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尽信“网”不如无“网”

时间:2024-05-04

萧惑之

流言或谣言者,信口开河或无中生有之传言也。浏览《2014年十大“科学”流言》和《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很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而汗颜。我一本正经地讨教过近十位“而立”、“不惑”、“知天命”乃至“随心所欲”之年的朋友,尽管他们多是智能手机不离身的“网络捕快”,可是给出的答案不置可否,一头雾水。更让人忧心的是,“老吾老”“幼吾幼”,对“科学”流言及生活谣言,几乎完全信以为真。“网络谣言正转向基于互相信任的朋友圈间传播”。互联网悄然布局天罗地网,“微博改变一切”,“微信”无孔不入,“闺蜜”“宅男”与智能手机同枕共眠。尽管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是互联网时代的读书浮躁,往往“网语”夹杂“妄语”且先入为主,“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扑朔迷离,真伪难辨,误人子弟。

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多相信皇上的话,句句是真理;更相信付梓的论语,字字闪金光;凡事“唯书,唯上”已然成为一种思维桎梏。早在上个世纪初,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探索真理”的思想者,推出“民主”与“科学”即“德”“赛”二先生,西风东渐,中华大地曙光初露,学子献策,百姓启蒙,“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古人留下一句意蕴深刻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今人揭示一个真相——“名人的话不都是名言”。在当今天马行空神出鬼没的互联网时代,这两句极其富有哲理的箴言,更具有现实意义。纸媒文字和网络截图只是“灵魂”的载体而已,互联网作为传播工具,体现时代性、先进性、时效性和大众性,因之成为人们获得精神食粮的利器。在虚无缥缈的互联网世界里,家家是受众,人人当记者,个个做评家。尤其是自媒体的诞生,对昔日官媒独霸天下的局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促进。谁在“第一时间”发布“头条新闻和重要资讯”——真实的“事实”而非发布者的“观点”,谁就能赢得受众的青睐。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尽信网不如无网”,“名人的话不都是名言”,当是值得牢记的座右铭。

时下的一些“科学”流言和生活谣言,很多出自“专家”之口。这些自诩的“专家”多是肤浅的“杂家”,博览群书却不求甚解,“样样通却样样松”,往往打着“科学”的幌子去结拜“孔方兄”。诸如“广播”里半夜三更的“养生大讲堂”实为卖药,“视屏”上“蚁力神”狰狞的脸谱实为骗钱。令人费解的是某些主流媒体也乐此不疲,只是更巧妙罢了。“国嘴”、“国脸”、“名人”、“名家”也忝列其间,实则是在“卖名”、“卖相”中索利。

时下的诸多“社会”传闻,很多出自“公知”之博文或访谈之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跨行论道智者千虑难免一失,随便说说之名人影响更加恶劣。某些公知“大咖”奢谈伦理却徜徉烟花柳巷,遑论爱国却移居域外,豢养的“五毛”只会起哄架秧子。当然也有官方的微信博文惯于用官腔讲官话……这些现象,实在是“不自尊”、“不自信”、不知好歹,不知天高地厚,自欺欺人,浪费互联网资源,空耗他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我可以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是更要明白,“发声”也要讲场合,看对象,知深浅,重效果,否则岂不是适得其反吗!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当与时俱进,“从娃娃抓起”普及传媒知识。“新闻无学”却重职业操守,“无冕之王”贵有自知之明。博文要有利于社会,切忌“有闻必录”。“大人”也要补课,思想性、可信性、指导性,知识性,趣味性,是衡量“网文”优劣的标准。“五毛”朋友要学会“吃透两头”——上头和下头。官员要记住“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草民要懂得“目睹胜于耳闻”,“入目的不一定是本质”。“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冒犯,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伟大的“科学精神”,也是时下倡导的“互联网精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