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二公子李泽楷

时间:2024-04-23

路艳霞 柯晓斌 彭新

李泽楷,1966年11月8日出生于香港,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企业家,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现任电讯盈科主席。

和父亲李嘉诚一样,驰骋商界的李泽楷也早已扬名在外。1998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码精英之一,1999年以后一跃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1991年,25岁的李泽楷便自主创业,并通过收购香港电讯一战成名,被称为“小超人”。2000年,电讯盈科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个人财富曾逼近其父李嘉诚。同时,他还曾是腾讯早期投资人,拥有过腾讯20%的股权。

作为李嘉诚的第二子,李泽楷有着和其身份不符的“叛逆”个性,无论其纷繁复杂的感情关系,还是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手段,在香港富豪第二代中并不多见。

而今,李嘉诚退休并宣布长子李泽钜接棒长和董事会主席,二公子李泽楷则不会加入长和,“将给他很多钱,经营他自己的生意。”

实际上,如此安排,是早在6年前就已写好的脚本。

相较于李泽钜,李泽楷是一个叛逆的“挑战者”,始终想摆脱李嘉诚的荣光,在商场上起起落落,但每到关键时刻,李嘉诚总会接盘,让他有惊无险,平安着落。叛逆公子

除却李嘉诚二公子这个标签外,“叛逆”是李泽楷为大众所知的另一面。

1984年,和大哥李泽钜一样,18岁的李泽楷也考入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不同的是,李泽钜接受了父亲的安排,攻读土木工程系,而李泽楷则受到创造了新经济财富神话的吉姆·克拉克和杨致远的影响,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工程,而不是父亲李嘉诚所希望他就读的商科、法律等适宜管理综合企业的专业。

“很小的时候,李泽楷就敢和父亲争辩。”李泽楷的好友杨敏德曾公开指出,他热衷于开快艇、驾飞机、潜水打鱼等这些被李嘉诚认为是高危险的运动。另外,为了证明自我,李泽楷还会在课外之余跑去学校附近的麦当劳餐厅当收款员,还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

1990年1月,李泽楷的母亲病逝,在李嘉诚坚持不懈地规劝下,回港奔丧的李泽楷才勉强答应留在香港打理李氏家族产业,在和记黄埔集团从基层员工做起。工作后,他向李嘉诚抱怨薪水太低,李嘉诚却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薪水最低的!”那时,李嘉诚从和记黄埔每年支取的薪金仅5000港元。

李嘉诚

最后,哪怕李嘉诚以和记黄埔行政总裁的职位挽留,李泽楷也未曾心动,并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在事业上超过李嘉诚和李泽钜。

1991年,香港政府开始发放卫星电视牌照,在和记黄埔“怀才不遇”的李泽楷就向李嘉诚借了1.25亿美元,成功获得香港首个卫星电视牌照。同年3月,李泽楷正式成立卫星广播有限公司,此时李泽楷才25岁。

同时,李泽楷还有更大的“野心”,不仅想在事业上大展拳脚,摆脱李嘉诚的束缚,同样希望能在生活上独立。1994年,他以1.2亿港元购入石澳大浪湾道12号的一块地,兴建了一所木屋,搬离李嘉诚位于深水湾道79号的花园别墅。

父子结

和李嘉诚相比,在事业上,李泽楷大胆行事,甚至略带投机色彩。

李嘉诚讲的是子承父业,而李泽楷却要自立门户;李嘉诚经商是稳扎稳打,谋定而动,而李泽楷却是标新立异,喜新厌旧;李嘉诚在私生活上是慎守本分,而李泽楷却是绯闻不断;李嘉诚奉行的是低调,而李泽楷却是不拘小节,一掷千金。

这种性格差异,造就了李泽楷完全不同于父亲的经营思路,而“李嘉诚之子”的身份,让这种冲突更显鲜明。

迫切想要摆脱李嘉诚阴影的李泽楷的确有过最耀眼的时刻。

1991年3月,李泽楷成立Stany,自立门户。1993年通过与BBCJ及MTV的合作,卫视覆盖了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观众数目达到了2.2亿人。两年后,又与位于九龙仓的有线电视结盟,李泽楷大获成功。

