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时间:2024-05-04

付伟 周九星

关键词: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与内容,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成为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思政课和日常政治教育是军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些枯燥的理论学习往往效果有限。然而,专业课程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深挖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中,使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元素的熏陶,从而加强其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军校教员,在任职岗位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更是需要有机融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对任职岗位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2“网络安全”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

网络安全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掌握相关技术可以保护数字经济、关键性基础设施以及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如果相关技术遭到滥用会带来大量网络犯罪,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与巨大的经济损失[3]。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阶段,在使用互联网时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观尚未树立,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后不能够正确使用。所以,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而且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做出贡献。

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给部队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挑战,失泄密事件频发、军事网络不断遭受攻击,这都给国防建设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军对懂打仗、会打仗的新型军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网络安全”课程作为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可以培養学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将思政融入“网络安全”课程的专业教学,既是当前形势下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需要,也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军校“网络安全”思政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和相关军事院校对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文献结合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要求,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与重点、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资源,形成“点.线.面”拓展式的思政实践方法,并从思政融合度、学生获得感以及发展持续性等维度建立思政教学成效的评估机制。这为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但军事院校的“网络安全”课程思政仍然面临一些共性问题。

3.1思政建设力度不足

“网络安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体系庞大,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思政教育往往跟不上内容体系的变化。在目前的“网络安全”课程中,教学重点往往放在培养学员的安全知识技能上,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缺少课程的顶层设计,教学大纲更新周期长。课程的功能定位和目标重点不够清晰,常常大而求全,抓不住培养重点,使得课程思政的构建路径和建设要素不够完善,与其他相关课程思政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此外,结合网络空间安全特色的课程思政改革案例较少,思政建设尚不成体系。

3.2思政教育融入不深

军事院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思政教育,教员一般都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也比较积极。但在实际操作上往往为了思政而思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入不深,“网络安全”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内容相对独立。一些思政教育浮于表面、牵强附会,思政教育被生搬硬套地放人各种课程中,容易引起学员的反感,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3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团队建设不够完善

在“网络安全”课程中推动思政教育非常重要,但这项工作对教员的要求比较高,教员既要精通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及原理,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具有较高的思政文化素养。一些专业课教学团队不重视思政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在思政教育的融入上投入时间不够,力度不大,仍习惯于传统的理论说教,思政案例大量重复,有些导人的思政元素不合时宜,很难打动学员。有时即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很好的结合点,也因为讲解不够生动而达不到思政教学目的。

3.3教育模式与当前教育理念不匹配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学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是“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网络安全”课程实践性强,与互联网联系紧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极大地影响网络安全技术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军事院校在教学中没有及时根据互联网的变化调整教学手段,网络实践设备、系统及教学平台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不够贴近互联网发展,这会使课程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不利于学员真正掌握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与原理,使思政教育难以渗透,直接影响“网络安全”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

4“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课程思政”在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专业知识的“价值”教育,尽管源于知识,但更偏向于通过知识的价值定向培养专门的科学思维方法与态度,树立家国情怀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应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员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5],使学员最终成为部队建设所需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基于这一原则,“网络安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思政效果。

4.1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案例库

“网络安全”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各种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为网络安全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来源。以网络战和网络安全事件为引导,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要素,跟踪网络安全技术最新前沿热点,结合军地院校、企业的力量,构建完备的课程教学资源。精选、精编体现当前社会热点和军事特色的案例,打造课程教学案例库,利用案例式教学,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代人感,加深学员对授课内容的理解,通过案例研讨、问题牵引、原因剖析、原理透析、技能实践,给学员提供深入思考、展示想法和思维碰撞的机会,让学员体会网络安全如何影响自己和社会、军队、国家的安全,在思考和探索中理解原理、掌握技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4.2加强教学团队思政能力培养

教学团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平台。从专业课内容来看,学员对社会热点、主流价值观等都有自己的认识,教员必须比学员有更深、更远的思考,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的融入点讲透彻。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新教员培训、专题培训、课程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提升教员的思政意识,在日常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立德树人,切实发挥“网络安全”课程育人作用,以培养军队和国防建设需要的人才。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员的健康成长。鼓励教员参加同行交流、指导专业比赛、参与实践教学等,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从现有的专业课教员中选取优秀教员,有计划地送到课程思政先进单位进行培训学习。打开课程思政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并结合网络安全专业特点,切实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作用。此外,也可以通过思政相关竞赛提高教员的积极性,鼓励有想法的教员进行思政探索。

