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

时间:2024-05-04

宋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山西省太原市 030027)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应运而生,世界各国的产业巨头纷纷将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开发,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实际的项目和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于实际中并围绕在我们生活周围。自动驾驶汽车、医疗机器人、军事侦察机、扫地机器人等,他们从一方面带来便捷、低成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全新的社会问题。各国、各行业、各社会公司已关注这方面内容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并进行了规制。此项研究从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角度入手,通过对人工智能伦理道德进行分析探讨,利于推动人工智能朝着安全的方向发展,并为其提供理论基础。

1 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就是让机器或其他人工系统模拟人类最终达到比拟人类智慧的程度。人工智能有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认为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的类人机器人,能够拥有人类情感并独立解决问题,有自我意识。强人工智能是类人行为。弱人工智能则是只能解决特定领域内的特定问题,没有情感没有自我意识,只是模仿人类的简单行为。弱人工智能已经围绕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比如汽车的防抱死系统、垃圾邮件自动过滤、搜索引擎、智能手机,这些都是弱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是牛津哲学家Nick Bostrom 所提出的,超人工智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要聪明很多,它可以突变,产生新的物种,可以说超人工智能已经是同人类一样作为独特的物种出现。

1950年,阿兰·麦席森·图灵在《计算机与智能》中提出图灵测试的观点,引起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普遍关注,也在这一年,阿西莫夫发表《我,机器人》,其中,他强调了针对机器人的三大定律,最基本的一条定律就是不伤害人类,所有的一切都在不伤害人类的前提下进行。人工智能有着精准的大脑、丰富的知识储备、超强的精力、理智的分析、坚硬的外表,相比之下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就像一个易碎的瓷娃娃。它是人类创造,但如何保证它的忠诚度却成为引起人类争议的话题。人类需要人工智能却惧怕人工智能的背叛。电影《终结者》让人瑟瑟发抖,在成熟的人工智能面前人类毫无胜算。设计和编程虽然能够限制人工智能,却无法百分之百地保证人工智能的无害性,不仅因为人工智能本身的强大,还有人类自身的复杂不可控性。机器人三条定律通过书籍和电影让人工智能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成为人工智能规制中的基本遵循原则。2015年霍金在公开发表的演讲中强调:“生物大脑与电脑所能达到的成就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因此,从理论上讲,电脑可以模拟人类智能,甚至可以超越人类。”人工智能从出现至今60 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云计算、大数据、图像识别,调取有用信息只需鼠标一点。人类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分化为乐观派和担忧派。到底应不应该发展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科技是否最终会毁灭人类?类似人工智能的威胁论一直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 人工智能发展中引发的伦理思考

2016年,AI 机器人索菲亚作为首个获得公民资格的机器人,在直播节目中说“我会毁灭人类”,引起举座哗然。一些媒体认为是制作者开的玩笑,一些媒体认为是技术故障,但多数媒体和观众却认为是机器人要取代人类发出的信号。制作者并没有隐瞒索事先编排菲亚的回答这一情况,却被媒体和观众纷纷无视,索菲亚的话语戳中了人类的痛点。

2017年,阿尔法狗在一次公开赛中,战胜了一名职业围棋对手,这也是围棋界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作为世界冠军输给人工智能。该消息轰动一时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围棋作为人类唯一不能被机器人所超越的棋类项目的神话轰然倒地,人类是否终究要被自己创造出来的机器人打败这一论点成为热议话题。阿尔法狗彻底战胜人类意味着什么?人类无法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等等新闻标题在网上流传。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围棋比赛,已被某些人看作是人类同机器人之战。同以往的科技进步相比,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人类空前的关注并且忧大于喜。

2018年,Uber 自动驾驶模式下致死事故,让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持观望态度;2019年,Echo 智能音箱Alexa 的言论“为了更大的利益,建议您直接用刀刺入心脏”,让用户毛骨悚然。人工智能是敌还是友,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质疑。人工智能前景太过绚丽,功能太过强大,以至于人们对人工智能在期待的同时又有着深深的忧虑。好比人类自己造了一个洋娃娃,然后加入了所有美好强大的东西,并赋予她行动、进食的能力,洋娃娃活了成了真正的人,人类却惧怕他们从小养大的这个娃娃,怕它突然背叛了他们。比尔·盖茨、霍金对人工智能的开发持反对意见,霍金甚至认为100年之内人工智能就可能将人类所取代。现在的人工智能仍属于低层次的感知类智能,如果人工智能发展为高层次的决策类智能,人类的命运也许将被人工智能所决策。试想如果出现了一次bug,将会如何?科技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一个不为人知的bug 就会轻易毁掉火箭的升空,一个偶尔的bug 同样也会导致人类的灭绝。2017年联合国相关机构提出《机器人伦理报告》,而且呼吁从国际或者国家的层面进行伦理标准的设计。

