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陕西咸阳:全面深化改革赋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23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陕西省咸阳市,一座因商鞅变法、大一统帝都载誉历史的城市。这种基因、这种传承,让这座改革之城始终在锐意进取中敢破敢立,在改革大潮中扬帆前行。

党的十九大以来,一幅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破题、保障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画卷在咸阳市立体展开、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改革工作第三方评估;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生产总值稳中有进,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非禁即入云上通办、市场主体减负让利、财政绩效管理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新模式等入选国家层面典型案例;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模式、“‘3+’人才共享”模式等一批批小切口微改革,惠及广大群众。

改革的征程,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在一项项着眼长远的部署中,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

如何把中央和省委的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更大突破?如何以改革的集成高效、全面深化破难题、通堵点、建机制,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如何“筑好西北高楼,引好东部凤凰”,更快更好地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让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基层治理、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温度?咸阳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呈现新作为、新气象。

以坚定的决心落实落细中央和陕西省改革部署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好重大制度创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落实”是过去5年咸阳市改革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关键主题词。

对标陕西省委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的141项改革任务,咸阳市承接141项,截至2022年9月,已完成73项,按时间节点基本完成且需持续推进58项,正在推进10项。对标陕西省委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217项改革任务,咸阳市承接191项,截至2022年9月,已完成50项,按时间节点基本完成且需持续推进122项,正在推进19项。

5年来,咸阳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承接、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04项,完成市县两级25444个事项的标准化梳理;市县两级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压减办理时限78.31%,“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6.13%,市县政务服务网办率达到92.1%,即办事项占比57.66%;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序推进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市县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全覆盖、联合抽查实现常态化。《咸阳市持续健全“互联网+监管”工作机制》典型案例被编入2021年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在全国复制推广。

2020年4月,***总书记来陕考察作出“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重要指示。西安—咸阳一体化自此按下了快进键,咸阳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围绕大局、面向未来、全面合作、携手共赢”,与西安市、西咸新区携手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与西安市签署《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与西咸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12个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协议,市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暨西安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周例会”“两市一区”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和沟通交流机制常态化运行,双方发展规划兼容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共建、产业发展协同联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资源共享、重大事项共商共举,一些多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开始化解,错位发展、深度融合、同上台阶的一体化新格局、新典范成效初显。

“秦创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而建设的一个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围绕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咸阳市出台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和政策包、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等系列政策文件,启动建设“301”(入驻速度“0”时限,入驻企业“0”干扰,一定期限“0”负担,100万元资金支持)科创特区,打造落地西北大学科技园、省孵化器协会联合加速器、陕西国企创新中心等6家高质量孵化器,引进宁波锐境国际创新中心孵化载体,正式运行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征集近200项技术需求,通过揭榜挂帅、挑战赛等形式对接解决41个;全面实施“兴咸人才计划”,成立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亿元的科创种子基金、1.4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聘请36位两院院士担任科技顾问,与49个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69家高校院所中选聘了133名“科技大使”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纽带,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8个……抓难点、补短板,这是一份实干铸就的成绩清单。

……

5年来,咸阳市统筹推进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高点站位谋划布局,久久为功狠抓落实,齐心协力靶向攻坚,改革对发展和治理的关键作用有效发挥,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了强劲势能和动力。

以改革的集成高效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为“帆”、以开放作“桨”,咸阳市不断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要潜力。

5年来,咸阳市始终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以系统化思维谋划改革发展融合工作,全市上下抓改革、促发展的工作合力、效能不断增强。全市经济总量达到258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指数超过140、累计提高3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4.9∶46.1∶39;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66.6亿元,全省“十强县”中咸阳市占据3席。

全员化责任机制焕发发展新动能。为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咸阳市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年”活动,相继出台《咸阳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关于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进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意见》《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市级领导干部“三包三促”责任制和重点项目“月开工、季观摩”“晒比评”等机制,有力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截至目前,咸阳市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41.3亿元,“僵尸企业”全部处置,“三供一业”改造总户数127186户。此外,咸阳市还成功举办了“百企进咸·投资兴业”“民企助咸·共创共赢”“人才兴咸·创新发展”3场招商大会,组织开展了“正月文化闹咸阳”“今年花开逛咸阳”“花开月圆话咸阳”等系列活动,产生了集聚资源、拉动内需的“乘数效应”。

