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港资企业要进一步发挥与国际接轨的优势

时间:2024-04-23

王哲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父亲是从香港跨越罗湖桥来到深圳投资的第一批港商,40年来,我们父子俩‘接力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光辉历程。”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充满深情地说。

长期关注大湾区发展建设的朱鼎健在2018年全国两会提交的6份提案中就有4份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朱鼎健告诉记者,去年所提的4份提案中有很多具体的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内容,尤其是在教育、人才的交流上,这让他非常自豪与兴奋。

今年两会,朱鼎健继续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鼓与呼。朱鼎健表示,拥有经济总量、人口红利和政策极大优势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重点是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湾区,要在整体综合实力上、特别在人文实力上,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这三个国际一流湾区的水平。

“当年我父亲一度是白天来深圳工作,晚上再赶回香港的家中。”朱鼎健指出,“粤港澳应该加强联动,打出组合拳,提升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让湾区成为一个整体都市群,让人才可以选择在香港工作,在深圳生活;也可以选择在深圳工作,让孩子到香港接受教育。通过这些灵活的组合,让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能有最好的就业、创业平台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更多助力”。

长期往返于粤港之间的朱鼎健发现,深圳等年轻的城市很多建筑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却面临着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过程。“非常有名的深圳上海大厦一度也要拆除,但由于民众的呼声才保留下来。在我印象里,包括深圳国贸大厦、深圳火车站等历史建筑都见证了粤港澳合作的风雨历程,都有必要好好保护下来。”朱鼎健表示,“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不同时代和社会里经济、文化的直观体现。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颠地的变化,建筑正是这种城乡发展变化的生动记录册。”

朱鼎健表示,希望旅游资源丰富、消费意识领先的粤港澳大湾区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实体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他认为可以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发展旅游产业,增加一项“旅游用地”地类,在地价上科学反映旅游景区投入产出规律,鼓励更多社会资本以及外来资本投入建设运营旅游景区,这方面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然后可以把相关经验向全国推广。

朱鼎健领导的观澜湖也从原来的体育产业逐渐过渡为如今的大型现代服务业、商业综合体,他将原来的高尔夫球业务变革为全民健身服务,打造不收费的公共球场,还斥资百亿元打造深圳“观澜湖新城”等项目。

朱鼎健说:“观澜湖所做的产业融合升级工作,就是围绕着‘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教育进行尝试。”他透露,接下来,观澜湖会进一步向医养产业去探索,为大湾区的市民提供更多的幸福感与收获感。

“今后,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港资企业与国际接轨的优势,引入更多国际品牌,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继续担当起‘超级联络人的角色,将更多国际优质品牌和服务带入内地,助力共建粤港澳人文湾区的大发展。”朱鼎健告诉记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