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沙 磊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我独钟情于松柏,只因爱他质朴坚韧、啸霜傲雪的精神和气概,在多年研习松柏题材的创作中,这种精神潜移黙化地濡染改造着我的精神世界,激励着我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不断努力。”
2009年2与15日至2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确立了杨永安作为一个美术家的声誉。
他在松青柏翠的绘画艺术中找到了时代新的色彩和声音,也瞥见了自己个性的折光和传统的投影。
自幼书法磨练基本功,从小练正楷,勤奋不辍,使他在书画上每日精进。
在青春年月里,他勤政游艺,激昂地投身于书画函授学习,久不间断,日久弥新。
拜师梁树年,纯化人格力度,这为他山水画的丰碑期积蓄了雄厚的创造力。
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常在市场中频创高值。
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杨永安偏爱山水的主题,善于从松柏的姿态中发掘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了博大精深的特点。
杨永安先生的创作,构图严谨,意境深远。追求一种博大而宁静,达观并赋苍劲的精神境界。此次展出的绘画作品《松柏系列》是杨永安近期的主要创作的作品之一。
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对松柏的研究终得艺法之源,使松柏的内涵精神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承传古人写松之法,另创鲜明的个人语言,并以其端庄而浑厚的绘画作品,诠释着苍松翠柏与当下的精神内在的并合。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2009年牛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随《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在海淀区东升乡政府见到了这位退居二线并以“乡长画家”著称的当代书画名家——杨永安。
此时,他和他的策展团队正在为半月之后即将揭幕的“松青柏翠——杨永安个人画展”紧张地忙碌着。大家开诚布公,讨论热烈,集思广益,杨永安享受着这种思维碰撞所带来的顿悟。
对于展览,杨永安并不陌生,此前,他和他的松石友八师兄弟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和荣宝斋等地举办过联展和他自己的个人画展共8次。但此次的画展对于他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到2009年国庆,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届时他将迎来自己60岁的生日,在中国最权威和最具价值之地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是他梦寐以求的想法。
杨永安说,今年是祖国六十周年大庆,作为伟大祖国的同龄人,我非常庆幸能借此次画展向祖国母亲表达一份真挚的祝福,祝愿伟大祖国能如松柏之伟岸挺拨,历经沧桑,岿然雄起!祝愿中华文明能如松柏之郁郁葱葱,历久弥新,万古长青!
为此,他大规模地外出写生,忘我地闭关作画。即使在春节长假期间,他的创作欲望仍然在不可遏止地疯长。他坦言,在家憋了好久,不得不跑到办公室的大案台上作画,一幅丈六的鸿篇巨制《六朝古松》洋洋洒洒地泼墨而出。
这天,杨永安特别挤出很多时间和记者聊了很久,质朴地微笑,如数家珍地介绍之后,一个立体的、完整的乡长画家形象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松柏展精神
杨永安告诉记者,我爱松柏,因为世上植物千姿百态,但没有哪一种在神韵和精神内涵上能够超松越柏。松柏汲取大自然的灵气,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松柏啸霜傲雪、英姿伟岸,是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
时隔半月,2月15日,杨永安在中国美术馆迎来了他孜孜以求的个人展览。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慕名而来的艺术家朋友、艺术爱好者和各大媒体记者在同一时间涌入美术馆,以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据美术馆工作人员讲,观展人之多实属罕见。
站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式现场的杨永安照旧戴着他那顶八角小毡帽。这顶帽子在记者看来,格外引人注目,别具幽默,喜剧色彩十足。
