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深秋京城访魏巍

时间:2024-04-23

曹春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之际,我不禁又一次想起16年前拜访著名军旅作家魏巍的情景。

少时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常常被作品中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所震撼,也为跃动于文章字里行间的作者的赤诚之心所感动。这篇散文作者就是魏巍。当年,他深入朝鲜战场采访,耳闻目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抗击敌人,对朝鲜人民充满救死扶伤、同甘共苦的深情厚谊,以及宁愿自己蹲防空洞、吃炒面,也要保卫祖国人民安宁的感人故事。于是,他急切地想把一切所见所闻,都告诉祖国的朋友们,尤其是想告诉大家: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于是有了这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大文。随着阅读魏巍作品的增多,我越来越想见见这位常常令人心潮澎湃的大作家——虽然明知这是不可能的。

岂料好事说来就来。2003年深秋十月,京城枫叶正红。笔者应邀参加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党史办、区政府方志办组织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有幸拜访了心仪已久的魏老,得偿夙愿。

10月22日下午3时左右,东城区、遵义市、瑞金市、西柏坡的党史工作者一行十余人,乘车来到北京军区机关驻地。在魏老的警卫员引领下,我们进入他居住的小院。院子不大,却种了不少花木。菊花、一串红等开得五彩缤纷,山楂、柿子树结得果实累累,让人爽心悦目且似有所得。

作者与魏巍(左)的合影

魏老无疑是个高级干部(听说享受副兵团级待遇)。他于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部队工作,曾任总政创作室副主任、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军区政治部顾问。但他仍然住在一幢老式二层红砖小楼的一个单元里。小楼外墙没有镶嵌光洁鲜艳的瓷砖,门窗也没有包装。总之没有一点“与时倶进”的样子。不大的门厅(倒不如说是过道)一侧,是个十几平米的会客室。进到室内,抬眼可见正面墙上,挂着一幅著名画家李琦给魏老的赠画《鲁迅》;开门的一面墙上,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占据了整墙的近四分之三;地图对面墙上,则悬挂一幅魏老的书法作品——行草体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靠窗一头,呈直角状摆放了两张三座沙发夹一张茶几,茶几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象棋棋盘。室内较为现代的,是对门一角用布罩着的电视机和钢琴(抑或风琴)。这些陈设使整个会客室满满当当,说得好听是充实,说得难听是促狭。

魏巍(1920-2008)

难道这就是一个高级干部的会客室?还不如一个中等工薪族的呀,更无法和先富起来的比。然而,这真真切切是魏老的会客室。这里的确没有物质上的优裕丰盈、气派堂皇,但有精神上的博大、深邃、高尚、富有,显示着室主独特的阅历、气质、情感和追求。这又岂是一般人或某些人所能望其项背的。想到这些,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警卫员同志临时增添了几个折叠小凳,请大家坐,并告诉我们:首长正接电话,一会儿就过来。

几分钟后,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会客室门口。顿时“魏老,您好”的问候声响成一片。“我们都是读您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长大的”倾诉声响成一片。“大家好,大家好。听说你们要来,我很高兴。本来应该我去看大家的。”随着这一串带河南乡音普通话的发出,魏巍站到了我们中间。只见他身穿便装,腰板笔挺,满头银丝,一脸慈祥。两道弯而长的寿眉,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

哦,这便是我心仪已久的作家魏巍。真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啊。我正默想着,东城区的同志已向魏老介绍我:“这位是瑞金来的。”我连忙一边握住魏老伸出的手,一边急不择言地说:“魏老好,您去过瑞金吗?”

“瑞金我去过,是20年前去的。那时还是杨成武同志在福州军区当司令员。”魏老落座后回答道。他还告诉遵义和西柏坡的同志,他也去过遵义,去过西柏坡。去西柏坡,是因为他长期在华北一带工作。而去瑞金和遵义,却缘于创作《地球的红飘带》这部长篇小说。

“我是被抽调到聂荣臻传记组,了解到长征的一些情况后,产生创作长征题材作品想法的。为了写《地球的红飘带》,我沿长征路走了一回,花了两年时间:1983年走了一半,1984年走了一半。”魏老这番回顾,使我们看到了他那战地记者的身影,领悟到他创作一篇篇、一部部感人肺腑的史诗式作品的奥秘。《地球的红飘带》能荣获“人生的路标”奖和人民文学奖,也就是情理中事。

