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深度融入长三角,以开放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23

徐豪

“算大账、算长远账,不是算小账、算眼前账,最关键的是‘舍得——我们舍得眼前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创新是合肥的亮丽名片,合肥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来自创新的战略支撑,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倚重于创新。

2018年11月,***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这对于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是重大利好,也为合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我们将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推动合肥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凌云说。

牢牢抓住长三角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层面政策的推進,长三角一体化正在进一步加速。

如何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我们首先要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凌云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合肥将重点推进与上海张江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科学中心建设路径和机制上深化交流合作,同时推动创新主体的待遇互认、技术转移交易、人才柔性流动、社会保障政策能够跨区域兑现,弥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政策短板。

依托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合肥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旧到新”的转变。“合肥也将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发展,聚力建设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推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及新能源、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抢占量子信息、大数据、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凌云说。

合肥与南京、杭州都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凌云认为,抓住深度融入长三角发展,离不开都市圈之间的融合,“我们将着力推动合肥都市圈与宁杭都市圈联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系统谋划跨行政区域的规划编制、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重大问题。”她表示。

“我们将按照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成通达全国、连接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凌云告诉记者,此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合肥也将进一步进行协同联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

推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放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理位置,让“开放”成为合肥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凌云介绍说,2014年,国家首次将合肥定位为内陆开放新高地,合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明显提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努力把合肥的开放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打造融通世界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凌云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培育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

推动合肥港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加快合肥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积极拓展航空港口岸功能、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服务中心建设……一系列举措让合肥向着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迈进,同时,合肥的开放型经济水平也在进一步提升。

“我们以更大的魄力实施大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发展新型贸易方式,鼓励企业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引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凌云表示,合肥还将不断提高经济开放度和国际产业合作水平,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凌云向记者介绍说,“十二五”以来,合肥坚持先行先试,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合肥版”,多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69项改革被纳入国家试点范围。“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全面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国有企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她说。

下好创新“先手棋”

作为第二个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创新”是合肥的基因。

合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故事广为流传。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入合肥,困难时期的合肥腾出最好校舍安置迁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电子工业部16所、38所、43所相继迁入。“其中一个感人的细节是,中科大是从北方迁移过来,北方有暖气,而江淮之间没有暖气,我们安徽省的第一条暖气线就供给了中科大。多年来,这种支持一以贯之。”凌云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量子计算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正是源于对科学的尊重和重视,合肥的创新能力不断突破,一项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不断诞生。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载着国家使命和省委省政府寄托,是我们打造创新之都的重中之重。”凌云表示,未来一个时期,合肥将对标“国家级”、落实“总框架”,全面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大平台”,形成“集群化”,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安徽创新馆、合肥超算中心、北航科学城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

近年来,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合肥逐步建立“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互为动力,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将聚焦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全方位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衔接贯通的产业生态环境,努力在产业创新领域率先迈向中高端。”凌云表示。

对于城市发展来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为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合肥相继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8条”,突出精准,注重“养人”。“未来几年,我们将以最优的环境、最美的生态、最佳的服务,汇聚、培育顶尖人才和高端团队,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凌云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