全域化资源整合开拓发展新空间。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整建制并入咸阳高新区,兴平市西吴街道、阜寨镇交咸阳高新区托管,国家级高新区咸阳高新区总面积从30.65平方公里增至123.39平方公里,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优化提升为咸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咸阳临空经济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按照“一县一园”模式全面整合。不仅如此,咸阳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向纵深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在全省率先突破,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农业投资三大集团加文化投资、财金投资两大公司的“3+1+1”国资管理新体系成功组建,城市融资建设能力大大增强;此外,还积极探索推行“市带县”模式,设立50亿元金融稳定发展基金、注册资本50亿元担保公司,静态融资达300亿元,融资担保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极大地厚实了发展底气。

全链化培育改造构建产业新体系。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承接地和商品集散地”为目标,咸阳市“544”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初见成效,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等聚势成链,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加速涌现,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初步构建起从石英砂到电视整机的电子显示全产业链,打造出以CEC8.6代线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吸引了冠捷、虹宁、峻凌、泰嘉、隆基光伏等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落户发展。2022年,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精准研判锁定高目标、全面支撑壮大链队群》经验在全省推广。

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石过河”相结合。咸阳市积极争取中央和陕西省试点项目、热情鼓励基层差异化探索,在全省率先开展整县域系统集成改革试点。5年来,全市累计争取实施国家级试点66个、省级试点30个,开展各层级自主探索1000余个,一系列有突破、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的探索创新成果得到中央和陕西省的肯定推广。

2019年10月,咸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做法成效,得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他勉励咸阳“筑好西北高楼,引好东部凤凰”。2019年10月21日,咸阳市加快职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的做法,受到孙春兰副总理高度肯定,全国职业技术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001号证书就是从咸阳发出的。不仅如此,咸阳市“一控二变三保障” 公立医院人事编制管理制度改革经验还被国家卫健委评为综合医改试点典型经验。此外,咸阳市还率先启动了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首批3张林业碳票成功竞价交易,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林长制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完成,清洁取暖改造74.5万户,中心城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全省“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现场推进会和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交流会等相关会议相继在咸阳召开……推试点、求突破,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咸阳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以体制机制的优化创新促进高效能治理

坚持用改革强治理要效能。5年来,咸阳市着力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和改革的路径,聚力推进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纪检监察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有事好商量”为理念推进民主法治体制改革。近年来,咸阳市相继出台《咸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咸阳市城区养犬管理条例》《咸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全市28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投用,形成以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网格化阵地体系;建成了156个政协委员工作室,建立了“市县联合调研”“驻地委员视察”“委员个人调研”工作机制,开展活动320余场次,帮助解决问题398件。不仅如此,咸阳市还持续深化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成立了咸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创建了12个实践创新基地,建立了5个市级和13个县级联盟组织,“市新联会+基层联盟”的“1+X”组织体系初步建成。此外,民主党派市委直接向咸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的“直通车”制度也全面推行。

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追求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目前,法院、检察院员额制和办案责任制在咸阳市全面落地,全市法院跨领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加快推进,全市公检法司机关基本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被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咸阳社会治理模式,还被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政法研究》《人民法院报》《中国改革报》相继报道,获评“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充分肯定,写入2021年全国两会最高法工作报告。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方针推进党建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咸阳市成立了市委科技工委、教育工委,完善了市委对科教工作的领导体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并全面推广党员党性体检制度,以红色资源为鲜活教材,建立起全链条的党员党性教育体检制度,按照“8+X” 模式和 “一看、二查、三评、四处方”的流程,检视“党性疾患”,透视“初心缺失”,让党员认知、感悟、认同、践行初心使命。咸阳市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小个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个覆盖”,引领创新发展,依托专业市场开办单位、商业街区、商务楼宇和创业园区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等,探索市场党组织、项目党组织、产业链党组织等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模式,全市建立“小个专”党组织381个,实现有党员“小个专”党组织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236名、党建指导员189名,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小个专”经济互促共赢。此外,咸阳市还扎实开展 “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对标“六个过硬”“七个达标”,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健全功能,实现了活动阵地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激发并彰显了基层党建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咸阳市还出台干部管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实施细则,下大力解决好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以及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激发党政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想作为、有能力、能担当的党员干部勇于谋事、敢于创新;建立了干部政治素质表现正向评价和负面清单测评制度,实行所在单位党组织对考察对象政治表现情况鉴定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平时的监督考核。当前,咸阳市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等内部机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公安、检察、司法机关支持配合监察委员会查办案件工作试行办法相继出台,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基本建立。