他难以抑制心中激动:“孩提时,我就怀有一个童真美好的梦想——长大后当一个画家。为之所牵引,我孜孜求索,梦想日渐清晰真实。在多年师从恩师豆村翁梁树年先生学画的过程中,我又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今天,在这神圣的艺术殿堂,我一如孩童手捧心爱的珍宝,将精心之作奉献给诸位,只愿各位不吝赐教、直言列斧、批评指正。”
在中国美术馆,记者看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和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老革命家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女士、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北京军区副司令刘逢军,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北京市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出席了开幕剪彩。出席展览开幕式的还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梅葆久,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北京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傅家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田鹤年等各界人士。
杨永安说,世间万物千姿百态,我独钟情于松柏,只因爱他质朴坚韧、啸霜傲雪的精神和气概,在多年研习松柏题材的创作中,这种精神潜移黙化地濡染改造着我的精神世界,激励着我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不断努力。
此次展览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海淀区文联和《中关村》杂志共同举办,再加上国际策展人歌子的倾情加盟,所以在展式上融入了当代色彩的部分元素。土地、麦穗、松子等象征“寻根”之物寓意深刻,颇为灵动,使整个展厅“动”与“静”相并置,根深叶茂,这体现了具有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的展示风格,从中体现了艺术家杨永安先生“松青柏翠”的精神指向。
“我对土地的恋情是很深厚的,我是喝清河的水,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1968年到现在 41年,我都没离开东升乡,土地、师生、感情、工作、艺术追求、刻苦和磨练,过程历历在目。”
杨永安说:“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我与祖国共经风雨,一起成长。既有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也有艺术创作中的喜悦。清·李方膺赞松‘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恩师梁树年教我‘写生要写魂,写魂胜得真”。
这位“乡长画家”的艺术道白感人至深:“多年来,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始终以松的精神、柏的坚强作为本源激励自己,认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砚田耕耘苦为乐,寄情山水绘松魂。”
矢志的追求
杨永安坦言,童年时他就有一个梦:当一个画家。
1949年10月26日,杨永安生于清河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儿时,他天性纯朴,聪而好学。受父亲一点蒙学影响,尤好写字、画画。可农家的孩子,哪有条件学画?没有老师,就靠自学;没有资料,就临摹小人书。他字写得好,画也摹得像,常常受到乡亲们的夸奖。上初中时,兴趣日益广泛,剪纸、木刻、篆刻、国画,样样热心。但“文革”断送了他上美院学画的理想。
1968年,杨永安不得不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青年时代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他回忆说,那时节,生产队农活太忙太累,700多亩稻麦两茬,三夏三秋,哪有时间?惟一的办法就是“挤”。当别人歇晌小憩的时候,当别人乘凉喝茶的时候,他就拿起铅笔,不停地画呀,画呀。于是,村舍民居、远山落日,都尽收笔下。日久天长,他养成了画速写的好习惯。他说,他至今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和年轻时画画的理想追求有直接关系。
