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明星
大众需求是更大的一个市场,所以智能制造企业应该面向大多数企业,有什么智能制造的需求,这些企业应该向他们去靠拢,而不是只盯着最尖端的技术去钻研。
“工业4.0”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虽然中国尚处于“工业3.0”阶段,但已经也开始放眼下一个阶段,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选择以机器人为主导的智能制造模式是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路径。
在“工业3.0”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工业4.0”更关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不断涌现的、全新的生产应用和服务提供商,正使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成为现实与可能,再加上其与“智能生活”的结合,“智能化”引领的新价值链将促使社会分工、生产组织结构、消费模式、行为方式等发生巨变。
今年3月,习主席访问德国时发表署名文章,重点提到了德国“工业4.0”战略。而且,工信部也在着手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的中长期规划,强调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工业4.0”的战略路径,从而推动工业化、信息化的“两化”深度融合。
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山东硕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硕泰”)是一匹黑马,在行业内跑出了不错的成绩。近日,针对国内智能制造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服务机制的创新等领域,山东硕泰创始人张帆向《中关村》记者讲述了他所持有的观点。
将工人的双手解放出来
时光回溯到2000年,张帆从新加坡留学归来,与很多人一样,最初选择了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在青岛市外贸局工作。三年以后,他从单位跳出来,开始创业,成立了山东硕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之所以有创业的想法,并付诸行动,是因为张帆发现,国内政府机构对企业的服务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土地和行政审批层面,但真正需要帮助的如企业的供应链和制造领域,还只是一片空白。”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和零部件的定期更换是必须做的事情。早前,张帆与公司的里的工程师,有过去日本受教育的经历。在那里,他开始接触智能制造业,感受到了来自国外的一些新鲜的气息。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对国内外制造业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使得他更加坚定了扎根于智能制造产业的想法。
2003年,山东硕泰成立。最初几年,公司的业务就是为全球500强企业做机械零部件,后来,他将日本等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二手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中国工厂里。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一进厂房,你就会闻到各种各样的人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混杂着塑料散发出来的味道,对工人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很折磨人。那些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两头看不见太阳,早七点到晚七点,或者晚七点到早七点。他们没有时间谈恋爱,也没有时间学习,只是像一个工具一样在被使用。”
这个场景让张帆难忘,所以他一直希望可以从生产经营环节着手,提供一种服务,来提升工人的生存和工作质量。
“因为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工人是没有尊严可言的,虽然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元。工厂对他们的要求是,听命令听指挥,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指示来工作,不能有任何自己的思想。作为人来说,他们只是机器的延续。”
他对记者描述他所看到过的场景,“一个大厂房,可能有5000平方米,里面有无数的长条桌子,两面做着无穷多的小姑娘,24小时开着灯,开着空调换气,玻璃上贴着黑色保护膜,外面的阳光是照不进来的,全靠灯光来维持亮度,这个环境下,工人要在里面工作12个小时,进去以后,空气非常地污浊。”
到了2005年以后,日本开始将一些自动化的设备向中国转移,张帆接触到这样的设备,发现真的有一种方式,可以将工人的双手解放出来,这种方式就是智能制造。
“机器人、自动化装备代替了人力,去实现一个非常复杂的从无到有的产品的组装、质检和包装的工作。过去可能需要几十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台设备就能搞定,效率还有了成倍的提升。”
张帆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深入地发展自己,山东硕泰开始转型进入到智能制造领域。
那一年是2006年,国内还没有智能制造的概念,只有“自动化”的提法。在国内,这一领域最有名的是富士康,张帆就想办法从富士康挖了一些技术人员,专心地去钻研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
“当时最早的创业初衷就是让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到了2006年,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我的创业理想变成既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要为改变最底层的操作工的生存状态而出一份力。工人们被解放出来,可以做一些更适合他们的或者说更适合人类做的工作,例如服务业,总比当一个机器人要好得多。”