4.3创新思政教学设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其巧妙融于思政

为了更好地在“网络安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把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家国情怀、职业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涵传递给学员。同时,思政教育的内容必须打动学员,与学员产生共鸣,才能被学员吸收消化。教员的情怀、在课堂上展现的风采常常最吸引学员,甚至对学员产生一生影响。教员可以采用言传身教、研讨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思政内容引入课堂,特别是案例式教学,很容易与学员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课程内容的重难点知识,选取具有特定价值的教学案例,与提升能力、素质等教学目标进行深度融合。选用的事例应偏向军事领域,这既能立德树人,又可实现为战育人。引入思政教育时要控制好时长,不应影响专业课的讲授进度。同时,“网络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坚持理实一体的教学思路,优化重构理实一体的内容体系,既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又结合实践课开展育人教育,让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此外,根据“网络安全”课程的发展特点,及时对课程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进行优化更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基于微课、慕课开展现代化教学活动,深挖教学内容,创新实验设计,关注学员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将思政理念科学融入“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

4.4将课程思政与军校日常教育相融合

网络安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使用手机、计算机的过程中,不当操作很容易带来安全隐患,进而造成失泄密风险。“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但是仅靠课程思政教育,不足以产生长期的效果。军校学员最常接触的除了教员,就是学员队干部,只有教员和学员队共同努力,才能让学员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这需要学员队在日常教育中,进行必要的网络安全教育,关注學员经常使用的网站、APP,时刻提醒学员注意安全防范,从而让学员将“网络安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课程思政和学员队日常教育的融合,共同构建安全的育人环境,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培养学员优良的政治品质和作风,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4.5拓展课程思政途径,提高思政效果

大学是学员人生的关键时期,三观逐步形成,除了课程学习,在校的生活经历也直接影响其三观的形成。利用岗位实习、学科竞赛等机会,拓展课程思政途径,可以将思政教育成果转化到实践中,并对这些活动进行引导,实现课内课外思政教育的相互补充。

“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强化,学科竞赛作为课外实践的典型代表,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有效平台。鼓励学员参加全国大学员信息安全竞赛等活动并给予指导,不仅可以促进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锻炼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挖掘其潜力,培养奋力拼搏的精神。与专业课上学员被动接受知识不同,竞赛中的学员是参与的主体,将思政内容引入学员参赛过程中,可以实现学员的自我培育。遇到挫折或比赛失败时,引导学员正确面对,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学员因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引导学员走出思维误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同样,在另一重要的课外实践——岗位实习中,学员首次接触任职岗位,实习的体验对今后的职业习惯养成有着重大影响。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员对课程知识与岗位的结合还没有具体的认识,邀请部队优秀官兵面对面交流,进行适当的思政引导,以先进人物作为榜样,可以激发学员爱岗敬业的热情,提升军人职业素养,强化使命担当。

5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

与专业教育不同,课程思政重在培养德育,其目标是培养学员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通过考试分数反映出思政教学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反映“网络安全”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需要收集思政教学的过程性资料,如课程教学中同行教员、督导的听课评价;思政案例素材库的建设;学员研讨报告、实验报告中的总结部分;学员结合课程开展信息安全竞赛的情况等。将这些资料按照思政目标进行整理分类,并作为思政评价的支撑证据。同时,针对“网络安全”课程的思政目标,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学员对思政教学的满意度。

在评价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需要确保其真实性、客观性,这要求教员全面而客观地记录教学过程,通常情况下可以由课程组来完成这些工作。根据收集的评价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合理的评价结果。通过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思政目标的完成度,还可以促使教员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思政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形成教学闭环。

6结束语

在军事院校中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一种有效实践探索。“网络安全”课程对于培养网络人才起到关键作用,基于该课程的思政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深挖思政元素,精心设计,利用多种手段拓展课程思政途径,并根据思政评价结果改进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军队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军事人才。

作者简介:

付伟(1978—),副教授,研究方向:云计算、云安全、网络安全。

周九星(1986-),讲师,研究方向:信息与网络安全(通信作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