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梅 蕾,胡荣荣,张 鹏,李 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经济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变化,人们的健康消费意识以及风险保障意识都得到加强。“十四五”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指出,要将保障居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服务业成为中国今后较长时期最具想象空间和增长潜力的经济力量。在一系列政策催化下,我国健康服务业作为“三新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发展规模不断增大,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如何保证健康服务业发展质量,促进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由于健康服务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其发展研究涉及广泛,学者们对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从研究主题来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创新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关注于“健康+其它行业”等新业态、新模式的研究,包括互联网[1]、旅游[2]、体育[3]、大数据[4]等产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而针对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研究较少,针对产业创新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少;这也对我国健康服务业持续有效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从研究视角来看,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与其它复杂社会系统相同,除具有复杂性特征外,还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特征;整个健康服务业发展可以看作一个种群群落从生产到应用的完整过程,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来研究健康服务业发展有助于客观发现其运行机制。从文献数量看,新兴产业、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等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数量相对较多,对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仅仅查找一篇[5]。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为定性分析,多采用案例研究、文献整理、访谈和调研等方法[6,7],系统动力学适用于研究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这类动态反馈系统,但就近几年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文章却屈指可数。在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中,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因果回路分析[8,9],没有深入研究运行机制的子系统间和变量间的动态反馈关系,也未进行政策仿真研究。
综上,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和探究产业创新发展机理,是当今产业经济的研究热点;同时,随着健康服务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程度的提升,对其发展机制与政策制定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和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为研究主题,可为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本文根据创新生态系统融合了生态学与创新系统理论的概念特征,分析健康服务业创新系统生态特征、市场要素、非市场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协同作用,参照其它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整理出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群落、创新环境两大部分。创新主体群落是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进行多种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了健康服务业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消费者等。其中,健康服务业企业是创新群落的核心层;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其它创新群落主体是创新群落的中间层,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资源和支撑,消费者的作用不仅是创新服务的应用者,更是新型需求的提供者。外围层是创新环境,包括了政策、经济、文化、市场环境等。创新群落中各个要素在政策支持、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才、资金、技术等多种资源的影响下相互联系、作用于彼此,实现生产、分解、应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了联动、共生、演化的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10]。
在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创新要素间资金、信息、技术的交换需要依靠各种发展动力,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是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两大动力[10],如图2所示。
图2 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
依据前文对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以及动力机制的分析,创新群落中的多个创新主体在创新环境之下进行创新资源的生产、分解、应用。因此,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并考虑到居民健康需求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力,最终将子系统划分为健康需求子系统、创新资源子系统、支撑环境子系统。子系统之间互相作用影响,共同组成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学系统。
3.2.1 健康需求子系统
健康服务需求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居民的健康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被动的健康需求,受到生态环境不利影响、人口老龄化加剧影响等因素影响,居民发病率不断上升,对医疗、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二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健康消费需求增加,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和享受生活,人们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选择主动参加医疗保险,进行医疗保健等服务,带动了健康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因此,该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健康需求子系统因果回路
3.2.2 创新资源子系统
创新供给是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创新资源。健康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科技创新产生新技术,是健康服务业创新演化的根本动因,而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创新供给子系统中,人才和技术两大关键动力因素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该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如图4所示。
图4 创新供给子系统因果回路
3.2.3 支撑环境子系统
在创新支撑环境子系统中,主要考虑因素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等。包括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环境、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等关键因素。在政产学研联盟中,政府是创新系统中的重要主体,肩负引导产业发展与维护市场秩序双重任务。一方面优化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促进健康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另一方面约束供给方行为,在约束的同时也为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规划合理的方向,从而促进健康服务业有效发展。具体的因果回路图如图5所示。
图5 支撑环境子系统因果回路
3.2.4 因果回路分析
