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成性教学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4-05-04

杨旭超

摘  要: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具有过程性、动态性、互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征”的教学形态。实现生成性教学的前提是灵动的教学计划, 基础是智慧型的教师,教师可以弹性预设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智慧,敏锐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灵活动态地调整教学计划,既能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又有意外的“动态生成”的教学收获。生成性教学鼓励学生质疑,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动态生成”新的认识和意义建构。

关键词: 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教学; 弹性预设; 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09-92-03

Abstract: Generative teaching is a teaching form of "processing, dynamic, interactive, opening, creativ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tive thinking.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generative teaching is a smart teaching plan, with the foundation of intelligent teachers. Teachers can flexibly preset teaching plans, use teaching wisdom to keenly capture and utilize "generative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lexible and dynamic adjustment of teaching plan can not only achieve the preset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have unexpected "dynamic generation" teaching harvest. Generative teaching requires teachers to organize teaching creatively, encourages students to call in question, so as to leads students to "dynamically generate" new cognition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generative resources; generative teaching; elastic preset; teaching wisdom

0 引言

教學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毋庸置疑,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而事先都应制定好完备周密的教学计划。

传统教学计划的不足在于,只对教学作了单一的刚性的计划, 为教学的展开设定了一条既定不变的教学路径,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方抓药”、照章执行;学生的学习被限定在一个指定的“知识容器”范畴内,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也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生成性教学”法有所不同,它是一种能够让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遵循规律但又不局限于规律[2],可以按照教学计划推进又不受教学计划束缚的教学活动。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依据教学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对教学做出调整而产生的新的思维产品的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以此更好地促进师生双方的发展[1]。

生成性教学主张用动态生成[5]的观点看待课堂,要求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积极的回应,灵活把握教学计划和方法,关注和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有效处理新“生成”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是一种开放的创新性教学形态,具有动态性和过程性等重要特征。

1 开放性、过程性是生成性教学的基石

开放的环境给予了学生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有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猜想,能够勇于质疑,是“生成性资源”有序生成和得以利用的前提。

教学“过程”具有丰富的价值属性[2,4]。生成性教学的过程性在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师智慧地把握了一些偶发“生成”的教育资源,学生在“教”与“学”的动态转换过程中,解开了心中的迷团,学习需求得以满足,这一互动过程产生了新的价值。

教学上,关于“过程”的关注与把握,实际上是对“生成”的关注与把握,是对“创造”的关注与把握,开放性、过程性是生成性教学的基石。

2 教学互动是产生生成性资源的源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和交流互动的舞台。

在生成性教学互动中,如质疑、释疑、讨论、协作探究等互动交流倍受注目;话题碰撞,问题频出,新的教学资源也就不断“生成”。多元的教学互动与交流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可以使得知识轻松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具有互动性[2], 这已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共识。教师还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互动方式,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各因素积极互动是产生“生成性资源”的不竭源泉。

3 创造性是生成性教学的核心要素

⑴ 生成性教学的核心是强调“发展”和“创造”,当课堂“生成”了新的资源,生成性教学能够主动顺应课堂发生的意外变化,要求教师能够智慧应对,解开学生的谜团,是智慧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⑵ 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这些独特的见解,一方面应不失时机地加以赞赏和激励,另一方面应将这些学生的创新性见解补充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创造性始终是生成性教学的核心要素。

4 偶发性教学事件是生成性教学的关注焦点

所谓偶发性教学事件, 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前没有预料到的并能对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生成性事件[2]。偶发性教学事件同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

偶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发展价值, 是教学计划预设价值之外附加的教学价值[2];生成性教学将附加价值利用作为关注焦点, 同时生成性教学更关注附加价值的开发[2]。

从生成性教学的观点来看,偶发事件与教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是生成性教学的常态;然而,偶发事件也存在着规律难以被琢磨、不容易把握和处理的可能性等;但其生成的附加价值却未必比正规价值小[2],不容轻视,更不容置之不理。教学中如果能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并能够正确充分发挥它的附加价值,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例子就是例证。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5 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5.1 预设弹性的教学方案

⑴ 教学的复杂性意味着教学计划也是多样的、和可变的。教师设计教学计划时,需要斟酌各种可能发生的复杂教学情境,预设对应的教学方案,充分关注各种可能的“生成资源”,为生成性教学的顺利展开做足功课。

⑵ 教学方案的预设非常重要。预设是关于“学生不同反应”、“师生间多因素互动”、以及“教学发展走向”的预期;简单机械的预设显然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预设必须是站在宏观层面上对教学的弹性策划。弹性的方案预设[1]是上好一节课必要的课前准备,是处理好可能的“生成资源”的保障措施。

⑶ 方案的弹性预设必须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意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弹性预设“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预设与生成辩证地统一于教学中[2]。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更高境界,弹性的预设能使新的“生成资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1]。赋有弹性的教学预设是“生成资源”的孵化器和播种机。

5.2 发现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教学中生成性资源无处不在[1],且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生成性资源也是可测的和可控的;因而教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要善于发現和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积累经验,善于运用弹性的教学预设方案,敏锐地发现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发挥引领教学的作用,智慧应对变化的课堂,有效驾驭生成性教学的课程活动。

5.3 鼓励学生质疑,加强师生互动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让问题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这也是生成性教学所推崇的。

生成性教学从疑问开始。学生的问题、困惑、体验都可以生成新教学资源。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对话、积极探究,加强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5.4 善于运用教学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情感交融与思维发展,往往会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突然而至,事先无法预料的,需要教师在转瞬间捕捉和把握,是生成性教学发挥教学功能的关键。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利用有利的教学时机,机智地调整教学行为和恰当地把握教学境遇,即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教师的教学智慧源于个人经验的积累和以往的教学反思[2]。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教学智慧,可以化解疑难问题,推动教学有效生成,进而把教学引向深入。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2]。智慧型的教师是生成性教学实现的基础。

5.5 注意及时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在生成性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有一些教学的亮点,学生也往往会有一些不同凡响的见解。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总结,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是再思考、再审视、再发现、再创造;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思路,优化原来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增加教育智慧。

6 结束语

偶发的生成性事件规律难以把握,但其生成的附加价值却未必比正规价值小。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并能够正确充分发挥它的附加价值,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当前,基于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将生成性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万秀珍.生成性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实施[J].消费导刊,2008.12:172

[2]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8):47

[3] 辛继湘.生成性思维: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J].教育评论,2003.5:61

[4] 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J].教育研究,2005.9:6

[5] 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