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于跃 闫博 董文彬等
关键词:5G;智慧校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 5G技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背景
1.1研究背景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明确了在线教育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要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完善我国教育事业,增加校园的科技含量,应用数字化技术为教育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
5G技术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5G技术不仅为智慧校园提供了技术支持,还为现代教学创造了全新的教学场景,颠覆了传统管理方式,在教学和管理上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尤其是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方面,SG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其职业素养,同时对高职院校的职业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张洋认为,若学校在信息资源管理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平,则在培养创新型智慧型人才方面会更具优势,学校将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曹慧萍提出,持续升级和发展数字校园,就能创造出智慧校园。换言之,在数字校园发展的基础上,将会形成新的产物——智慧校园;程东东认为,由于在校园中大量应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的理念由此产生,相关工作还在持续推进,进而为建成智慧校园提供了可行性:刘欢等围绕智慧教育和智慧信息化提出相关理论,在深入思考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分别从大小两个系统层面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从而为发展智慧教育指明方向。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国内外已经开始关注智慧校园的建设,并尝试融入新的技术,由于5G是近年来才开始普及的技术,并且基于SG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5G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如何打破原有的“信息数据孤岛”,从而建立综合性的服务体系,以及探索5G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2智慧校园建设相关概念
2.1 5G技术
5G表示的是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属于数字蜂窝网络。相较于4G网络,5G网络的传输速度明显更快,SG网络既可以为信息收集提供服务,又能够有效连接多端接口,应用于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5G使数据传输速度大大加快,顺应了物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
5G建设在2020年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落实5G商用。比起其他行业专网,校園专网用户的针对性更强,它的使用者主要是师生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在校园特定范围内具有鲜明的移动特征,对网络访问的需求较大。
2.2智慧校园
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智慧校园的概念。其目标十分明确,主要包括搭建学校和社会的交流渠道,为校园提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全面协同服务。智慧校园有效结合了校园的物理和信息层面,在对校园进行管理时,需采用智能化手段来处理大量数据资料。智慧校园覆盖了学校诸多活动,如教学、科研、校园管理等。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智慧校园的设计具有系统化特征,并充分应用了智能化技术,让用户在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进而为用户创造出更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造智能化服务环境只是智慧校园的一个方面,其作用在于创造智能化的科研环境,让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2018年6月,相关部门发布《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其中,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准确定义。智慧校园有机结合了校园的信息和物理层面,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资源和服务。这说明,相较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促使教育信息化演变成智慧化。
2.3 5G智慧校园
5G智慧校园这种全新的形式是建立在SG网络技术上的,它涉及诸多领域,如校园交通、基础设施、科研等,教学全程都在其覆盖范围内。5G智慧校园除了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还应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针对校园需求的综合管理系统,对校园中的多维信息可以及时感知和处理,校园综合属性得到充分展现,如高科技属性、教学属性等。也体现出智慧校园的多项功能,在SG智慧校园的作用下,校园资源得到了高效配置,教学方式也实现了彻底颠覆。
3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通信、云计算中心、服务器等,且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一卡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线办公、多媒体终端应用等已融入校园生活、办公和教学中,校园网络也基本支持5G和Wi-Fi 6技术.在校师生可使用校园网进行学习和办公。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云计算中心,以处理少量的数据和教学事务等,但在校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还存在进步空间。校园服务器只能满足教学、信息处理和办公的需求,但数据处理能力和负载能力较低。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筹划建设智慧校园,无论是业务系统还是信息化平台都基本上达到了智能状态。然而,大部分院校还处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化校园的过渡阶段,尚不能满足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其仍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
3.1校园网络速度慢
校园环境较为特殊,校园内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等联网设备较多,且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使用密度大,因此对网络要求较高,许多校园网络难以承受,导致经常出现卡顿、断网等情况。
3.2校园数据缺乏互联互通
在数据收集方面,各个高校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并遵循特定的标准。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也会按照不同的标准收集信息,各部门缺少统一规定,容易造成“数据孤岛”现象。各个部门缺乏互联互通,数据也难以共享共用,经常会出现数据冗余、同一数据多次收集等情况。比如,由于校园一卡通没有共建共享学生信息,因此有些场馆不能使用,导致“一卡通”处处“不通”。如果实现互联互通,在没有统一标准和数据库的情况下,只会造成数据冗余,增加数据库的负担。此外,在办公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处理某些复杂的数据需要从多个平台或部门调取数据,从而增加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高效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需要依靠高速的网络支持,数据的互联互通也需要优质的网络环境。
3.3业务系统承载能力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更加方便。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其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获取资源,并习惯于依靠网络开展教学工作,让教学和学习更加便利、高效。但是,在建设数字校园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存储各种数据,满足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会不断增加业务系统数量,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处理信息和获取资源时需要应用多个系统,难以达到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校园中的各种资源和数据缺乏高效统一的共享。
4 5G技术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规划和应用
智慧校园对网络的速度和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5G技术可以管理海量数据,还可以为海量移动端提供服务,并降低延时、提高网速,以满足智慧校园用户对网络质量提出的要求。
4.1优化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时常出现卡顿问题,信息传输可能存在延迟。为了消除这类问题,以满足校园师生对网络的需求,在建设智慧校园时引入5G技术,利用其高速、低时延的特点,可有效解决网络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以适应各种教学和学习场景,为智慧校园中各个系统提供可靠保障。为解决校园网络覆盖问题,可将5G技术与第六代无线网络技术相融合,让校园网络布局更加合理,从而扩大网络在校园中的覆盖范围,提高网络速度和增加带宽,为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以满足智慧校园建设要求。
4.2数据辅助决策
5G技术为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和网络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5G技术的发展下也得以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为智慧校园中的数据辅助决策提供了基础。应用了5G技术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能够有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和应用数据,为师生获取资源提供便利,为校园辅助决策和动态化管理信息提供支持,简化了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避免了信息重复收集的问题,消除了数据冗余。在SG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创建智慧校园,能够满足多端连接的需求,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为用户带来更满意的体验。
4.3无感式学习空间教育
高校应用数字技术,主要体现在科研和教学领域。为了创造出更优越、便捷的智慧校园环境,既要充分应用5G技术,又要更新理念,并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5G技术从技术层面为融合和应用各类学習空间提供支持,在对师生和学习环境进行定义时,可以秉持互联性和智能化理念,依托多种技术手段和服务系统,从不同角度、各个方位为师生创造更加专业以及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条件。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可以应用无缝感知的沉浸式教育空间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4.4创新型教学
5G技术的高速度、低功耗、低延迟、高稳定性等能够有效解决校园网移动传输速率低、信号差等问题,使教学和学习具有动态化特性。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特点,应使用多种现代技术,如VR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另外,由于在智慧课堂上使用了3D数字化技术,维持型学习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型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面向未来,拓宽思路和视野,进而成为国家现代化职业人才。
4.5智慧校园人员管理
校园内有各种高科技设备和网络设备,需要实时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智慧校园要接收和处理来自多种设备的信息,因此,高校对人员的识别和管理显得格外困难。目前,校园中各出人口的人员管理主要是利用刷卡、指纹、人脸识别等方式,为保证校园重要部门、特殊场所以及师生的安全,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能够对校园内人员进行精确识别和查找,面对异常情况能及时发出预警,从而保障校园安全。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5G技术背景下如何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与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校园师生。通过5G技术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高效快速的网络支持,解决了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网络卡顿、数据分析效率低、信息处理速度慢等问题,为优化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提高了智慧校园服务水平和师生的工作与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
于跃(199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分布式计算与信息安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