上世纪80年代初,杨永安在北京大学附近某饭店看到一幅丈二《松青柏翠图》,那挺立的苍松、虬曲的古柏,生机盎然,气势逼人。看呆了的杨永安决心拜作者梁树年为师,学画山水画。自知功底欠佳,他先后在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修了四年,学习传统绘画。
1992年4月17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杨永安带上自己12幅作品,在梁树年先生内弟徐岳宾的陪同下,前往红庙北里梁老寓所登门求教。梁老一一看过作品,夸奖永安有画画的灵气,并当场画一幅简笔《松石图》送给他。
一个多月后,5月29日,梁老以81岁高龄破例收永安为弟子。那天,永安备了张一元新茶,手捧鲜花,向老师、师母三鞠躬,行弟子礼举行仪式,介绍人、证明人、嘉宾和摄影的都在,当天在师父家吃了米粉肉。随后,梁老欣然挥笔。画了一幅陶渊明诗意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送永安做学习范本。
“突破,从一个点突破,然后由点及面,我的艺术语言从松柏开始就比较熟练。”杨永安坦言他的艺术之道。
最忆恩师情
“14年跟梁老学画,结下了浓浓的师生情。梁老在宣纸上给我画,口传心教,我当时就记录下来,技法怎么画,怎么观察、写生,怎么创作、练习,记忆很深。过了20年,也不会忘,这都是老师细心教的结果。”
杨永安回忆到,尤其难忘的是老师的人品和德品。在梁老90高龄的时候,2001年,我画了盘龙松让老师看。老师看后说,过几天,不足地方给你修改一下,但你又看不见,我让外孙子开车去你家里,当面修改。
“这我一生都不会忘记。90岁,老师亲自来,走到四楼,这不是一件小事,体现老师对我的关爱。我作为一个学生都没敢想,一般学不到,学点东西很难。梁老认为画的好,想不要留遗憾,石头没有力度,拿大笔哗哗的,死的、淡的,一加笔墨,瀑布和水口就活了。”
杨永安强调, 梁老传艺授业,最重正人品。“游艺之事,必志道据德依仁。”梁老主张,欲学绘事,首先要正人。人不正,追名逐利,心自然不静,必学不好画。绘画固然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但梁老却把画画当成一种事业,而且是终生不渝的事业。
我请求老师给我起个画室的名字,梁老说,竹子虚心有节,就叫友竹居吧。老师为我授名‘吉士,题了字,做了一匾牌。我后来就自称为友竹居士。在我学画的第三年,老师把他的斋号“警退轩”传给了我,要求我在艺术和人格、德品上,不进则退,一定要警戒,不要退步,人生之路永远不退步。
谈及跟老师学习的感受,杨永安说,中国传统画的难度在于突破点,初学者提高过程中,有很多技法是悟的过程,怎么提高啊,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老师常说,画从真中来,不为真所限,泥法不如师古。8个弟子画八样,这样才是成功的。师父引导我走自己的路,自由发挥,老师教出的学生不能像老师,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风格。”
1992年秋,杨永安陪同梁老去昌平黑山寨写松,实地领略了老师写生的诀窍。那天,杨永安对照那棵古松又是速写,又是拍照。杨永安两次跑黑山寨,依样静观默察、左顾右盼……于2000年终于完成《盘龙古松》巨幅画稿。梁老称赞永安有胆量,写出了盘龙古松的奇姿和气势,并且在构图和画法上也有突破。杨永安说,这是恩师给我最好的千年礼物。这个真实的故事记述了师生一段难忘友情,也透露永安学画的潜心和甘苦。
“80岁老师用心脏起搏器,确实身体不太好”,杨永安说,我对老师特别孝顺。学画的过程也是跟老师学习艺品、德品的过程。
为纪念梁树年老师诞辰95周年,“松石友——山水画展”于2005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展展出程振国、李春海、李发增、杨永安等9位知名中青年山水画家风格各异的近期新作90幅。在梁老仙逝周年祭奠之时,以此活动表达后学晚生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杨永安说,梁老一生淡泊名利、和善待人、严于律己、勤于创作、学识渊博,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和文化修养。此次展览是对他老人家这种精神的发展、继承和弘扬。
功夫在室外
杨永安说,在江西三清山,我看到冰冻雪灾让无数大树与翠竹骨断筋折,只有青松岿然挺立在高高的山岗上;在四川剑阁古蜀道,一棵棵巨大的古柏郁郁葱葱,让我充分体味了秦时明月汉时风。这一切都成为我几十年来画松画柏的内在动力。
北大教授杨辛既是泰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顾问,也是杨永安的书画好友,他知道哪儿有最好的古松。在他的指引下,杨永安游遍后植物古松园,在普照寺惊讶于一亩松的庞大;在莲花山,看到汉武帝手植松的生命悠久。
杨永安说,泰山六天,我创作了一幅画,为什么古松特别的好?它包涵历史和文化的故事,画出来确实和别处的不一样。
