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红色记忆珍贵瞬间

时间:2024-05-04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迎接建党百年,新华社中国图片社推出了《“红色记忆珍贵瞬间”党史学习图片选刊》(简称《选刊》)。《选刊》由《中国图片》期刊社编辑出版,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贵的馆藏图片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主旨,精选自1921年以来的64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重大成就编辑而成。

与《中国图片》期刊社以往出版的挂图、画册等产品形式不同,为了更好地面向市场、服务受众,《选刊》以一本16开大小的笔记本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党史的图片和说明穿插在笔记本的内页中,在对党史进行宣传展示的同时,也供学习者记录心得、撰写体会。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正是这本《选刊》设计的初衷。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读者都可以将这本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珍贵影像图集随身携带,随时翻阅、重温,并记录下新的体悟。

除了精选图片,《选刊》的文字也严格参照了最新版《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表述,并以时间顺序,将党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艰巨历程进行了生动的呈现,通过图文方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革命、建设、改革中走过的伟大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总结的宝贵经验。

为此,本刊编辑赵姝婷采访了新华社中国图片社党委常委、副总裁、高级编辑黄文,《中国图片》期刊社社长周平、编辑陈曦,谈谈这本《选刊》的诞生过程。

与新华社中国图片社党委常委、副总裁、高级编辑黄文访谈

赵姝婷:《选刊》用64张图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历史,请你从影像的角度,谈谈党史学习。

黄文:从摄影术诞生起,摄影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记录性,影像可以说是历史最重要的记录载体。但从数以干万计的照片中选出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64个瞬间,是一件具有极高难度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编辑思路,对需要关注的重点有准确的把握,再去寻找能够反映这些重大历史时刻的影像,最终使之呈现出来。

对观看者来说,看历史影像的过程,除了将理念与文字转化为非常具象的形象,达到“眼见为实”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历史照片中感受到一种当时的温度,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一张有温度的历史照片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可以通过照片,体会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人在当时的或情感激昂,或青春勃发,感受照片中人的信念、忠贞和英勇奋斗的故事。

摄影是对历史一种富有情感的还原,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学习党史时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式。以摄影为佐证读历史,引发观看者的联想和对细节的感受,会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直观、更亲切,也更容易被触动。

赵姝婷:请你介绍一下新华社和中国图片社的影像资源,在党史的传播上,它们有哪些优势和独特之处?

黄文:新华社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前身叫红色中华通讯社,同一天,中华苏维埃政权也在那里成立。由此可见,从一开始,新华社就是和红色苏维埃政权共同诞生的,红色苏维埃政权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新华社今年即将迎来建社90周年纪念日,90年来,新华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亲历了新中国的成长和前进。

在这个进程中,新华社的先辈、同事们积累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在时间跨度上,包含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历史时期。新华社的中国照片档案馆可以说是世界上保存红色中国历史视觉资料最完整的地方,在浩如烟海的影像资料中,我们得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程当中最重要的那些历史瞬间。

中国图片社成立于1951年,今年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纪念日,也同样具有新华社的红色基因与传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图片社的使命就是向世界传播关于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影像,我们带着红色基因成长至今,并拥有丰富的影像资源,今天的中国图片社承担着各类影像市场化运营的重任,我们的初心没有变,最新出版的《选刊》也是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努力前行的证明。

赵姝婷:《选刊》采用了文创产品的形式,也是中国图片社一次新的尝试,你如何看待这种创新?中国图片社未来如何在传播党史和讲述中国故事上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影像资源?

