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衡量军校学员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效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DOIDOI:10.11907/rjdk.16268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2-0189-02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能力、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处理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等。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衡量军校学员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在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则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军队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摇篮,应将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贯彻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1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军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目标,给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工作者,应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学员求知欲,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意识,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1.1 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体系
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与科学显得非常关键。目前,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明确要求,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划分为3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笔者所在学院将计算机课程分为三门必修课程和两门选修课程,三门必修课程分别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技术及应用》,两门选修课程分别为《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基础》与《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三门必修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开设,两门选修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开设,遵循了知识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学员在大学四年期间能连续学习计算机知识。
1.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同时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操作性强、应用广等特点,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着力提高学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第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及常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在该课程教学中,应及时补充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术,拓宽学员知识面;对教学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版本要不断进行升级,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员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1]。《程序设计基础》是第二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语法及编程。该课程教学中,应增加算法与数据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本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第三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数据库新技术,并结合具体应用系统,引导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以及系统调试,提高学员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1.3 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中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大多仍然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员的主体地位,造成学员学习兴趣不浓,自主性不够[2-3]。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讲练结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利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学员通过课堂操作练习,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员在“学中练”、“练中学”,自主学习,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章节内容,可设计大量的教学案例,按照“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引出所学知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思路,引导学员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针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确定任务、研究完成、效果评价”的教学思路,以任务为牵引,将教学内容设计到各种任务中,通过任务分析、讨论、完成与总结,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改革考试评价机制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通过考试,检测学员学习的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考试大多以闭卷、笔试为主,理论考核多,应用考核少;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应用题比例小,这种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不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要围绕以培养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考试内容应体现应用性和综合性,而对学员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则是考试的重点。从考试内容而言,应侧重于学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可以增加分析题、操作题和设计题的比例,减轻学员记忆负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能力提高上[4]。从考试方式而言,可采用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比如:对必修课程可采用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上机考试的比例;对选修课程而言可采用系统设计方案、创艺设计、论文等形式。
2 通过计算机实践活动中提升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为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同时,可通过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员不仅可以学习更多与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还可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1)举办计算机学术讲座。为丰富学术活动,活跃创新氛围,每学期举办“军经讲坛”活动。借此活动,瞄准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结合现代后勤对复合型军事后勤人才的培养要求,精选主题,精心准备,为学员举办计算机学术讲座。
(2)创办各类计算机兴趣小组。为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在学员中创办各类计算机兴趣小组,如:平面设计兴趣小组、动画设计兴趣小组、程序设计兴趣小组、计算机网络兴趣小组等。学员根据兴趣和特长参加不同的兴趣小组,为各个兴趣小组布置相应任务并定期进行指导和讲评。
(3)组织学员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学习完《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两门课程后,组织学员分别参加全国计算机一、二级等级考试,并将等级考试的成绩与这两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为了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为学员提供考前培训,增强学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信心。
(4)激励学员参加各类计算机竞赛。为激励学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学院每年举办一届“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对获奖的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学员参加总部的动漫作品创作竞赛,并对参加竞赛的学员提供辅导,每年都会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项。在学员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蓝桥杯”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赛前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都获得了较好成绩。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各种计算机活动的开展,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业余上机的学员人数明显增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也逐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红云,解晓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谷希谦,陈锋.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1(4):16-19.
[3] 张国强.《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中的结构思维培养[J].软件导刊,2016,15(2):180-184.
[4] 焦莉娟,宗春梅.面向应用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6,15(4):212-213 .
(责任编辑:陈福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