但让他才华得以展现的还是和默多克的交易。1993年7月,在仅有一位.私人顾问的陪同下,李泽楷与默多克在加拿大的一艘游艇上谈判了两个小时,并成功地以5.25亿美元的价格将卫视63.6%的股权售予有意开拓中国市场的默多克。

1993年8月初,李泽楷成立盈科控股,正式与家族企业分道扬镳。随后,通过资本运作,李泽楷的生意迅速做大,1994年5月,盈科控股斥资5亿多港元,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亚洲45.7%的股份,从而实现在新加坡借壳上市。公司名称也随之改为盈科拓展,主营地产、保险等业务。

但是李泽楷的野心远非如此,除了擅长资本运作外,他还具有独特的眼光。

1999年3月初,电脑大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访问香港。在盖茨下榻的君悦酒店,李泽楷与盖茨会面并共进晚餐,预计到科技产业的巨大前景后,李泽楷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数码港”计划,尝试将地产项目和高科技合到一块来运作。“香港已错过了硬件浪潮,数码港可推动香港赶上软件浪潮。”李泽楷说。

凭借着过人的口才,经多方磋商后,耗资130亿打造香港数码港的项目终于花落盈科拓展。借此东风,1999年4月30日,盈科拓展宣布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得信佳,在香港上市。同年5月,李泽楷身家达到379.6亿港元,成为香港第四大富豪,后来又成为香港第二大富豪,与其父“老超人”李嘉诚比肩。

“老超人李嘉诚辛苦一辈子,比不过小超人李泽楷搞一天。”香港证券分析家们戏称。

虽然李泽楷一直努力摆脱父亲的影响,但每当陷入困境时,李嘉诚总会及时出手,或是凭借影响力暗中帮助。

1994年,李泽楷成立盈科数码,但短短数天内从4家银行得到上百亿美元贷款,与其说是李泽楷创造了神话,不如说贷款各方是出于对李嘉诚的信任。

更为直接的是,1997年,李泽楷以80亿港元投资东京地铁站,成为日本当年单一外资投资者最大交易。不料遭遇金融风暴,在其危难之际,李嘉诚的和黄集团决定以29亿港元买下地皮45%的权益,并给盈科1.7亿港元管理费,令李泽楷幸免于难。

2000年,年仅34岁的李泽楷通过收购香港电讯,在资本市场上一战成名。2001年2月22日,电讯盈科发布消息称,以8.03亿港元收购和黄旗下的一家卫星数据服务公司,而后者是李嘉诚旗下产业之一。

2000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泡沫随即被冲破,原本一帆风顺的李泽楷也没能幸免。2006年,李泽楷有意出售盈科资产,引来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和美国TPG-新桥两大财团。

李嘉诚一直在暗中密切关注此交易,李泽楷的举动亦让他感到不安。随后,李嘉诚提出在不动用其名下上市公司和李嘉诚基金会的资金的前提下,另行拿出个人资金,收购李泽楷手中的电讯盈科股份。

但叛逆的李泽楷以“不说话,不来往,不见面”的“三不政策”,回避了父亲李嘉诚的提议。最终,李泽楷决定将股份出售给梁伯韬。然而,梁伯韬将12%的股份出售给李嘉诚旗下的私人慈善基金。到了11月底,正当新加坡盈拓公司的小股东在准备是否投票赞成入股方案时,李泽楷突然向外界表示:“如果盈拓小股东投反对票,我会很开心。”间接拒绝父亲的帮助,令李嘉诚无法收购电讯盈科的股份,这件事令父子俩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就像李泽楷所言,在电子商务世界,竞争者在快速扩张的宇宙里只是些小不点儿,所以要互相合作,不要互相倾轧。

不过,尽管父子之间的摩擦一直不断,但李嘉诚在退休之际,依然给他留下了足够折腾的资本。

摘自界面新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