一批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不断落地生根,改出了咸阳市干部群众的凝聚力、战斗力,也改出了咸阳市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精准有力的微改革突破提升民生“三感”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咸阳市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个堵点加快疏通,一处处痛点有效解除,改革释放出更多红利,让群众既感受到改革发展的速度,又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温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咸阳市坚持“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13.29万户46.54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5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123个扶贫产业基地、286个龙头企业、90个扶贫车间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剜”走了贫困群众的“穷根”。不仅如此,咸阳市还建立了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机制、乡村振兴财政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健全了扶贫项目资产管护运营及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全市1921个行政村(社区)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构建起了“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行“大田托管”“吨粮田”“万元果”,农业增加值位居全省第一,粮食年产量约160万吨,蔬菜年产量约320万吨,水果年产量约450万吨;发放涉农贷款165.06亿元,苹果、奶山羊产业入围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咸阳茯茶”、“武功小子猕猴桃”、彬州梨、御石榴、羊奶粉等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培育推出,“咸阳马栏红”苹果以62.3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果品价值排行榜第四位,实现从“卖资源”向“卖品牌”转变。作为全国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礼泉县袁家村推行“一点促全域、一村带十村”乡村振兴新模式,创办18家城市体验店,承载就业3000多人,在2018年“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三农创新榜样,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

稳就业就是稳民心。咸阳市综合运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创业贷款、电价补贴、项目扶持、技能培训、兜底安置等举措,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大众创业平台和扶持政策,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福利,利用秦云就业、猫头英等就业服务平台,举办“网络招聘会”,有效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近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就业总量225万人。

围绕“一老一小”持续深化教育卫生与养老服务改革。咸阳市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实现了规划、创建、硬件、师资、管理“五个一体”,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2.18%;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以及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全面推行;“双减”政策全面落地,课后服务全面推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429所,压减率92.7%。2021年4月,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现场会在咸阳市召开,《咸阳课后服务让教育更有温度》的经验也分别被《中国教育报》和全国教育新闻联播推广。现在,咸阳市城市“医联体+全科医生”和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基本形成,医疗服务均等化和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232所,2083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99.1%,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59.29%,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构建完成,全面形成了覆盖城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咸阳市351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门诊费用跨省和省内直接结算,32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个人账户跨省和省内直接结算。当前,养老服务在咸阳市已经实现多元化:咸阳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有效解决了儿女远在天边、老人没人照顾的突出问题;奔走在爱老、助老路上的“时间客”用自己主动、热心的服务诠释着“今天储蓄闲暇、明天收获急需”的理念,将自己的助老服务转化为“时间积分”存入自己的“时间账户”,来日享受别人提供的公益服务。据初步统计,咸阳市已建成运营县级中心敬老院12个、区域性敬老院2个、公办养老机构2个、民办养老机构18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4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49个,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咸阳市还以小切口改革实现大民生,每年都会聚焦企业与群众的“急难愁盼”部署一些改则能成、成则有效的惠民利企微改革微创新,如:建立了居民生活急难愁事公开征询制度;实施了特定时段公交车免费乘坐制度;建立了暖冬行动工作机制,实现了提前15天供暖;投资7.6亿元加快城镇老旧社区、老旧楼宇适老化改造;推动停车资源互联互通,实现节假日公共停车场免费停车,缓解了市区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大大提高了市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改革只争朝夕,工作重在落实。站在新起点上,咸阳将继续满怀激情推进改革,明确重点任务,形成科学方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改革新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发展新答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