“请问魏老,瑞金之行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我抓住谈话空隙问道。

魏老不假思索便答道:“瑞金是中国革命发源地之一。没有瑞金,哪有今天?1937年我参加革命时,认识很多江西老表,其中就有瑞金人,还有永新人、兴国人。瑞金人民、老区人民为革命作了很大贡献啊,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他们。”

接着,魏老吟诵了他40年前的诗作《井冈山漫游》中的几个片断:

“红军哥,红军哥,

没有你来哪有我?”

“不朝圣来不拜仙,

我来朝拜井冈山。

人说你一万八千尺,

我说你天下第一山。”……

年逾八旬的老翁对40年前的诗句,竟然还能脱口而出。这除了说明魏老的记忆力特别好外,当然也表明他对老区、老区人民的感情何等深厚,证明他对我们的上述表白何等真诚。我们凝神听着、听着,心中泛起一波波因感动而激起的浪花。

“欢迎魏老再到我们那儿去。”瑞金、遵义、西柏坡的同志不约而同地向魏老发出热情邀请。

“好、好。有机会我一定去。这些地方都是毛主席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值得去参观学习。”魏老愉快接受了大家的邀请,并且由此将话题自然转到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上。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应该好好纪念。大家都知道,旗帜问题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就是我们的一面旗帜。毛泽东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类型国家革命成功的典范。没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不能因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就否定毛泽东。”魏老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思路缜密、立场鲜明、观点正确、感情浓烈的话语,使我们又一次肃然起敬。因为我们深信,这仍然是魏老的肺腑之言。

魏老年轻时就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而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1954年深秋之季,他写了篇《怀仁堂随笔》,其中一段文字很精炼地概括出他的这种情感经验:

“在这个民族处在最黑暗最危险的年代,中国人民最痛苦的时光,中华大地以他最大的慷慨,中国民族以他全部的精力诞生了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中国人民英勇非凡的儿子。他和他的战友们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明亮的火把,凝聚着、烤炼着革命的力量,创建了以对无产阶级事业,对人民事业的赤胆忠心结成的共产党。中国人民起来了,中国人民得救了。他是我们民族起死回生的最伟大的英雄呵。”

几十年来,魏老的这种情感始终不渝,且愈老愈坚执。因为这么多的爱,他总是把眼光投向祖国的山山水水,投向工厂、农村、军营、学校,投向当时或昔日的战场,也投向人们的心灵深处。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化作一篇篇、一部部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党和她的英明领袖,歌颂社会主义,歌颂革命战争,以及世间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与此同时,他也针砭时弊,鞭挞一切假、恶、丑的东西。由此,他赢得了人民的喜爱、党的信任。他的作品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忠实读者。

在心与心的迭印,情与情的交融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近两个小时。临别时,东城区的同志向魏老赠送了他们新编的《万众一心——东城区抗击“非典”斗争纪事》等书和纪念品。我向魏老赠送了《瑞金人民革命史》等书。魏老也向各地同志回赠了他的大作《中华散文珍藏本(魏巍卷)》,还特别在书本扉页上签了名。末了,魏老送我们两句话:“苦读马列,深入群众。”无需更多的解释,我们就知道这是魏老大半生为人为文、立身处世的经验结晶。如今作为赠语送与我们,其中的交流、勉励、鼓舞、希望等深情,必将长久地植根于我们的心田。

为了纪念这短暂却深入的相聚,我们和魏老拍了全体合影照,又分别和魏老拍了两两合影照。看着魏老临风而立,不厌其烦地招呼大家合影,我们再一次被深深感动了。

一声声的道谢,一声声的告别,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魏老住处。魏老不顾年高,不听我们婉劝,坚持把我们送出院外,站在车门边,看着我们上车,看着车子启动,不停地向我们挥手致意……

啊,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魏巍,一个少时便知其名的大作家。五年后,惊悉魏老以88岁高龄辞世。但他和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将铭刻在我心中,相信也将为许多人铭记。

2000年出版的 《中华散文珍藏本(魏巍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