机器人市场空间无限
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东硕泰在智能制造细分领域已经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目前,公司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高速和精密上,产品线涵盖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组装和检测包装等多个领域,主要针对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零组件等,如手机、苹果电脑和汽车里面的接头、开关等。
可以说,在国内的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来说,张帆公司一直是领先的。
在精密制造领域,张帆的客户大多是全球500强企业,苹果、三星、诺基亚、华为、中兴、索尼、黑莓、微软等等不胜枚举。张帆为他们制造设备里面的一些电子产品,提供精密零组件的自动化组装和检测包装。这些产品多数是消费电子,所以需求量极大,对于速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山东硕泰的优势就是精度高的同时,还能保证高速度来完成产品的组装工作。
“在国内,我还没有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在国际上,我们主要与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在竞争。”
“在整个自动化领域,尤其在动作方面,山东硕泰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的,这个含金量体现在速度、稳定性等方面,山东硕泰都是做得非常好的。”
从自主创新的角度讲,张帆的项目都是为客户定制的,客户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精密电子行业里做精密电子零组件,包括手机镜头、安防设备镜头等,山东硕泰提供了基于不同企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讲,公司每一个产品都是创新的,是自主研发的。”
目前来看,智能制造的市场潜力是无穷的。我国各级政府对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的应用非常重视,尤其在“十二五规划”中,用专门的一个章节来描述智能机器人产业,后续还会有更加详尽的关于智能制造的政策发布。
虽然政策上给力,但是就国内目前的智能制造等级和程度来说,还不是很高。“我们沿用的仍然是从国外转移过来的相对落后的产能。尤其在珠三角地区,产能水平很低端,而长三角相对好些。但是在机器人应用和自动化应用领域,我们与国外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对于机器人的应用,不管是媒体还是政府都在极力推广,但从企业角度讲,虽然大家比较迫切,可是在实际的应用和对接的过程中,问题也是非常多的。”
“例如在智能制造行业,虽然政府有一些激励和促销政策,但是想拿到这笔钱,门槛是非常高的,一般企业很难一次性投入几百万进行智能制造或转型升级和机器人改造,如果没有这么大的盘子,拿出200万元改造,政府就不会投入几十万元补贴资金,所以机器人在企业的大范围应用很难实现。”
从另一方面来讲,企业虽然希望自动化,但是目前市场上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企业不多,而且良莠不齐,极容易导致双方之间没有信任感。一方面,需要智能制造的企业没有办法甄别到底是哪些企业有能力帮助他去完成智能制造项目,一旦找到一个不靠谱的企业,即使这个项目完成了,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生产目标。这样一来,企业就会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导致他在以后自动化的过程中,只是喊口号,投入上有所顾虑。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类项目实施之后会有一个交付金的返还过程。智能制造项目在交付后,客户会留10%作为质保金,项目上线一年后再返还。但事实上,很多企业拿到10%的质保金,就不会再还给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由此,双方就产生了信任危机。
从自动化角度讲,德国水平最高,一直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德国近期提出的工业4.0概念,带动了很多国家对这一概念的探讨。“现在,美国也有自己的一些方向性的东西,比如说工业互联网,通过云端数据交换,实现大数据,促成设备和零部件之间的通讯。日韩的自动化程度也很高。”
但就中国而言,它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尤其基于初中级的制造需求,大多是没那么复杂的自动化。“但我们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制造业已经在向国外回流,包括台湾、美国本土,大量制造业都回到本国去了。”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在逐渐丧失。
中国的“制造业大国”称号,得益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当东南亚国家在这一优势上逐渐赶超中国之时,中国就要大力促进智能制造的应用,以保持我们现有的优势。
一旦智能制造兴起,劳动力成本就不再是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建厂,已经不存在选择上的担忧。
“更何况美国的土地、管理、税收、能源等成本都比中国便宜,就是劳动力成本比中国贵。现在已经有企业将工厂搬回去了,如果不需要人去干,没有大规模运输成本,在本土销售,用这样一种方式,反而产品是更便宜了。”
做一个平台整合者
近两年,山东硕泰从公司战略上再一次发生了一些变化。张帆正在建平台,做产业整合的工作。他希望凭借公司的现有优势,做一些“大事”,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怎么能让需求方和供给方更多地达成互信,是否能把过去的一些散兵游勇、良莠不齐的市场现状做一个整合,让市场变得相对规范。”
张帆还在与一些城市的政府机关、经信局(经信委)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企业帮助政府做甄别,“评估他们辖区内的仪器制造企业申请经费事项,政府、企业一起来配合这个产业。企业需要技改的项目,山东硕泰可以帮助他们去实施,并且提供资质和报告。这样政府给企业发放补贴的时候就会更安心,不再担心骗取补贴款等虚假情况的发生。