健康需求子系统和创新资源子系统是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系统,而支撑环境子系统对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具有支撑和调节作用,三个子系统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发展。通过整合健康需求、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三个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构建出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如图6所示。
图6 系统因果回路图
基于以上因果回路图,根据王俊鹏,石秀(2019)研究提出的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11],本模型以国内生产总值、健康服务业增加值、政府财政支出作为输出值,结合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实际,考虑到健康服务业复杂性、发展数据的可获得性,适当对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原有变量进行调整,绘制出的系统流图如图7所示。
图7 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系统流图
本文沿用在《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12]一文中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对2019年我国31省份(港澳台除外)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使用SPSS22软件来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我国31省份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比较我国健康服务业实际的发展水平;并将最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各个层次。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0》,最终聚类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
由聚类分析结果,可得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浙江、四川等七个省份或直辖市。第二层次包括重庆、湖北、河南、湖南、河北、辽宁等五个省份或自治区,第三层次包括安徽、天津、宁夏、黑龙江、福建、陕西、内蒙古、吉林等八个省份或自治区,第四层次包括江西、云南、广西、山西、青海、贵州、新疆、甘肃、海南、西藏等十个省份或自治区。第一层次中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浙江、四川七个省份或直辖市的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相比于其它省市更为成熟,发展数据易得且可靠。因此,对第一层次城市健康服务业进行趋势仿真和政策模拟,对未来我国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图8 谱系图
根据2011年至2020年的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浙江、四川等七个省市的统计年鉴中2010年至2019年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相关数据,并通过查阅国内相关高质量学术期刊,对变量以及变量类型、单位、初始值进行合理设置。并结合我国健康服务业具体发展状况,多次进行系统模拟,最终确定合理的参数方程并进行仿真。
为保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模型运行时间为2010年-2019年,步长为1。本文通过比对GDP、健康服务业增加值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误差率,来判断模型的有效性。最终结果显示,误差率均低于10%,说明模型可靠。
4.4.1 趋势仿真
将模型仿真的运行时间调整成2010-2030年,步长不变,观察在其它发展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层次七省市总GDP、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10至2030年间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图9 GDP变化趋势
图10 GDP增长率变化趋势
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可以看出在未来几年间,未来七个省市总GDP和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发展趋势均成曲线增长。综合图9、图10可以看出第一层次地区总GDP在2010年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在2017年出现上升,2019年GDP增长率降低为0.068,此后保持微弱增长,七省市总GDP预计在2030年达到1175870亿元。国家在2013年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文件,2013年后健康服务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健康中国行动的提出更是为健康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七省份健康服务业增加值仅在2019年随GDP的减少出现微弱振荡,但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之后未来10年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趋势明显。
图11 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
图12 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
4.4.2 政策模拟
本文借鉴王霞等(2014),宋燕飞等(2016)在其研究中使用行业增加值作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发展的衡量标准[13,14],选择子系统中关键政策参数对模型进行政策模拟。
DI-S:0为牙面上无软垢;1为软垢覆盖面积<牙面1 3;2为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 3~2 3;3为软垢覆盖面积> 牙面2/3。牙面1
1)政府引导影响分析
调整政策引导系数的值,观察在不同的政府引导力度下,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如何变化。控制方案:a.政策引导系数为1(Current:引导系数=1);b.将政策引导系数减低为原来一半(Current1:引导系数=0.5),c.将政策引导系数增加一倍(Current2:引导系数=2)。得到的结果如图13所示。
通过观察不同政策引导系数下第一层次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当政府引导强度减少为原来一半时,健康服务业增加值降低相对明显,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相比减少27.04%;当政府引导强度增加为原来一倍时,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并仍出现十分明显的提高,2030年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相比原来增长39.57%;说明强度的降低和增强引起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发生了强烈的变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对健康服务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牵引作用。
2)人才投入影响分析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创新资源子系统的主体之一。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教育支出与健康服务业人才之间为正相关,教育投入力度影响健康人才数量。控制方案:a.教育支出比重为0.1742(Current:教育支出比重=0.1742);b.将教育支出比重减低为原来一半(Current1:教育支出比重=0.0871);c.将教育支出比重增加一倍(Current2:教育支出比重=0.3484)。得到的结果如图14所示。
图14 健康服务业增加值随教育支出变化
通过观察改变教育支出比重而带来的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产生较强的正向效应。当教育支出比重降低为原来一半时,政府教育支出减少间接影响到健康服务业人才减少,制约了健康服务业发展,使得健康服务业增加值降低了5.17%,说明当前健康服务业人才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旦减少可能就造成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当教育支出比重增加为初始值一倍时,引起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出现16.3%的增长。说明我国教育支出增加带来健康服务业人才增加,从而对健康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正向影响。
3)研发投入影响分析
科技能力是产业创新的重头戏,是创新供给子系统的核心。在健康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中,健康科技投入投入直接影响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控制方案:a.健康科技研发支出比例为0.0377(Current:健康科技研发支出比例=0.0377);b.将健康科技研发支出比例减低为原来一半(Current1:健康科技研发支出比例=0.0189);c.将健康科技研发支出比例增加一倍(Current2:健康科技研发支出比例=0.0754)。得到的结果如图15所示。