黄文: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图片社的主要业务之一是制作展览挂图,这些挂图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巨大作用。在2000年代初,我曾经在山西平遥国际摄影节策划过一个新华社75周年优秀摄影作品展,展览使用了一张新華社著名战地摄影记者袁克忠在解放战争中拍摄的照片作为影展海报。照片表现的是在淮海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战士奔赴战场之前,利用战前间隙,在战壕里观看摄影展。从这张生动的照片中,你可以想象新闻照片所起到的那种鼓舞士气、激发斗争热情的重要作用。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用新闻照片传播新中国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生动鲜活,同样产生了强大的效果。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在当下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反馈的过程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也要求我们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这次《选刊》尝试用一种文创产品的方式展示党史图片,为人们学习党史提供了新的辅助方式。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将党史照片以展览挂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观众看过一遍,这个过程就结束了。但现在,我们把这些珍贵的党史照片收录在一个笔记本中,这个产品兼具很强的功能性,成为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相关的一件物品。人们在使用笔记本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经意地翻阅这些照片,这些影像就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反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给人更深的印象,从而产生一种伴随式、沉浸式的影响。

从发行效果上看,《选刊》确实也产生了较之展览照片更广泛的影响,这也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当我们手中拥有一些非常优质的影像资源或是策划方案,我们需要选择更有效和更巧妙的传播方式,把这些值得传播的内容真正传出去,在人们心中产生影响。如前所说,人们在看照片的过程中,会尝试体会影像细节当中所承载的温度。在回忆当年故事的同时完成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这个过程才是一种有效的传播。

与《中国图片》期刊社社长周平、编辑陈曦访谈

赵姝婷:《选刊》是由中国图片社下属的《中国图片》期刊社编辑出版的,请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图片》期刊社的业务?

周平:《中国图片》期刊社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图片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专注图文结合文化宣传产品的出版机构。宣传挂图是中国图片社自1951年成立以来就在从事的一项业务工作,当时称为“展览图片”。展览图片由新闻摄影局编辑,其下属单位中国图片供应社(后更名为中国图片社)发行。1952年,图片社划拨新华社摄影部后,展览图片由摄影部编辑,图片社发行。作为新华社图片宣传报道的一个品种,展览图片所担负的任务与新闻照片发稿相同,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各条战线上的新成就和国际时事。它以图片真实生动、说明通俗易懂、资料翔实准确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种图片宣传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多年来,受中宣部委托,中国图片社一直承担着中央重大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宣传图片编制工作,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我们配合中宣部编辑出版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伟大的变革》《伟大历程辉煌成就》等大型宣传挂图,发行遍布全国基层行政机关和单位,这种传统宣传方式在营造学习氛围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赵姝婷:《选刊》是《中国图片》期刊社的业务在2021年初的一次转型与新的尝试,请问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与你们之前的产品有着怎样的联系?

周平:《选刊》的出版是中国图片社宣传挂图产品的延伸拓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用宣传栏进行学习的情况在不断减少。2020年11月23日,新华社社长何平来图片社调研,在听取了关于宣传挂图的汇报之后提出一个问题:当今社会宣传栏的面积不断减少,今后宣传图片还能挂在哪里?这个问题不禁引发了图片社同事的思考。为此,图片社组织调研活动,促使我们对宣传挂图的展现形式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

结合调研活动,我们召开多次研讨会,讨论宣传挂图未来的发展方向、产品创新等问题。这本《选刊》就是我们讨论后,在红色文创产品方向的一次尝试。从“宣传挂图”到“图片选刊”,我们将张贴在宣传栏中的挂图转化为捧在手中的笔记本,从服务集体学习转向服务个人学习,进而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精准度,帮助广大党员群众更方便地进行党史学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何平社长之问。

赵姝婷:《选刊》的64幅图片是如何挑选的?可否分享一下编辑思路?

