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分析

时间:2024-04-23

文 / 罗志勇

时政类新闻的报道内容往往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近期或者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时政类新闻的表现方式是由报道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能够彰显报道主体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并能够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信息性、广泛性、政策性、政治性以及时效性是时政类新闻的五大基本特征。基于时政类新闻给社会大众带来的重大影响,该类新闻的摄像问题也一度成为新闻媒体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

(一)遵循时政类新闻规范

政治性是时政类新闻的五大基本特征之一,在时政类新闻的摄像中必须严格遵循该类新闻的规范性要求。因此,摄像记者在拍摄该类新闻时,要规范领导排序、镜头景别、领导顺序和镜头长度。例如,在拍摄党的会议时,拍摄内容必须要包含主席台的正面全景、出席会议的重要人员及会场镜头,在拍摄时必须分清领导排序,通常需要依据级别分别给出镜头,主要领导则应当给出单个固定镜头。

(二)预先了解现场情况

基于时政类新闻的政治性特点及其在社会舆论导向中的重要影响,在拍摄之前拍摄记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了解报道现场的情况,包括出席本次活动的所有领导人员名单、座次安排、人员位置、活动持续时间、现场光线照度以及内部环境设施等,如此才能够确保拍摄工作更加有序、顺利地进行。同时,要检查与调整好拍摄设备,于拍摄开始前仔细阅读本次活动的一手资料,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把握拍摄的主题与方向。

(三)增强无剪辑拍摄能力

现如今,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亦越来越快,这对时政类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摄像工作难度的不断加大,摄像记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尤其要增强无剪辑拍摄的能力,以确保在第一时间能够将新闻事件以最快的速度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摄像记者必须在知晓新闻事件后迅速做出反应,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整体事件,确定拍摄主题。在拍摄时,要明确侧重点,合理地选择用于展现细节及补充的镜头,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新型的、高超的拍摄技术与技巧,提高无剪辑拍摄水准,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四)确保镜头内容的完整性

时政类新闻的内容必须被完整、清晰地拍摄下来,从而及时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拍摄时政类新闻的过程中,摄像记者一方面要确保画面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认真聆听活动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活动主题,把握新闻事件的关键要素,为后期的剪辑提供有利的依据。

二、时政类新闻摄像的技巧

(一)掌握好拍摄角度

摄像记者在拍摄时政类新闻时要掌握正确的拍摄角度,时政类新闻的拍摄对象经常涉及到一些国家要员,这些人员在特定的活动场合中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摄像记者须体现时政类新闻报道的规范性。在拍摄重要领导人员及活动人物的时候要给出人物形象的特写镜头,弱化影响观瞻的环境物,避免在摄影方面出现问题。

(二)重点突出主体人物

时政类新闻报道通常有比较鲜明的主体,在拍摄时摄像记者必须将活动的主体人物作为重点拍摄对象,突出主体人物。如,在拍摄领导人演讲的过程中,要清晰地录制领导人员的讲话内容,尽量录制同期声。针对现场感要求较高的时政类新闻,可开启全程录制,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三)占据有利的拍摄位置

为确保时政类新闻的拍摄质量,摄像记者需要占据拍摄现场最有利的地理位置,以便于进行近景及远景的拍摄,合理地运用及切换近景、中景、远景及特写等镜头,必要时采用三脚架等辅助设备进行拍摄,为观众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

(四)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在遵循时政类新闻拍摄规范的同时,摄像记者还要凭借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与职业经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利用细节内容对新闻事实进行更有深度的反映,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与感染力,让观众对人物形象及特征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结语

时政类新闻的拍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摄像记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拍摄技术,严格遵循时政类新闻的规范与要求,为观众呈现更加优质的新闻报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