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与法国的诗歌对话

时间:2024-05-04

张越

来自中法的诗歌对话

2014年5月7日上午,中法两国以“诗歌历程与场域”为主题的互动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办,两国诗歌领域代表分别做精彩发言,法国驻华使馆白良公使、易杰文化专员均莅临现场。当日下午,一场引发中法诗人诗意共鸣的诗歌朗诵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倾情上演,中法两国诗人以诗的名义交会、对话,吟诵彼此的诗文,共同回溯、见证、沐浴于超越时间和国度的诗歌光焰。

“在革命需要战斗的时候他曾战斗\在革命需要牺牲的时候他就牺牲\他以一种冰冷的方式消失于世界\他以一种残忍的程序留给我悲痛……”这是中国诗人骆英的《枯骨的父亲》选段。

“唐寅是画家\唐寅活在十五世纪\唐寅活在明朝对我们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唐寅画画就像若斯丁·亚纳丁写音乐……唐寅说,从眼睛里出来同我一起梦想永恒吧。”这是法国诗人雅克·达拉斯的诗作《唐寅》选段。

这一段段精美的诗文与一声声铿锵有力,抑或委婉悠扬的吟诵之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属于诗的国度。同时也拉开了“2014·中法诗歌节”的帷幕。

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中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2014年5月7日-14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法国驻华大使馆、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坤诗歌发展基金、中国诗歌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你读诗》协办,世界诗歌运动、麦德林国际诗歌节予以支持的“2014·中法诗歌节”先后在北京、黄山以及银川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共邀请到中、法两国三十多位著名诗人及评论家共聚这场“无国界”的诗意盛会。

为了推动中法诗坛的对话及交流,与法国诗歌界保持多年交往的中坤诗歌发展基金希望通过与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法国驻华大使馆、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中国诗歌学会的强强联手,将法兰西的浪漫多情与“回归”之路上的中国诗歌相融、碰撞,共同为中法文化的深度交流谱写一曲动人乐章。

本次“2014·中法诗歌节”以诗歌交流为主,兼有学术接触、文化探讨等主题活动,旨在通过诗人间的直接对话和诗歌朗诵等形式的接触,就“诗歌-文学-文化”生态所共同面临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活动共邀请到包括法国著名诗人、翻译家、“阿波利奈尔诗歌奖”及“法兰西学士院诗歌大奖”得主雅克·达拉斯 (Jacques Darras),知名诗人、“龚古尔诗歌奖”得主安德烈·维尔泰(André Velter),青年诗人、翻译家、批评家、“阿波利奈尔诗歌奖”得主琳达·巴罗斯(Linda Maria Baros)在内多位法国最富盛名的诗坛泰斗及出版界翘楚亲临现场。中方嘉宾则由谢冕、张同吾、高洪波、谢友顺、贺绍俊、王家新、西川、树才、任洪渊、臧棣、杨克、姜涛、王明韵、杨梓等多位诗歌评论界杰出代表及著名诗人出席,为此次中法诗歌节带来不同以往的“中国诗歌印象”。

在北大校长王恩哥看来,中法建交五十年之际,两国诗人为世界上最美的事业——诗歌而相聚于新诗发源地之一的北京大学,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精神价值。

其实中法诗歌交流已逾百年之久。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对法国现当代诗歌产生重大影响。曾在中国西藏居留七年之久的法国当代著名诗人安德烈·维尔泰说,诗歌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古典诗歌奔涌在他丰沛的内心世界里,激荡起无穷无尽的诗情。

和中国一样,具有浪漫情调和自由精神的法国也具有优秀的诗歌传统。雨果、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圣琼·佩斯等法国诗人,将法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世界,也直接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人类面临共同的生存课题——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文化元素与生存环境的内在关系。

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张同吾认为,诗歌作为精英文化和世界良心,以其天职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寻找人类没有被世俗和功利玷污的童心。

在诗人骆英(原名黄怒波,中坤集团董事长)眼里,诗歌作为一个民族的财富与灵魂,关乎人类文明的状态和人性、精神世界的建构。“它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本质的事物上,譬如历史背景、文化关联、言辞感官等,这种心灵的追寻是人类意识最深挚的表现,也成为人类彼此对话的一个窗口。”

