果累累的农村教育意义重大。
05
医疗保障“全起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个
对于贫困家庭来说,疾病可能成为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过去,看病就医对于不少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提出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行动措施。
2019年,为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对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标准和要求、主攻方向等提出明确要求。
2020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的通知》,明确将膀胱癌、卵巢癌、肾癌、重性精神疾病及风湿性心脏病5个病种纳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至此,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个。
在医疗费用报销方面,截至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重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已经达到90%左右。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超过4.6亿人次,帮助贫困人口减负近3000亿元。2019年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
从不敢看病到大病救治医保兜底,医保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农村居民看病底气越来越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丰收”无可替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多措并举地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带领农民富起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即便如此,对于我国来说2020年仍是一个丰收年。在第三个丰收节之际,我国的农村居民收入、乡村产业、精神文明、农村教育、医疗保障都迎来了大丰收。2021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昂首阔步走向下一个丰收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