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又逢端午

时间:2024-05-04

西子

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物质文化越来越丰富,端午节也慢慢的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淡出了生活的舞台。但我心中的端午,依然是小时候的样子。想起来,就觉得亲切。

又逢一年端午。

下午出去,街边小摊上纷纷摆上了端午节相关的物件,从吃的到用的。粽子、五彩线、布猴子、小手串、各种各样的小挂件……节日的气氛被这些小东西烘托得很浓郁。看着这些东西,想起了小时候,故乡的端午。

端午节,每年的五月初五,我们满族人叫这一天为“五月节”。上学后才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怒投汨罗江而设定的节日。小时候可不知道这些,父母也从来没有给我讲过。只知道这一天,是一年里除了春节讲究最多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家乡是满族聚居的地方。过端午节的习俗跟现在居住的城市不一样。不知道是受满族文化影响,还是因为地域风俗差异。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还是家乡的端午节日气氛浓,也特别有意思。

小时候,每到端午,准确的说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就开始端午相关的活动了。爸爸从山上采来芨芨草、和一种叫光么茬(音译,不知道怎么叫了这么个怪名字,是一种像大手掌形状的草叶子)的东西,在我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将芨芨草根捣碎,挑一点放到草叶上,小心的糊到我小小的指甲盖上,仔细用细线缠紧。芨芨草根是红色的,色素很浓,第二天早晨起来,摘掉裹在手指上的草叶子,就能惊喜的发现指甲变红了。这是小时候唯一的一项名正言顺,不会因为臭美而挨打的美容项目。芨芨草的红渗透到指甲里,非得等到指甲长的将染过颜色的部分都剪掉了才能恢复原样。其实那颜色红的并不正,有时颜色浅的发黄,有时还会染红指甲周围的皮肤,但那时却觉得那是最美的颜色。第二天到学校,女同学们纷纷亮出指甲,互相比较,看谁的最漂亮。现在想想,真是傻的可爱。

除了染指甲,还有绑五彩线。妈妈在临睡前就把家里所有彩色的细线都准备好了,挑出五种最漂亮的颜色,配在一起,等我睡着了,就将配好的线缠在我所有的“脖子”上,脖子、手脖、脚脖。一直戴到端午后第一次打雷,才能摘下五彩线,扔进河沟里。据说是为了祛病除灾的。打雷后扔掉就能将病痛、灾难都扔掉了。

第二天早晨,也就是端午节当天,天刚亮,四点多,爸爸就顶着露珠上山了。采来艾蒿、桃树枝,在太阳出山之前插在房檐上。据说这是驱邪用的。桃树枝上还要绑上红布条。就这样一直插在房檐上,直到下一个端午,才换下来。

家乡端午没有吃粽子的习惯。我们那里习惯吃蛋:鸡蛋、鸭蛋、鹅蛋……每到端午,各家各户都要煮上一大锅各式各样的蛋,生的熟的,咸的淡的……我小的时候,生活水平已经不差了,但孩子们还是喜欢这样的日子。每个孩子上学前,书包里都要装上好几个蛋。调皮的男同学,用鸡蛋頂牛,谁的鸡蛋皮先碎了就算输了。对战双方两个人,围观一大帮,起哄架秧子。赢了的一方兴高采烈,输的一方也不生气,顺势将鸡蛋皮剥掉,将鸡蛋吃掉。一群孩子嬉嬉闹闹,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好像依旧回荡在耳边。

如今的端午好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离家十几年了,这些年的端午一直在外地度过,不过家里的端午好像也没有原来那些节目了。芨芨草叶子染成的红指甲被各种颜色的指甲油代替了,五彩线也有专门配好了卖的,粽子随处可见,餐桌上各种各样的蛋也被鸡鸭鱼肉取代了。唯一不变的,可能只剩下每次回家房檐上的艾蒿和绑了红布条的桃树枝了。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物质文化越来越丰富,这个节日,也慢慢的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淡出了生活的舞台。但我心中的端午,依然是小时候的样子。想起来,就觉得亲切。

想念家乡,怀念家乡的端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