由图15可见研发投入的减少并没有给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带来比较明显的变化,仅降低9.96%,当研发投入比例增长一倍时,第一层次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出现了相对较为明显的增长,增长率为24.07%,并在未来10年里增加趋势更加明显。主要是因为健康科技研发支出比重处于较低的状态,适当提高科技研发支出比重将产生可观的边际效益。
图15 健康服务业增加值随科技研发支出变化
4)资金投入影响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根基,是支撑环境子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调整第一层次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来调整健康服务业资金投入,观察在不同资金投入程度下,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控制方案:a.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重为0.0723(Current: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0.0723);b.将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减低为原来一半(Current1: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0.0362);c.将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增加一倍(Current2: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0.1446)。得到的结果如图16所示。
图16 健康服务业增加值随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变化
根据图16可得,当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下降为原来一半时,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出现明显下降,降低率达到43.76%,当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增加原来一倍时,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出现大幅度增长,增长率为52.59%,说明第一层次健康服务业的资金投入仍严重不足,且财政支出对于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健康服务业同样也属于消费型服务业,我国健康服务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第一层次健康服务业设施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政府的财政支持仍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5)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在设定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将政策引导系数、教育投入比重、政府健康科技投入比重、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作为变量,观察每个因素对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变化并比较变化趋势,以判断这些因素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即:将政策引导系数、教育投入比重、政府健康科技投入比重、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比例依次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其它条件不变,观察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如图17所示。
图17 综合因素影响比较
可以观察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府政策引导、健康服务业财政支出、人才投入、健康科技研发支出这四个因素对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作用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服务业资金投入(Current4)>政府政策引导(Current1)>政府健康科技投入(Current3)>人才投入(Current2)。
首先财政支持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在健康服务业发展初期,资金的投入直接影响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另外,健康服务业中部分行业是消费型服务业,属于高投入产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健康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的政策引导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指引方向,引导居民健康消费,引导企业规范化经营,其影响程度仅次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时健康服务业也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相比其它型服务业更依赖于技术、人才,但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对健康服务业的影响程度比财政和政策稍弱。
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前期,健康服务业发展具有发展潜力巨大、基础条件优越等发展优势,但在政府投入、政策支持、健康科技研发、优质人才储备等各方面存在不足。综合仿真结果并结合实际,对我国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政府应考虑到各地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依据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来制定合适的发展政策,从而为健康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同时,政策制定时要考虑健康服务业各子行业、各企业单位之间关联和带动效应,强化政策之间的延续性和协调性,实现统筹推进和相互促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健康服务的基础条件,根据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换代,不断完善健康服务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基础设施。利用健康服务业作为“三新经济”的产业优势,逐渐完善产业体系、规范市场机制,优化整个健康消费的市场环境。大数据背景下,打造的一体化创新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健康服务创新效率。
如何合理规划健康服务业布局和发展重心,满足人们一系列的健康需求是当前政府工作重点。针对刚性健康需求,对医院及医疗诊所等机构进行合理规范约束,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及效率,增强医疗服务的保障能力;针对柔性需求,应引导从业企业在服务业态、服务模式上推陈出新,提高用户体验感,更好的满足居民现有的消费需求,并刺激新型需求产生。聚集互联网健康服务、精准医疗等创新要素,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业新业态;积极打造如“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新模式,激发产业联动效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政府应尽快建立相关学术与研究体系,建立可以领导整个国家健康科技研究模式的国家级研究机构,进行高层战略与政策研究,为健康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战略及组织保障。其次,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资格认定规范性,以提高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素养,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最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健康服务业具有强大的产业链,因此,积极打造以医疗服务为核心,集健康、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医疗健康城”,在增强用户体验的同时有效减少物流运输、市场管理成本,促进健康服务业在有效发展的前提下逐渐转为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提出,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政策方针,促进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理机制的完善。针对健康医疗服务行业,需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的应用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针对健康管理与促进行业,应注重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慢性病健康管理和残疾康复的服务质量,实现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服务,逐步实现居民从被动看病就诊向主动进行健康管理的健康生活方式转变。最后,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新业态,构建家庭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加快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