永安向来有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作画的习惯,或假日登山远足,或偶然应急外出,他必带速写本和照相机,以备收罗画材。他说,写生是提高画意,接近自然和贴近生活的重要手段。每周六爬香山,登高远眺,上千棵苍松翠柏,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看不倦的二十八景,无处不是诗材,无处不是画意。大自然不缺少美。美在于发现,美在于细心品味。
梁树年先生强调师法造化,但很少对景写生。他特别注意观察感受,体味山川形势、四时气象、阴阳向背、虚实变幻,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创作灵感。他的山水画脱胎于传统,观察方法和创作方法不同于流行的“写生——创作”的路子,而更多地继承了传统山水画“饱看饫游”式的创作方法,其作品大多是出游归来的忆写。“写生要写魂,得魂胜得真。物我相沆瀣,下笔自有神。”这首诗是梁老对传统写生观形象的概括,对当代画家产生很大影响。
2007和2008年,我攒足了精力去创作,除了9幅之外,其他都是为这次画展去创作的,在外采风和写生。在汶川地震之前,我还在古蜀道上即都江堰那儿,当地气候的特别茂盛,300里翠云廊是古四川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在走廊沿108国道一段一段地在里面行走,很静。同行的有武术大师、诗人、成都专门画柏树的画家,画了好几天古柏,拍了不少照片。
“我4月25号去剑阁,绵阳。5月到了河南安阳、信阳和云台山峡谷。在外不断地写生。现场写生的感觉,按照写生稿去创作。”
杨永安说,仅黄山去了5次,奇松怪石,从不同角度看,山都不一样。2008年,我们住在北海宾馆,有一次,为了写生,在山上走了11个小时,过莲花峰,爬天都峰,送迎客松,看蓬莱三岛,一路曲折,边画边停,最后还得原道返回北海宾馆。
《黄山云海图》、《黄山玉屏楼》 (1993)、《云山人眼翠》(1993)、《晨练香山》(1997)等作品都是他黄山写生归来的佳写。
“2008年,在泰山,起早看日出后,买了煎饼,后山没有吃饭地,一直走到东北角出门,后山没缆车,写生花了两个小时,其他9个小时都是走路。很累,但很值得。”
杨永安不仅遍访北京境内的有古松古柏的地方,如国子监的柏树、门头沟的灵芝柏,凤凰岭香山、颐和园的后山、十三陵的常青柏都留下了杨永安勤劳的足迹。还游历欧美澳洲,走遍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
“题材素材收集的多,视野方面开阔,速写本,画不完的题材。”
像尼亚加拉大瀑布、斯坦福大学有缺口的树叶、邹城唐代古槐、新疆天山神木园的古柳都进入了杨永安的笔下。
情绪出佳作
梁老说,练武一样地画松,像打拳一样地画松。
如同愤怒出诗人一样,杨永安坦言,情绪出佳作。只有当你有激昂的情绪,憋不住的情绪,遏制不住的激情时,这是我开始画画的时候,这时,我就跑来画画了。
杨永安说,画画有一个创作周期在里面,2008年,每月我平均出去一次,搞写生,搞生活创作。创作的时候一个月也就创作一幅画。
“经历才能创作好的作品,这样感情才有触发点,引爆点。按理说,连续不断地画最好,但我不怕断,脑子里有很深的印象,胸有成竹了,不怕‘气丢失和时间的流失,再画一张可能会更好。”
“六朝古都,元旦前画了一张,存在不足之处,春节放假期间,把劲憋足了,过来改正,提高,之前实际上在家里酝酿,思考,提高很多。”
“只要激情未断,气场还在,气还在,灵感的,激动的感觉,你想画的东西并不是远景,有可能一次不成功,你需要再画。四次到五次。
杨永安说,创作过程实际上是个提高的过程。精品不在尺寸大小,而在于你的能力,把握水平。最大的一副草稿,草稿最初的原始状态,感觉到,还有激情,余力没发挥出来。《高原秋色》把激动画在里面,画完八尺后没有言犹未尽的感觉,全都释放完了。
“我们的动力在于内心的追求、挚爱,深深的热爱。爱好健康、运动、爬山,摄影,但对画画用功最多,情感最深。”
艺多不压身
杨永安坦言,艺术与工作,有一种哲学在里面,能当好艺术家,也能当好公务员,找到它们之间很好的结合点。
他说,人活着,不管干什么,都应该有一种精神追求。他从普通社员,到生产队长、村主任,再到副乡长、乡长,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所以,有人说他是从田里走出来的公务员。身为海淀区东升乡人民政府的父母官,他升迁不忘众乡亲,事事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头。由于他的工作出色,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优秀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乡、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所在的东升乡被评为北京市六好党委、文明乡镇、全国体育先进乡、全国乡镇之星。
