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捷洁,房 颖
(1. 福州理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多址通讯允许功率域中的若干用户共同使用某条信道[1],这样有利于增加数据的吞吐量。但是由于无线网络中混合服务的增加,使得用户数据量急剧上升。大量数据输入造成严重的链路资源消耗和噪声干扰[2-3],效率和可靠性都大打折扣,进而给用户服务需求带来严重影响。
为解决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信道分配问题,业界学者也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法。文献[4]针对Ad Hoc网络提出了TDMA信道分配,该方法根据公平性将节点分配至公共链路上,能够较好的改善资源的使用率。文献[5]构造关于信道与资源模型,并在匹配过程中引入Charnes-Cooper变换,该方法能够提高用户的公平性,但是没有对性能做更多的测试。文献[6]在信道分配过程中同时分析了信道与功率方程,提出了与文献[5]不同的约束,并引入Dinkelbach变换求解,该方法有利于改善公平性和能效,但是缺乏对噪声的分析。文献[7]采用了类似文献[6]的分析模型,但是求解过程引入了双边匹配,该方法能够改善信道效率和时延。
针对现有研究结果的优缺点,本文构建了多址通讯系统模型,基于信号方程、信噪比方程和传输速率方程,联合信道干扰、信道匹配和传输功率,在多种约束条件下保证最优的信道干扰和信道能效。并在功率分配时考虑到单调约束,采用PerronFrobenius进行优化求解。最后从传输时间、占空比,以及阻塞率等多方面进行性能分析。
图1描述了多址通讯系统中的频谱接入模型,由主用户(PU)与认知用户(SU)组成,实线用于描述传输信号,虚线用于描述干扰信号。PU与SU可被分别表示为PUi(i∈{1,2…,n})和SUj(j∈{1,2…,m})。其中n与m依次代表各用户的发射机与接收机对数。如果系统中信道的带宽是B,子信道的数量是N,那么信道配置矢量可以表示为Bi={bi1,bi2…,biNs}。矢量Bi的各元素初始化为0,当子信道ns被PUi占用时令bins=1。根据Bi得到全部PU的信道配置为B=[B1,B2,…,Bn]T。当系统中有SU和PU共用频谱,得到SU的信道配置情况S=[S1,S2,…,Sm,]T,其中Si={si1,si2,…,siNs}。
图1 信道接入模型
由于系统存在若干SU连接,会对PU产生干扰,所以应该将这种干扰引入信道配置的过程中。此时,PU的接收信号可以描述为
(1)
(2)
(3)
(4)
(5)
(6)
TSPUi与TSSUi分别表示PUi与SUi的传输速率。考虑到SUi给PUi带来的噪声应该限定在某个范围内,这里根据干扰温度的门限设计如下的约束条件
(7)
THn表示干扰温度的门限。
基于多址通讯系统模型分析可以得出,要想提升信道的传输能力,应该尽可能减小信道中的噪声。为更好的描述用户干扰,这里构建图及其顶点权重,表示为G(U,H,W)。图中的U={u1,u2,…,un}为用户集,同时对应图G的顶点。图中的H为干扰集,元素hij代表用户ui与uj的相互干扰,同时对应图G的ui顶点与uj顶点构成的边。图中的W为干扰加权,元素wij代表ui与uj干扰程度。欲降低用户的干扰,应该根据用户的分组情况将其分配至相应信道。对于隶属于同组的用户,可以为其分配同一信道。基于此思想,把问题转换成干扰图加权求解。也就是利用分组得到最低用户干扰,模型和约束描述如下
(8)
(9)
式中Ug代表第g个用户分组;THref与THem依次代表基准与授权两类用户的干扰门限。
如果两个用户的信道状况类似,通过合并使其共用信道,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道的利用效率[8]。但是在合并过程中,应该对用户的匹配性进行分析,匹配公式及约束条件如下
(10)
(11)
式中,w0代表基站的功率;μ∈[0,1]代表调节因子;Nj代表信道j上可以分配的用户数量;Nc与Nu分别代表信道数量与用户数量。利用该公式,可以计算出用户ui与信道j的匹配性。对于一条信道,在将某用户合并进来之前,先要保证满足信道是否可以取得最佳增益,再确定该信道中用户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如果两个条件都符合,则可以将用户合并至该信道中。
根据信噪比和功率情况,可以得到用户效用,计算方式表示如下
(12)
由用户效用,将功率分配策略表示如下
(13)
(14)
式中,W代表传递功率集;U代表用户集;Iij代表用户干扰。考虑到功率分配属于单调约束,这里采用PerronFrobenius进行优化,引入变量α,此时效用函数描述如下
(15)
