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以电子信息专业学位为例

时间:2024-05-04

马冀 林尚静 田辉 张旭 田锦 刘静 史士杰

摘要: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属于基础与牵引相结合的专业学位既需要在专业内部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又需要与外部企业加强延伸因此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培養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必然之路首先文章从“企业”“高校”“研究生”三方利益出发分析了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的冲突现状其次通过捋顺“企业”“高校”“研究生”三者间的需求协调各方关系勾连三方利益给出三方共赢的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运行模式最后针对区域需求差异制定特色产教融合方案讨论了产业需求如何牵引人才培养

关键词:专业学位;电子信息;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a joint training base for postgraduates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Tak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as an example

MA Jil,LIN Shangjing?,TIAN Hui2,ZHANG Xul,TIAN Jinl,LIU Jingl,SHI Shijie3

(1. Engineering School of Networks and Telecommunicatiors,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69, China;2.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3.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1,China)

Abstract: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is a professional degree com bining foundation and traction. It not only needs to deepen practical tteaching within the specialty, but also needs to strengthen extension with external fields. Therefore, to train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e integration mode from industryand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way. First of all, starting from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universities" and"graduate students", the conflict statu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formaster's degree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s analyzed. Secondly, by smoothing the needs of“enterprises”“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we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ip between all parties, conn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three parties, and give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three-way win-win joint training ba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demand, a characteristic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lan was formulated, and how industrial demand can drive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ostgraduate training base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科技、专业化程度要求显著提升,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地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深化新工科建设,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科类高层次紧缺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1~3]。

本文尊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律,结合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特点,充分认识区域经济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提出基于“企业”“高校”“研究生”合作方利益博弈机制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破电子信息领域“产学研”合作的瓶颈。

1现状

在目前的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下,“企业”“高校”“研究生”三者之间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失衡与错位、

(1)“企业”岗位供给与“研究生”能力锻炼的失衡与错位。研究生通过高校教育获得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但是缺乏一线生产工程经验。因此,研究生亟需通过企业实习补齐工程实践短板。一方面,企业是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以盈利为根本要义。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主要以短期生产经营需求出发,而非以长期人才培养为导向。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将研究生大量的时间用在了重复的简单劳动中,虽然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并没有提高实际工程能力,导致联合培养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研究生缺少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实习岗位的甄选能力。研究生通过非官方渠道申请获得的实习岗位良莠不齐,无法达到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初衷和目的。

(2)“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失衡与错位。一方面,企业的用人需求通常来源于真实的一线的生产活动,企业更关注是否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从0到1的过程,而不关心是否使用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高校的科研课题和毕业设计指导原则通常服务于国家重大科研战略需求。高校希望通过联合培养模式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对是否可以实现工程落地并不十分敏感。因此,企业对用人的岗位需求无法贯穿在高校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失衡与错位。

由此可见,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建设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保持“企业-高校-研究生”三者之间供需平衡。

2目标和关键问题

“企业”是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摇篮,是科研创新的第一战线,同时是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供给方,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受体,也是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客体,以就业为学历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高校”“研究生”三个要素需要协同融合,形成良性循环。

2.1目标

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主要建设目标是为特定地区培养专业领域所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4]。然而,我国的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未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校企双方的合作在广度与深度上均有待提高。

面对目前产教融合存在“企业岗位供给与研究生能力锻炼”“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失衡和错位,建设校级层面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创新性地提出“一体两翼三确保”的基地运行模式。其中,“一体”指“校企一体”,“两翼”指“引企驻校,引校入企”,“三确保”指“高校导师意愿、企业导师水准、学生实践效果”,稳扎稳打提升产教融合水平,最终实现兴“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之利,除“无差别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旧习”之弊。

2.2思路

以“利益”需求理论为基础,对“产学研”各参与方从特点、需求、挑战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各方在各自领域中对产业应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机制涵盖微观机制和宏观机制:微观机制关注“产学研”各方利益互补和共赢;宏观机制研究政策引导和激励策略。微观机制与宏观机制协同服务于新时代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3运行模式

本文将着重关注研究生培养方案,捋顺“企业”“高校”“研究生”三者间的需求,协调各方关系,勾连三方利益,提出三方共赢的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1)“引企驻校”,将企业需求、企业导师引入高校育人全过程。在教育教学方面,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在实训实践方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在培养质量监督方面,坚持以就业率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评价指标。

(2)“引校进企”,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引入企业生产全环节。推动研究生专业学位点按照“1+N”模式与行业优势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实现专业学位点实践基地全覆盖;完善职业学校和高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选派优秀研究生导师深度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开展创新型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及创业型导师遴选工作,全面打造产教融合的有效闭环。

(3)落实“校企”双导师责任制,真正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要求。加强专业学位双导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专业结构,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打造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构建创新性工程型精英人才的培养体系[5]。

4影响

目前,我国有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京津冀地区产业特点偏重、偏传统、偏内向,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群偏轻、偏新兴、偏外向。受区域经济特色领域影响,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电子信息包括: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控制、安全领域,不同的区域经济重点不同,各有特色。因此,在校企合作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还要因地制宜。

本文以北京地区的高校—北京邮电大学的人才培养为例进行分析。北京邮电大学作为我国的“信息黄埔”,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信息通信人才,其每年培养的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上述三大经济圈。

首先,以北京邮电大学2016~2020年累计毕业的800多名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地区进行分析。61%的毕业生选择在京津冀经济圈内就业,30.5%的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经济区就业,剩余20%的毕业生选择在中西部就业。京津冀和长三角企业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又有着明显差别。

因此,在进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就业区域产业特色,进行差异化的人才培养。

更进一步,以北京邮电大学2016~2020年中毕业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排名前5的就业单位为例进行分析。约合11%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三大通信运营商集团公司就业,约合3%的毕业生选择进入通信设备商(华为等)就业,约合2%的毕业生选择进入银行就业,约合1%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互联网头部公司(腾讯等)就业。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偏向于电子信息和通信网络专业,而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偏向于软件开发和信息安全专业。因此,在进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就业单位的具体技能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5结束语

本文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企业”“高校”“研究生”各自的利益协同,实现三方所得;针对区域需求差异,制定特色产教融合方案,体现产业需求牵引人才培养的现实案例。本文旨在更好地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应用型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的培养。此外,本文将为后续整合校内外实习资源,推进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形成电子信息专业具有DICT特色的产教融合基地运行

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钧,侍宝玉,付丽.新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7):75-77.

[2]李玉擴,李红,贺阳.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347-348.

[3]郭建春,李早元,杨世箐.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43-45.

[4]贝绍轶,高鹏,崔伟,等.专业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的博弈模型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5):118-124.

[5]徐德龙,冯政清,李洪胜,等.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新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15-18.

作者简介:

马冀(1982—),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林尚静(1986—),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田辉(1963—),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田锦(1963—),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车联网技术。刘静(1983—),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雷达技术。史士杰(1986—),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