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马文良
2018年12月8日晚,以“致敬新時代,致敬创新者”为主题的“中关村创新之夜”活动在华熙LIVE五棵松·M空间举行。几代中关村人欢聚一堂,共同回顾海淀40年来走过的坚持创新发展的中关村之路,传承发扬中关村可歌可泣的创新精神,矢志凝聚全区上下创新创业路上“合伙人”的智慧力量,合力吹响新时代再创业再出发的响亮号角,把海淀区纪念改革开放40年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海淀区委、区政府通过“创新之夜”,来向中关村波澜壮阔的历史共致敬意,对勇担使命、矢志创新的中关村精神共话传承,与新时代的创新者共祝奋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现场布置中关村创新主题氛围浓厚,40年时光长廊让嘉宾重温40来年中关村走过艰辛奋斗的创新之路,回忆起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时光,人脸识别、多点触屏等技术让嘉宾感受到别具特色的科技感。
中央巡视组组长、海淀区委原书记赵凤桐,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北京市副市长、海淀区委原书记隋振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张福森、李忠杰、段柄仁、朱善璐、胡昭广、于维栋、石定寰、张景安等曾在海淀区工作和支持海淀创新发展的老领导,柳传志、段永基、雷军、王文京、刘迎建等中关村企业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及北京市有关部门领导,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区委副书记、区长戴彬彬,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长利,区委副书记刘勇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活动。
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春华秋实。“中关村创新之夜”既是纪念,又是歌颂中关村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创新精神,通过回顾一代又一代中关村人接续奋斗的清晰历程,总结历史,昭示未来,把握当下,让新时代创新者深切感受并牢记中关村创新精神所蕴含的内涵和力量,让这种精神、价值、力量一代又一代薪火不息地传承下去,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关村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之夜整场活动分“序篇、创业·使命、创造·奋斗、创新·梦想、结篇”五个篇章。
序 篇
中关村追梦创新40年,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下,谱写了一部改革开放时代创业奋斗的华丽乐章,用行动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序篇”通过视频短片《追梦创新40年》,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中关村40年发展历程的重大阶段、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展示出40年间的巨大变化和丰硕成果。40年来,中关村作为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引领创新发展的使命,作为科学创新的出发地、策源地、主阵地,海淀人深耕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始终洋溢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初心、激情和梦想满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戴彬彬说:“我们要向在海淀、中关村这片创新的沃土上挥洒汗水、奉献智慧,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的各级领导、科学家、企业家、建设者、参与者们致敬,向他们为中国改革开放、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向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勇担使命、矢志奋进、追梦创新的精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经过40年艰苦奋斗,今日的海淀正以创新型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2017年海淀GDP近6000亿元,人均GDP达2.5万美元,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海淀上市、挂牌公司超过950家,每天有超过50家科技企业诞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0家,占全市45%。独角兽企业31家,在全国独占鳌头。2017年,海淀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72件,是全国的28倍,接近硅谷水平。
戴彬彬表示,大家相聚于此,就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挑战,不忘初心、锐意奋进。我们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不断激发新时代创新、创业者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壮丽篇章。
2018年7月,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式”改革拉开大幕,9个委办局17个专业办事窗口有效整合,设立投资项目综合服务区,“网上办”“码上办”让服务效果大大提升,今日海淀的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
天下大道,为改革者进、为创新者强,为改革、创新者胜。“在热烈庆祝改革开放和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取得的丰功伟绩的同时,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起手来,放眼世界,为海淀和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戴彬彬说。
第一篇章:创业·使命
实现从0到1,需要具备足够的胆识、智慧和担当。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艰辛开拓的征程中,海淀区以贾春旺、张福森、段柄仁、胡昭广、沈仁道、李荻生、朱善璐等为代表的老领导,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善于决策,为中关村的创新发展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石。从陈春先第一个下海创业,到“两通两海”,再到联想崛起,中关村一大批先行者聚集到了创新创业的大潮中。