“德国工业4.0的概念推出已有两年时间,张帆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也尝试着做了一些应用,比如利用云端去跟设备实时通信,让设备零部件之间进行通信,更加柔性化地让设备零部件实现互换等。但是,我们也承认,工业4.0的提法还是相对模糊的,到底目标通向何处,大家还要拭目以待。”
就应用领域而言,各种制造企业都可以利用这一概念,但是真正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企业寥寥无几。“我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但是,中国离工业4.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从理念上看,中国落后日本企业至少有十年的差距。从整个自动化的流程应用来看,国内外相差更有二三十年之久。”
“制造业需要工业4.0,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就目前来说,我认为更多地应该面向国内,面向大众需求,高端的也要做,大众需求也要顾及。从行业来说,大众需求是更大的一个市场,所以智能制造企业应该面向大多数企业,有什么智能制造的需求,这些企业应该向他们去靠拢,而不是只盯着最尖端的技术去钻研。”
“对于智能制造企业而言,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靠国家和政府以及行业协会。有一个创业机构去辅助你,这是外因,关键还是看你这个内因怎么做,你选择的行业如何。你的眼界、你的技术实力对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而创业服务机构的帮助也会起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外部因素并不能把一个行业做起来。”
“如果说有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和机构对智能制造有实质帮助,我认为可以加入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代表国家牵头,组织一些活动,摸清企业需求,不管是供方还是需方需求,建立一些真正的智能制造园区,把产业链打通,上下游整合起来,让这个园区成为政策的高地资本的高地和业务的高地。”
创新服务者带来的思维颠覆
张帆与飞马旅合作是在2012年,公司是第二批飞马星驹企业。加入飞马旅,张帆看中了飞马旅资源整合的能力。“一个是资金方面,一个是管理方面,还有其他的信息输送能力等,他有平台可以对接更多的资源。”飞马旅看中了山东硕泰在全产业链上所起的带动作用。飞马旅的受孵企业大多从事创新服务业,而山东硕泰是以研发设计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主的公司。大部分飞马星驹企业都从事电商行业或文创行业,未来制造业也是飞马旅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不管哪个行业都离不开制造。“
飞马旅选择张帆更多的是在表明一种态度,除了关文化创意企业、电商之外,他们也非常关注制造业的服务化。
张帆加入飞马旅将近两年时间,自认为对企业自身帮助还是很大的。他的公司过去在青岛,在野蛮生长过程中,埋头苦干,仅仅将生存或实现自己价值作为创业理想。通过与飞马旅袁岳等成为朋友,双方交流沟通后,飞马旅为山东硕泰进行了企业诊断、服务流程的优化,让张帆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公司内部的东西,尤其在人才推荐、资金对接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在市场开拓层面,飞马旅也帮张帆对接了很多资源,这些资源是以往张帆不能通过个人努力去获得的,除此而外,对张帆的管理能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飞马旅是从企业经营本质方面去入手,不同领域企业都有很多同质化的东西,他是从这些方面去帮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的。”
可以说,加入飞马旅后,张帆原有的很多想法被颠覆了。张帆过去认为自己属于制造企业,加入飞马旅之后,让公司的内部价值观发生了一些转变,张帆对公司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对公司的定位不再是一家制造企业,而是一家创新服务企业,去帮助其他制造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为别的企业创造价值。
另外,在企业战略上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张帆在青岛有1000多万的挤压设备,200多名员工,目前正在进行调整。他缩减了过去制造零部件的工人数量,增加了研发人员的比重,还把一些中间制造环节外包,“要做就做微笑曲线的两端”。
这些都是加入飞马旅后,通过企业诊断,参加一些培训课程所获得的进化和提升。现在,张帆又在酝酿着新一轮的革新,除了做智能制造业务之外,公司逐渐做行业内的整合,将业内其他智能制造企业整合到山东硕泰的身边来。“大家一起干大事,我们要让大家看到,同行不是冤家,他们可以是朋友和伙伴。大家一起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因为一个企业办不了多少事情,大家联合起来才能共同办大事。”
“飞马旅作为创业服务机构,对于初创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创始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企业没有走向正规之前,都是创始人去规划,企业方向的个人把控的影响会大得多。”
近几年来,张帆带领山东硕泰在全国范围内开疆拓土。最早在青岛创业,2012年加入飞马旅,张帆一个人跑到上海,后来公司跟着过来,把上海这边的业务做起来了。2013年在上海成立公司。2014年,张帆又到了广东,与中山市政府合作,在中山、东莞等地建立了智能制造基地,把广东的业务也逐渐做起来了。
经过几年的历练,张帆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事物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他这种不断学习的状态下,山东硕泰从最早的制造业企业,转变为服务企业,现在又摇身一变成为行业整合者,一直走在业界的最前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