陈曦:在《选刊》的编辑工作中,我和同事们一遍遍地重温党史。百年历史如何划分时期,这是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从2020年12月起,我们系统性地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及最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学习材料,力争从党的历史脉络和线索中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

经过研究,我们将中国共产党醐i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显著标识是革命。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0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选刊》中收录了党的一大、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等珍贵照片。

第二个历史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显著标识是建设。《选刊》中收录了开国大典、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石油大会战、“人造天河”红旗渠等珍贵照片,力争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艰辛探索,以及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

第三个历史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显著标识是改革。《选刊》中收录了小岗村18户农民带头实行“大包干”、创办深圳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新区、西部大开发、废止农业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珍贵照片。

第四个历史时期: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显著标识是复兴。《选刊》中收录的照片包括嫦娥四號、北斗三号、“中国天眼”等科技成就,“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中国第一部法典化法律《民法典》,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事、港澳台、外交、党建等方面的成就,反映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赵姝婷:在《选刊》的编辑过程中,你们产生了哪些感受和体会?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陈曦:在《选刊》的编辑工作中,挑选照片的环节为我们自身学党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使我们通过图片中鲜活的故事深刻感受到党史中无穷的精神力量。

例如,在挑选抗美援朝照片时,我们看到许多感人的照片,战场上志愿军冒着炮火坚决地冲向敌人,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的山头上一口炒面一口雪果腹,女卫生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地紧急救护伤员,朝鲜妇女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志愿军伤员……这些照片如同纪录片一般,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祖国和人民,远离国土家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朝鲜人民一道,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在志愿军中涌现出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英雄,在前线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在这些客观、真实的历史图片中,我们深切地领会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赵姝婷:发行《选刊》的意义是什么?希望取得怎样的效果?

周平:《选刊》的出版是促进党史学习日常化、视觉化的一种探索。“看图学党史,笔记写心得,新华社图片带您回顾党的历程。”——这是《选刊》发行工作的宣传语。

《选刊》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具党史学习功能和日常记录功能。将党史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让党员群众更方便直观地学习党史,是我们设计这个产品的初衷。《选刊》前后一共改版了4次,对内页的布局和排版进行了多次调整,才有了现在这个比较简洁雅致的版本。读者可以在翻看《选刊》时在笔记页面随手记录学习心得,也可以在记录工作的间隙读图学党史。

《选刊》收录了64张珍贵照片,方便读者日常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党史学习。虽然图片量不大,但我们通過图片说明,将党的百年历史串联起来,保证了历史的完整性。

翻看《选刊》中的珍贵照片,回首百年党史,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更加信心百倍。学史力行,我们将继续用好新华社的图片资源,用图片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责任编辑:赵姝婷)

《“红色记忆珍贵瞬间”党史学习国片选刊》为带刊号的正式出版物,2021年4月出版,规格正16开(185*260毫米)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她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5月4日,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毛泽东等各地代表13人出席大会。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图为南湖上按照当年画舫仿造的游船。新华社发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图为孙中山与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代表步出会场。新华社发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沿途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占领长江以南地区,取得了重大胜利。图为北伐军胜利进入武汉。新华社发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以“分共”的名义,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图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中共前敌委员会旧址——江西大旅社。新华社发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举行。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决议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图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新华社发

1930年底到1933年初,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围剿”。由于博古等推行错误的军事方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議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图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一部。新华社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进攻沈阳,随后侵占东北并加紧了对华北的争夺。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促成了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上图为当时刊登在《西北文化日报》上的消息;下图为西安各界人民示威游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新华社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次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8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国共两党重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图为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首战告捷。新华社发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党的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图为党的七大会场。新华社发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军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图为八路军收复张家口。新华社发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其后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图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情景。新华社发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会议还通过了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国歌、国旗等项决议。图为会议会场。新华社发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图为在开国大典会场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新华社发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进行武装干涉。10月上旬,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和中国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新华社发

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图为河南省洛阳专区偃师县的农民在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华社发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同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图为1951年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为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拉萨古城飘扬着五星红旗。新华社发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西南地区10余万军民在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端艰苦、路料运力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仅用两年时间便建成全长505公里的线路。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鐵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营。新华社发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图为1954年9月21日,首都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新华社发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系列具体政策,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图为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新华社发

1960年初开始的大庆石油会战,是我国独立自主开发建设大油田,加快石油工业发展的转折点。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对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实现石油基本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新华社发