“创业·使命”以视频短片《从0到1》开头,从陈春先创办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说起,到联想崛起,聚焦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关村,讲述中关村第一代创新者的故事。
在访谈环节,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四通控股董事长段永基、北京市原副市长、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第一任主任胡昭广和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景安走上舞台,展开回忆,畅谈初心。
柳传志说:“改革开放解开了我们绑在身上的绳索,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但是,旧的体制会和这条路发生碰撞,压力很大。当时海淀区的领导顶住压力,为我们趟出了一条路。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关村这些企业。1992年前后,信通出过事,上级单位要来彻底查一遍,企业都感到紧张。北京市一位领导当时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到今天。他说,有的企业拿着国家的批文卖没有问题,中关村企业拿去买元器件做产品就是问题。这是两种体制的矛盾,不是中关村企业的问题。政府把路铺开了,我们这些做企业的就拼命往前跑。只要咱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关村以后一定能够成为中国科技改革的领头羊。”
段永基也深有同感,他說:“如果没有各级领导冒着风险、顶着压力,在中关村给我们搭建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创业环境,就没有我们的今天。40年只是一瞬间,但是我们已经年逾古稀,中关村的希望在年轻人。所以我特别热切地期盼,年轻的中关村人,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形成的敢于冒险、勇于担当、勤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中关村精神,勇为改革添动力、矢志创新求发展,要像老一代的中关村人一样,以浓浓的家国情怀,始终把自己的创业创新活动与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第一任主任,胡昭广认为政府心甘情愿地要为企业发展做“铺路石”:“1988年3月,党中央批准在中关村建立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科技园区,这就意味着中央全面肯定了中关村企业家所创造和实践的‘两不、四自的企业机制和市场为导向、技术为依托、技工贸相结合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中央批准在中关村建立第一个科技园区,意味着中央选择了一个中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这两件事是前无古人的革命,面对这么大的重任,我们觉得自己作为铺路石是非常恰当的。实验区的同志们希望企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平稳,更加舒坦一点。铺路石本身的性格就是坚韧的,是平凡的,是能够承受压力的,是默默无闻地在无私地奉献——这也符合我们当时实验区的小政府为开发区的大社会服务,一个很重要的、非常恰当的理念。”
张景安是中关村40年创新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回忆起往事仍历历在目:“众所周知,中关村以及中国的科技园区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创新全球化背景下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关村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也是领头羊,它在这30年来,我们就这么定位,就是应对新技术革命挑战,中国的智慧要变成产业,要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要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世界的挑战。应该说40年,我们做到了这一点。现在进入新时代,我们相信中关村的企业家,能够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创新,更好的展示中国的智慧和风采。”
在活动现场,还设计了一个特别的“致敬环节”来向中关村的先行者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科海集团创始人、原总裁陈庆振、北京华讯集团创始人、原董事长戴焕忠、四通控股董事长段永基、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名誉会长纪世瀛、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长城钛金公司创始人、原董事长王殿儒、京海集团创始人、原董事长、总裁王洪德、四通集团原总工程师王缉志、时代集团总裁、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小兰、王码公司创始人、王码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紫光集团创始人、原董事长张本正、方正集团原董事长张兆东、中科希望信息股份公司董事长 、原希望电脑公司创始人周明陶、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四通集团原总裁朱希铎、司法部原部长、海淀区委原书记张福森、北京市原副市长、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第一任主任胡昭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景安、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原副主任、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小组组长于维栋、新华社北京分社原副社长,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系列报道作者夏俊生、北京市科协原副主席赵绮秋,以及被称作“中关村第一人”、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创始人陈春先之子陈新宇登台,全场800多名观众集体起立鼓掌,共同表达敬意,少先队员向他们敬献了鲜花,情景非常感人。
作为中关村发展的推动者和亲历者,这些老一辈企业家、科学家、老领导为中关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没有他们的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就不会有今天中关村的辉煌!他们的名字将被载入中关村的史册,他们的开拓精神将被一代代中关村人传承下去!
