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年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时间:2024-05-04

陈世雄 翟 青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芜湖 241000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在机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达到调节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药理学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除降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发挥治疗效果,在脑卒中、神经炎症性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等治疗中可发挥作用[2-3]。他汀类是老年冠心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一级预防常用药,此次研究是观察老年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年龄>65岁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85例常规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4]患者为对照组,85例β-受体阻滞剂、ACEI联合辛伐他汀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规律服药3个月以上,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变化。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内皮素(ET-1);炎症反应指标包括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P-选择素、巨噬细胞粘附分子-1(Ma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GRP均较治疗前升高,ET-1、VCAM-1、P-选择素、Mac-1、TNF-α、PAI-1、FIB、t-PA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cGRP高于对照组,其ET-1、VCAM-1、P-选择素、Mac-1、TNF-α、PAI-1、FIB、t-PA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同时期比较,#P<0.05

?

对照组治疗期间1例发生心动过缓,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血糖控制不佳血糖升高6例,肝损伤3例,肌毒性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10/8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限速酶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经典调血脂药物[5]。多篇文献报道了他汀类药物非依赖降脂的多效性机制,包括减轻炎症、控制应激、修饰免疫应答、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6-7]。

此次研究观察对象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结果也证实他汀类药物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纤溶系统相关指标方面发挥的作用。cGRP为辣椒素敏感的感觉神经的主要递质,包含cGRP的神经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中,其受体遍布于整个心血管系统,cGRP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激活苷酸环化酶从而上调组织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进而通过cAMP的中介发挥舒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多种强大的生物学效应; ET-1是组织缺血缺氧时释放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大幅升高的ET-1往往伴随着心肌内钙离子的大量聚集、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及冠脉储备能力的下降[8-9]。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cGRP均升高,ET-1均下降,而观察组cGRP、ET-1变化更为明显,说明他汀类药物能够在调节冠脉舒张收缩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对于冠脉血流量稳定的维持有着积极意义。

VCAM-1可刺激巨噬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刺激中层血管平滑肌向内膜层迁移与移植[10];P-选择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Mac-1一方面是由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其他炎症因子,并诱发瀑布式级联炎症反应[12];TNF-α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导血小板活化因子产生、抑制蛋白C活化,被认为是促使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13]。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VCAM-1、P-选择素、Mac-1及TNF-α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说明他汀类药物在抑制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亦值得肯定。

PAI-1的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后局部活化的血小板、损伤激活的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释放的各种因子有关,且升高的PAI-1往往伴随着血液循环障碍加剧,进而造成内皮损伤持续进展[14-15];FIB可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迁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6];t-PA与PAI-1均为机体纤溶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t-PA水平的上升被认为与微血栓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7]。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出其在抗血栓形成方面的积极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组出现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与过往报道具有一致性[18],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入组患者中有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6例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提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需重视其治疗安全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