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语境下纸媒如何做好“内容+”——以《烟台晚报》实践为例

时间:2024-04-23

文 / 王晓

一、评论发声,为报纸塑造性格

拥有自己“声音”的报纸,才能彰显“性格”,在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很多都市类报纸都有了自己的评论专栏,也有很多开辟了专门的版面。

2012年,《烟台晚报》进行改版,增加了评论版,并且开设了社评、个论、画里有话等栏目。为了避免评论出现空洞说教,给人造成一种“假大空”的印象,因此,《烟台晚报》对评论内容提出了严格要求:态度鲜明地亮出观点,引起读者的共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与读者产生共同语言;评论不能无病呻吟,要是发自内心的呼喊。

二、时政新闻就是媒体的“新闻发言人”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政策走势和大政方针,而时政类的会议消息往往与国家大政方针、地方发展大计、地方政治生态紧密关联。因此,读者往往通过关注时政新闻、会议消息获取相关信息。但此类时政新闻由于报道方式的限制往往让读者感觉太“硬”,没有可读性。因此,如何把会议消息做好做活对于现代都市类报纸至关重要。改版后的《烟台晚报》增加了《新闻发布厅》专栏,及时发布当地和国家重要的时政消息,此外,也对报道方式和内容作出了新的调整,要求做好新闻的标题,将会议精神提炼到标题中;会议的报道要有连贯性,不能报道完会议消息后就“一曲终了”,还需要对会议部署的落地实施情况进行后续追踪报道,开设栏目,做好会外的新闻延伸。

三、民生类新闻要成为百姓的“贴身管家”

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民生新闻的根本宗旨就是“为民服务”,就是要在服务上做文章,为读者提供贴心、周到、及时的生活指南。而《烟台晚报》改版后的宗旨正是“市民生计关大计,百姓事情牵真情”。

民生新闻首先要做到“及时”。要做好民生新闻,记者就要做到腿勤、嘴勤。政府部门是民生新闻素材的重要来源,比如物价、劳动保障、民政、供热、供水等等,这些部门的日常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勤,才能及时将与百姓关系密切的政策告知读者,让读者对媒体具有“依赖性”。

民生新闻要服务“周到”,服务到家,要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吃穿行游购娱”来做。《烟台晚报》通过开办服务热线、帮办栏目、进社区等多种形式,让记者编辑走进老百姓当中,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成为老百姓的“贴身管家”。

四、社会新闻要为读者“讲故事”

社会新闻从老百姓中来,反映了市井生活,人间百态。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许多喜怒哀乐、悲欢离愁、家长里短以及恩怨情仇,这些事件具有鲜明的故事情节,能引起人强烈的好奇感、求知欲,读者能通过这样的社会新闻感悟人生、了解社会。

社会新闻具有很强的现场性,要通过生动、真实的描述,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事件现场在读者眼前重现。因为社会新闻都是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事,也许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或者街坊邻居的家长里短,这样的新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做好社会新闻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五、深度报道要有“家国情怀”

深度报道决定一份报纸的思想深度。在快餐式新闻流行的当下,浓墨重彩、篇幅较长、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度报道无疑能给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让读者可以根据深度报道对当今社会产生更明晰的认知。《烟台晚报》改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深度报道栏目,如“特别报道”“晚报制造”等。

深度报道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事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深度报道就是要通过挖掘社会问题探知事件的本质,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及时进行改正纠偏。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是对时代真实的记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报道也在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但无论何时,纸媒始终是“白纸黑字”的记录者,要无愧于时代赋予的责任,因此,现代都市类报纸必须在新闻报道上彰显自身的特点,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