第二篇章:创造·奋斗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浪潮汹涌来袭,给中关村带来了创造奇迹的新契机。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一批中生代企业家登上舞台,一显身手,新世纪的中关村更加光芒闪耀。一部视频短片《新世纪的光芒》开启了“创造·奋斗”篇章的序幕。有人说企业家是时代的宠儿,其实在每一位成功创业者的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坚韧与勤奋。中关村中生代企业家雷军、王文京、郭为走上舞台,讲述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创业历程。
“小米上市了,我最想感谢的是中关村,刚才碰见了刘迎建、张兆东等老前辈,他们都在我刚创业时给予了帮助。特别感谢我们中关村的旗手柳传志,柳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450多万美元的投资,并且在很多管理工作中给予我们非常多具体的帮助……小米是中关村的受益者,中关村的见证者,也是中关村的参与者、建设者。”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说,“我觉得只要中关村永远年轻,热爱永在、梦想无疆。我觉得只要做到这样的话,中关村会越来越辉煌!祝愿我们的中关村不仅仅是北京的中关村,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关村!”
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造就了一代中关村人,也造就了中关村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志。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说:“1988年的8月15号,实验区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召开了一个政策宣讲会,这个会上讲了十八条政策,鼓励专业人员到中关村来创办科技企业。听了这个会之后,我们回去就写辞职报告,12月6号在中关村注册了用友公司。我印象特别深,当时海淀区有一个人才服务中心,我们就是一个个体工商户,就可以从国家机关去接收调配来的干部,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特别感谢我们各位老领导当年这种担当和开创精神,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用友发展三十年,我们给自己打了一个分,认为用友做的还算优秀,但是不够卓越。我们希望新的三十年,我们能够从优秀走向卓越,我也特别祝愿,中关村在新的40年,一定会走得更好,一定会成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需要智慧,创业需要激情,而在逆境中坚守需要一颗不变的初心。神州数码董事长兼总裁郭为发表了《不忘初心,数字中国》的主题演讲。他说:“我要表达三个感激之心,第一,我非常感谢这片热土,在中关村初创和成长过程当中,各级领导为中关村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这片热土才能够孕育出优秀的企业和创新成果;第二,我要感谢中关村的老一辈企业家,为中国的科技界、企业界、产业界所做出的奉献,以他们的智慧、勇气,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快速前进;第三,我要感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神州数码也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在蓬勃发展的时代里边,我们每一个人,从年轻到中年,也在走向老年,来奉献出我们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三篇章:创新·梦想
进入新时代,中关村的创新火种越燃越旺,点燃了更多人的梦想。今天,一批80后90后的中关村新生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怀着“科技改变世界”的梦想在延续着中关村的创新精神。正是在创新精神的代代传承中,中关村的新技术、新企业、新模式才会得以持续迭代、层出不穷。
视频短片《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拉开了“创新·梦想”篇。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灵汐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施路平、地平线的创始人余凯等新一代创新者,以及中科院教师、创业者徐波等,用一句话表达企业或个人发展的梦想。
印奇表示,创办旷视科技的初心就是以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结合先进的物联网传感器,打造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和物流零售方面的数字化升级方案。他说:“我有一个大梦想,也是创业的初心,希望和团队一起能够在未来能够创办一家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企业;一个小梦想,算上在清华读书的4年,今年是我在中关村的第10个年头,我希望秉承清华的那句‘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话,在中关村能够再健康工作50年。”
地平线公司成立三年,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处理器创新的企业。余凯说自己有一个不小的梦想:“我们希望花三年的时间,能够成为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希望中国的大地上面,每一辆智能的汽车用的都是地平线的智能处理器。”
施路平表示,北京灵汐科技的梦想既是希望把大脑和电脑结合起来,发展、支撑人工通用智能的计算技术,“假如要说一个大的梦想,那就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关村办成世界的中关村。”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发展战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也迎来发展的春天。徐波说:“过去几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我们鼓励一批科学家要勇创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做0到1的事情;另一方面,通过离岗创业,激励了一批年轻人实现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我觉得我们应该用科技创新这样的实际行动来致敬中关村,致敬这个新时代!”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才让、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王田苗、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今日头条 CEO陈林、纳通医疗集团董事长赵毅武、商汤科技创始人、CEO徐立、佳讯飞鸿董事长林菁、千方科技董事长夏曙东、创业黑马创始人董事长牛文文也登上了舞台,到场领导为这首批11位海淀“创新合伙人”代表授牌。