东升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为全乡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市场契机,但同时也对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杨永安一班人,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他们重视科普和群众文化工作,组织乡歌创作、演唱以及秧歌、摄影、体育比赛活动;同时,他们也注意从我做起,带头写歌、摄影、画画,既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也提高了自身文化素养。
杨永安自信地说,书画能让我把工作做的更加好,能够给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
“为了农民和乡镇的事业,工作是主线,把工作干好,但工作书画两不误。”
徜徉山水间
画展在2月23日盛大谢幕,但杨永安仍然意犹未尽。
他说,这次个展应该是成功的,既是我人生历程的展览,也是我人生生涯的转折点。我实现了一定要60岁时候在中国美术馆办个展的愿望,进入中国最高艺术殿堂。
“我们以前办画展,但没有真正达到包装和运作,通过这次,眼界开阔多了,我产生了新的想法,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提高。”
杨永安表示,展览在1月7号申请下来后,当代艺术馆馆长李铁军帮我请来了歌子做我的策展人,虽然我们了解不多,但她很快总结出我的展览亮点,这符合我的成长特点,我对她很感谢。
歌子说,杨永安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在工作之余,勤政有闲,这不单单是个中国山水画的个展,还标志着他整个艺术事业新的起点。
谈及中国山水画的现状,杨永安说,北京搞画的人特别多,山水画是个百花齐放的学派。但真正继承传统的,潜心研究的不是特别的多,反而是追求市场,追求现代的特别的多,山水画有两种道路,复古和现代,它们在笔墨技法和开放型上面都有距离和差别。
“我是在中间,完全复古就没有现代生活气息,要有真正的现实生活在里面,通过走正路,引导人们去追求文化、精神的生活”。
杨永安说,真正的艺术在国外是受欢迎的,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人们爱听的,艺术的东西到哪里都行,不用怕,只要你有精益求精的水准和追求。打入国际市场也没有问题。
谈到未来,杨永安说,我还有很多时间,不能虚度。下一步,我想怎么再提高,怎么再进步,使画展充实,更完善,要更加努力,通过奋斗来实现更大的梦想。”
“机遇,命运和你的勤奋结合起来之后,你会很快乐,享受很丰富的人生,没有感觉痛苦,开心快乐的精神享受,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情。”
链接:
杨永安先生1949年10月出生于北京清河。曾任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人民政府乡长。2007年获首届全国百姓金口碑新闻人物优秀人物奖。现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张大千大风堂再传第子。自幼喜爱传统绘画,1992年拜著名山水画大家梁树年先生为师,并成为梁树年先生的关门弟子,多年来深得恩师的真传。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北京当代艺术馆、中央党校等多家机构及外国友人收藏。
1997年8月作品《双松图》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齐白石逝世四十周年的画展。1998年12月作品《松泉图》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海淀区解放50周年画展。2001年5月作品《松岩雅集图》参加中国市长第三届书画展。2004年3月由北京荣宝斋画廊举办“杨永安山水画展”并出版《杨永安画集》。 2004年5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松石友八人山水画展”。 2006年6月在北京举办“杨永安画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杨永安画集》。2006年12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恩师梁树年先生95周年诞辰“松石友山水画展”。 2008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杨永安》。2008年被收录由中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编辑出版的《影响中国的100位艺术大家》(山水画艺术经典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