“中法诗人之间的直接对话非常有必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胡续冬表示,总体来看,无论法国诗人还是普通的文学读者,对中国诗歌的了解几乎都只限于中国古典诗歌。“像中法诗歌节这样的活动,对于推动法国诗人在中国文化现场直观感受和认识中国诗歌,意义重大。”

伴随着东西方的文化认同,中国与欧洲关系交融、向前,如同奔流不息的河流。中法两国关系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自50年前建交起便确立了民族文化与国家关系无法割裂的战略高度,而一个世纪前双方对彼此深厚文化根基的仰慕与尊重,也在时间长河里愈加浓烈。

“不仅是法国,世界需要聆听中国的声音——传达中国经验的灵魂之声。”维尔泰说,中国诗人对悠久历史与苦难大地的心灵回响、对国家民族命运未来的追索发问,表达了中国人最高美的向往和诗思,这将是世界诗歌潮流永恒的火花。

圣-琼·佩斯与圣-琼·佩斯亭

“2014·中法诗歌节”北京站还安排了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活动——法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琼·佩斯纪念亭的落成仪式。

近一个世纪前,法国诗人圣-琼·佩斯在北京西郊的一座叫“桃源”的道观里,以妙峰山庙会为背景写下印象派长诗《远征》。1960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5月8日,来自中法两国的诗人在当年圣-琼·佩斯创作地,共同见证了圣-琼·佩斯纪念亭落成揭幕、纪念石刻立碑仪式,并现场现场朗诵了其代表作《远征》选段。

“……我的脑海中浮现你们梦中的城池,我选定人迹罕见的集市来作我的灵魂纯粹的交往,在你们中间不可见的而我现在的出没一如风中一把荆棘的烈火……”诗人们用深情的吟诵,致敬这位书写了一段中法文化交流佳话的前辈。此举不仅重现了这首与中国渊源久远的激昂之作,彰显出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成果;这一跨越历史的“诗歌接力”,更体现出中法两国密不可分的深厚情谊。endprint

圣-琼·佩斯于1916年至1921年曾任职于法国驻华使馆,期间在京西创作诗歌。2008年经专家组考证,西山桃源和金仙寺方亭为圣-琼·佩斯著诗处。上世纪60年代,这里曾被废毁,仅存基址。出于对法国文化的尊重和对圣-琼·佩斯的敬意,中国民企中坤集团捐资按原貌复建了金仙寺与方亭,即今天的金山寺和圣-琼·佩斯亭。

“复原遗址,重新梳理历史脉络,我们希望保存的,不是建筑,而是时间长河里永不褪色的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记忆。” 骆英说。

不久前,***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法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要归功于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感情相亲、守望相助。”

北京西山,是距离京城最近的山脉,山峦叠翠,谷壑幽深。在这里,圣-琼·佩斯亭只是中法交流的见证之一。西山妙峰山下管家岭一带,“藏”着一片遗址群,横跨温泉镇和苏家坨镇,它们是上世纪初一批法国精英的聚居地。除了圣-琼·佩斯,还有《红楼梦》法文翻译者铎尔孟、法国著名医生贝熙叶等。他们在这里形成中法文化交流圈,推动两国民间友谊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贝熙叶被称为“白求恩式的国际战士”。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西山的贝家花园度过。贝家花园三组建筑目前保存完好,成为中法人民传统友谊的重要见证。而由李石增、蔡元培等人在温泉村创办的中法大学,几经扩充成为闻名一时的综合性大学。里昂中法大学是她的海外分校。

海淀区文联主席、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卫汉青说,圣-琼·佩斯诗亭、金仙寺、贝家花园、环谷园、碧云寺、温泉疗养院等遗址,是近代中法两国民间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抵御外侮的斗争中,然而民间却活跃着这样一群中法精英,在战火纷飞的中国土地上,营建起一个‘桃花源般的新农村。”骆英认为,这是一种超越国界的诗意实验,具有永不泯灭的国际意义。

去年开始,海淀区政府启动了西山中法文化史迹群的整修改造,包括修复贝家花园、北京47中(原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的部分院落等,预计遗迹修复工程将在今年年内完工。

事实上,当法国精英为东方古国的神秘所吸引而定居中国时,浪漫自由的法兰西文明也深深吸引着中国进步青年。他们以留法勤工俭学为契机,吸收法国和欧洲文化丰富养料,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卓越人物。

法国诗人安德烈·维尔泰说,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相信未来漫漫征程中,中法之间会发生更多诗意的交会,相融相生。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