“创新合伙人”是海淀区为助力梦想而搭建的一个平台。2018年年初,海淀区出台了创新发展的16条,首次提出了“创新合伙人”的概念。创新合伙人,就是为了让区域内的各类创新主体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最终形成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这些创新主体,既包括科学家和企业家,也包括投资家、科技经纪人、孵化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大家都是创新的合伙人,大家都是创新的主角。由此可见,这个创新“生态体系”具备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物种越丰富,生态就会越健康。
王小兰说:“既然是合伙人,我非常希望能够和政、产、学、研、金、介、媒一起加油,为把中关村真正能够建成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一起努力。”
薛其坤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院,为北京市科创中心的建设,为打造中关村的量子新时代贡献力量。”
结 篇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多点连线,观众通过大屏幕游览了改造一新的中关村大街,观看了北清路上中关村壹号的灯光秀。流光溢彩的中关村,就像中关村的创新之火一样,光芒闪耀。创新之火象征着一种传承,传承着担当、奋斗、创新的中关村精神!“创新之火”传递环节也将活动推向高潮,火种在三代中关村创业者的手中代代相传,老一辈企业家向新一代传递“创新之火”,并向年轻一代寄语,象征中关村创新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科海集团创始人、原总裁陈庆振说:“希望年轻的企业家朋友,也像当年创业的老同志一样,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永不言败,这把中关村的创新精神传下去。”
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表示,作为中关村创业者,每天既感受到幸福,也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我认为海淀区和中关村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政府和管委会帮忙不添乱,让我们在这里创业感觉非常的舒服,需要帮助的时候又能获得到支持。但另一方面又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因为我们前一辈的创业者做得太好了,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新生代又是群星璀璨。我们只有化压力为动力,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寒武纪CEO陈天石说:“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创业者,我们要向老一代的创业者们学习,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我相信,新一代的创业者一定会努力书写中关村创业的新篇章。”
见证创新之火的传递,心潮澎湃;重温中关村40年的历程,感慨万千!中关村何以取得今天的辉煌?中关村的精神内涵何在?北京市海淀区委于军书记表示,海淀和中关村创新发展的4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波澜壮阔的40年,艰苦创业的40年,顽强崛起的40年。
“回顾昨日的海淀,我们情怀激荡,海淀是中关村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主动推行先行先试,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先行者,海淀创新发展的历史是海淀人前赴后继、积极奋斗的历史。今天的中关村,海淀人依然永葆创新激情,坚守创新信念、胸怀创新梦想,長久以来,中关村开放包容、尊重科学、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奋斗不息的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日益丰富,鼓舞着每一位创新创业奋斗者的前行。展望未来,海淀充满自信,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目标奋勇前进,未来的海淀将是引领全国创新的核心区域。”
从1978到2018,40年弹指一挥间。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中关村创新发展继往开来、勇于革新的开拓者和耕耘者,他们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永远激励着后人奋进。如今,海淀这方创新创业的热土依旧在书写传奇,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高度正在这里策源,示范引领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正在这里汇聚。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海淀和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具有无比宽广的时代舞台,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海淀人将秉承中关村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梦想在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新征程中,再出发、再创业,继续谱写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