(16)
(17)
基于Contiki平台对本文的多址通讯信道分配方法进行模拟验证。仿真过程中,在200m×200m区域内进行节点部署。通过调整节点数量来模拟网络节点的疏密性变化产生的影响。为保证不同节点间的信息量差异干扰,这里将所有节点间设置为一致的信息量。对于实验结果的衡量,采用文献[6]和文献[7]中所提方法作为比较。实验中对比特率、传输时间、占空比、PRR,以及阻塞率进行分析。
改变信噪比大小,得到比特率与SNR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在信噪比变小时,两种文献方法的比特率很低,下降速度也很快,同时存在一个很窄的最优区间。而本文方法的抗干扰性明显优于其它方法,极限SNR范围更宽,最优SNR范围也更宽。
图2 比特率与SNR的关系
在最优信噪比情况下,改变通信数据量,得到不同数据量的传输时间。由于网络节点的疏密程度也会影响传输时间,实验过程中,分别在节点数量为15,75和150三种状态下得到传输时间,利用三种状态的平均时间进行实际效果的衡量,结果如图3所示。
通过实验结果可得,节点密度的增加有利于降低传输时间。另外,在相同数据量的情况下,本文方法的传输时间是最短的,在数据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本文方法的传输时间始终保持最低。传输时间直接体现了多址通讯时的信道分配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指通讯信道分配时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
图3 传输时间结果比较
改变传输速率,在不同速率情况下得到各方法的占空比,结果如图4所示。这里的占空比为节点发送与接收处理两种工作状态的时间比值。
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当发送间隔减小,即速率提高时,各方法的占空比均有所增长。这就意味着速率的提升会导致各方法的发送阶段占用的时间更长,发送所消耗的功率远大于接收所消耗的功率,因此会增加通讯功耗。由于本文方法的占空比较其它方法的小,表明需要的功耗较其它方法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处于休眠状态。
图4 占空比结果比较
PRR为数据接收量和发送量的比值,用来描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改变发送间隔,统计得到每种发送速率对应的PRR数据,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在发送间隔超过1s时,各方法据能够获得很好的PRR数据,且基本相当。而低于1s时,间隔越密集,传输可靠性下降越严重。当间隔为0.5s时,三种方法分别下降至59.6%,45.3%和53.2%。相对来说本文方法的响应速度明显高于其它方法,能够更好的满足高频高速发送需要。
图5 PRR结果比较
关于阻塞率的计算公式描述如下
B(Na,I)=Bz(Nz,I)Bd(Nd,I)
(18)
式中,Na代表可用信道数量;Nz代表固定信道数量;Nd代表溢出信道数量;Bz(Nz,I)代表固定阻塞率;Bd(Nd,I)代表动态阻塞率。
改变数据量,得到不同数据量情况下的阻塞率,结果如图6所示。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在数据量较少时,各方法都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信道分配。当数据量达到5M之后,各方法的阻塞率陆续开始上升,数据量到15M时,文献[6]方法的阻塞率高达61%,文献[7]方法的阻塞率高达72%。而该过程中,本文方法的阻塞率上升较为线性,15M数据量时的阻塞率仅为32%。这得益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传递速度和PRR,良好可靠的信道分配降低了传输阻塞的风险。
图6 阻塞率结果比较
本文针对多址通讯系统传输信号、传输速率和噪声进行建模分析,并充分考虑信道分配过程中的信道干扰、信道匹配和信道功率及其约束。通过仿真,从传输时间、占空比、,以及阻塞率多个方面对多址通讯信道分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多指通讯信道分配时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能够满足高频发送需求,降低了传输阻塞的风险;另外有利于降低传输功耗,有效提升多址通讯信道分配的综合性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