被誉为“人造天河”的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从1960年起,经过十年艰苦奋斗,在太行山修建的一条1500多公里长的盘山渠道。它把滔滔漳河水从山西引入林县,彻底改变了当地贫穷缺水的状况。新华社发

1956年春,中共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创作和演出的一部优秀文艺作品。图为序曲《葵花向太阳》。新华社发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为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新华社发

新中国外交工作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重大进展。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72年9月,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图为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会场。新华社发

1977年底,“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中断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得到恢复。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图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清华大学的第一批学子在上课。新华社发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图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新华社发

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面对严重的农村经济形势,全国一些地方率先进行改革试验。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图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以及部分带头人在实行农业“大包干”初期的合影。新华社发

创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这之前,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于1979年7月在深圳蛇口破土开建。图为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者点燃开山炮。新华社发

1986年3月,王大珩(左二)、王淦昌(右一)、杨嘉墀(右二)和陈芳允(左一)四位科学家向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11月,我国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上万名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协同合作、联合攻关,很快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的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华社发

1988年10月,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图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大型探测系统——谱仪。新华社发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图为1991年拍摄的黄浦江对岸建设中的上海浦东新区。新华社发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率先实现。上图为回归前夕,香港居民在大街小巷悬挂起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期盼回归时刻来临。新华社发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树立的又一座丰碑。下图为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举办“迈向美好明天大巡游”,庆祝回归祖国。新华社发

1998年夏,我国遭遇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的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图为1998年8月9日,在九江长江大堤的外侧围堰,抗洪官兵向湍急的江水中投放袋包。新華社发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此作了进一步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2001年6月,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开工。图为青藏铁路铺轨施工。新华社发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图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新闻发布会会场。新华社发

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疫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举国上下紧急动员,坚持群防群控,携手共克时艰,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图为2003年7月1日,北京佑安医院的100多名曾战斗在抗击非典前线的新老党员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发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在飞行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干年飞天梦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图为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2600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附加在农业税上的一系列地方性收费也一并取消。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粮农马海福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真是赶上了好政策。”新华社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迅速组织起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抗震救灾活动,夺取了抗震救灾重大胜利。图为5月13日,救灾官兵在北川县冒着遭遇塌方和余震的风险,克服重重困难抢救受伤百姓。新华社发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出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运动员相聚北京。中国体育代表团居于金牌榜首位。上图为运动员入场后燃放焰火。新华社发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下图为2010年4月30日开幕式大型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新华社发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新华社发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图为2013年4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小学学生在“读书节”上拼贴“读书放飞中国梦”书形图板。新华社发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此后,自贸试验区试点逐步扩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拓展了改革开放空间,提高了开放型经济水平。图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华社发

2013年秋,***主席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已与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图为2019年10月25日,满载着82个标准箱的中欧班列(义乌—列日)“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菜鸟号”首趟列车抵达比利时列日物流多式联运货运场站。新华社发

2016年6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左上)。新华社发

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右上)。新华社发

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图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建立天地链路(下图)。新华社发

2016年4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于保护区内设立。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以建立科学、普惠的生态保护新模式为最终建设目标之一。图为一只藏羚羊在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觅食。新华社发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图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施工现场。新华社发

人民军队全面贯彻***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图为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新华社发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图为2018年10月7日,复兴号高铁列车驶过北京永定门。新华社发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制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引领“一国两制”实践在乘风破浪中取得新成功。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新华社发

2018年12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左上)。新华社发

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左下)。新华社发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右图)。新华社发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图为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外景。新华社发

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图为2019年2月7日,读者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阅读大厅内看书学习。春节期间,不少市民选择来到书店、图书馆阅读图书,品书香,过大年。新华社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图为2020年2月17日拍摄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新华社发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制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新华社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图为2019年2月11日,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首批29户、168人搬入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新家。新华社发

2021年2月25日,***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图为2019年10月29日拍摄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新华社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