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明星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
这一消息让整个中国医药界沸腾了。屠呦呦的师弟,同样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薛群,谈及此事时,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与他的师姐一样,薛群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制药人,后来他考取了国内最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后去了美国西海岸最著名的药学院深造。再后来,他成为美国麻州康成咨询公司总裁和创始人,美国健赞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他在知名跨国医药公司里浸润多年,集生物医药研发、营销和管理经验于一身。直到2012年,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决定回国创业。同年,北海康成(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康成”)成立。
“In China For China”
与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研制青蒿素类药物不同,薛群走的是另外一条创新药的研发路径。
屠呦呦的这位师弟除了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外,还极具商业头脑。薛群很有亲和力,是一个擅于整合各种资源的人。他对记者谈到他回国的目的,就是要把国际上最优秀的新药研发资源整合起来,为国内患者提供最急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尤其是在癌症领域。“In China For China”是薛群的创业准则。
近些年,随着国内医药企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新药的研发。而建国之后的几十年,中国真正研制出来的创新药仅仅是个位数。中国新药研发可以说是基础差,底子薄。
北海康成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应运而生。这家企业与国内外制药企业、研究机构在共同关注的领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研发和商业化上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不断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质量,追求双赢或多赢的新药开发模式。
他把这一想法定位成蓝海战略:药企应该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努力发现新的突破点,寻求“蓝海领域”。
为了实施这一战略,北海康成从国外引进药品,在中国与国外同步进行临床试验,加快创新药在中国的上市进程,或另辟蹊径做适合中国患者的新适应症,提升产品价值。薛群指出,曾遇到不少公司的药品,在欧美市场由于患病人群不多商业价值不大,但在中国人或者亚裔人群中特有的适应症上却十分有效。
这一想法是符合目前的中国医药产业现状的。
他在心中勾画了一个蓝图。未来,他计划以每年引进2-3个肿瘤类创新药的速度,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急需的肿瘤诊治产品。
2014年7月13日,北海康成与德国APOGENIX GmbH公司签署针对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GBM)的靶向融合蛋白药物CAN008在中国的独家研发、生产和上市协议。脑胶质母细胞瘤是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CAN008是以CD95配体为靶点的创新生物靶向药,恢复免疫反应的同时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除此之外,北海康成已经与国外药企签署了针对抗肺癌新药、治疗口腔黏膜炎新药等一系列合作协议。
2014年,北海康成申报的“肿瘤前沿诊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北京市科委认定。该基地的主旨是促进在京高科技企业、大学院所等机构利用全球资源开展国际化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争当行业“领跑者”
如今,很多年轻人出国留学选择生物医药专业深造。国外一流的学术环境,加上国内广阔的市场,使得一批又一批海外学子选择回国,投身于创新与创业的浪潮之中。2014年以来,北京市将生物医药领域人才作为重点引进的高层次海外人才,从政策层面推动了这类创新人才的聚集效应。
仅以北海康成为例,这家成立于中关村望京科技园的初创期企业一半员工有海外留学背景。“其中一些人已经在国外大型生物医药公司工作数年,有非常不错的收入,之所以加入北海康成,是因为这里可以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薛群谈到。而这些海归也成为北海康成向前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光有人才还不够,必须形成富于战斗力的团队。薛群在内部多次强调,“上至CEO,下到基层员工,所有人都要明确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要为国内患者提供安全又有效的救命药。”所以,“个人再优秀,也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要融入这个团队,为别人铺路,互相取长补短。”
他不容许在任何环节、任何一个人身上有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因为这无论对于患者,还是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他要求员工要用为自己亲人做药的态度来研发每一个创新药,只有这样,新药才能够得到最好的认证。
薛群有海外知名医药公司项目管理经验,尤其擅长创新药项目的引进及后续谈判事宜。他理想高远,“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充当着跟跑者的角色,在少数项目里是同跑者,而在极少数项目中是领跑者。北海康成与国外医药研发企业处于同一个起跑点,未来希望可以充当领跑者角色。”
“海聚”是一个大家庭
为了尽快融入国内环境,北海康成在成立不久就设立了政府事务部。“在中关村范围内,或者在朝阳区乃至北京市和国家层面,我们都有很多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从薛群回国,到企业成立,再到后来的项目申报,海外学人中心积极参与其中,推动这家海归企业顺利在北京落地。
2014年1月,薛群在海外学人中心的帮助下,入选北京市朝阳区第三批 “凤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同年,薛群入选北京市第十批“海聚工程”,被认定为创业类高层次人才。“海聚工程”是北京市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而设置的用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工作的专项计划。
在薛群眼里,“海聚工程”凝聚了一大批优秀海外学人,它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还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温馨的大家庭。它拉近了每位海外学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结识,彼此给予欣赏和支持。正是借助这一平台,薛群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圈子,结识了很多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以及专家学者等。
与此同时,已在国内创业三年的他也提出了一系列期望。“北京作为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年轻人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很容易失去承担风险的魄力。尤其是对于初创期企业来说,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很不容易。如果政府能够以补贴企业的方式,让那些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有一个体面的住房,北京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大大提升。”
在政策层面,薛群希望,上市制度能够适应生物医药行业本身的特点,改变三到五年的退出机制、连续三年创业板上市这些要求,更有利于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的成长。而且,随着许可人制度改革日渐清晰,薛群相信,未来国内新药研发的环境也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最后,他希望,国内新药研发企业能够抓住各自细分领域的痛点,而非一窝蜂地参与到恶性竞争中,从而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链接:薛群,北海康成(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北京市特聘专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