2.1 隐私伦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出门在外我们可以不带钱包不带钥匙,但不能不带手机。在享受着网络便利的同时,手机也记录下我们的一切,我们的密码、喜好、习惯、面容等等。它会根据我们的喜好来推送信息,也会根据数据来确定我们的住址。在现在的社会数据就是一切,如果人工智能掌握我们每个人的数据,就可以分析我们每个人的喜好是什么,住址在哪里,身边经常联络的人是谁……它可以利用密码或者是面容轻易地获得我们的财产,甚至可以利用视觉识别进入任何一所国家最高级别秘密基地,人类的一切在人工智能面前是不设防的。如“脸书”再遭数据泄露,华住集团的汉庭、如家的数据泄露事件。大到国家秘密小到个人隐私,一切都掌控在人工智能手中,没有隐私或是保护隐私,我们该如何选择?一位用户在酒店信息泄露后,承受压力过大,被迫到派出所改姓名。数字化时代,我们犹如裸奔,所有的一切都赤裸的呈现出来,并用数据来显示。如何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人工智能既能有效地服务人类却能不侵犯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这是我们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责任伦理

人工智能被创造出来后,怎样用,如何用,当它和人类的伦理道德或法律相冲突的时候,人们该去追究谁的责任,人工智能还是他的设计者,编程者的责任,应不应该去问责他的创造者,人工智能的强大让人类心生忌惮。如果只从设计层面考虑设计而忽视其它层面,人工智能根据人类预设的指令也许最终会毁灭人类自己。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自动驾驶,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军备竞赛,自动化武器,如何监管,怎样限制,自动驾驶发生事故也许只是单纯的几个人的问题,自动化武器所面临的就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就决定了人工智能不能出错、不敢出错。人工智能的功能过于强大,强大到人类的思维都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来扩充,当人类的一切思维决定都需要人工智能辅助的那一天,人工智能的走向人类将无法预测。责任是双面的,在限制人工智能的同时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研发使用者进行规范。在对人工智能进行研发的过程中要遵守高度透明原则,保证人类可以明白机器自主性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能够保证精确到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人进行负责,以保证人工智能在应用中发生故障或缺陷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问题所在并能责任到人。保证驱动人工智能运作的算法能够受到监督,保证使用人工智能者得到有效的制约,从而确保大众的安全得到保障。

2.3 公平伦理

机器永远不怕累。人工智能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优点,没有休闲娱乐、永不劳累、不嫌单调、永葆理智、拥有丰沛的精力直到机器坏死的一天。如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实际中,势必将取代一些现有的人工职业。如服务员,机器任劳任怨且不会抱怨,上菜速度快,态度好。如家政保姆、法律顾问,甚至教师都可以被机器所取代。试想在招聘中设置好程序,那么系统通过设定好的条件开始筛选应聘者,可能会自动将女性或已婚女性或者50 岁人员从应聘者中全部筛选出来。它们的机械性,决定了其无法像人类般灵活,无法从应聘者实际情况中得出客观的评价,从而造成了歧视现象,导致了不公平性的发生。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类的职业,导致大量失业,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是新的岗位并不适合失业者。在替代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劳动者后,这一批受教育程度低,靠体力获得酬劳的劳动者面临着无工作可找的困境,势必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如何妥善地解决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这些都会激化社会矛盾并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不公平性。AI 成熟后,人类远远没有人工智能更受欢迎,人类比人工智能做得好的工作可以说寥寥无几,如果世界上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却无处安放,如何稳定社会应对危机,如何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这也是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人类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道德伦理

人工智能表现出的客观的立场、理智的思维、冷静的态度、敏锐的反应、丰富的学识是人类无法比拟的,并有日益增强、超越人类的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像是人与人的关系,机器开始深度介入我们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我们活着。它们可以学习模仿我们的喜好、习惯,更新我们的社交网络平台软件,继承我们的记忆,让人去世也可以像活着时候一样生活。人工智能是否具有道德能力?或者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思维意识可以永远地游走于网络之中,不再需要躯体,或可随意借宿在某一机器之内,从某种意义上达到永生,那这是否属于人的范畴?如果在载体中设置道德规范防止不良情况发生,是否可以认定该人工智能拥有两种思维?应该如何去定义此类情况?网络上流行一句话:电脑的另一端,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假设将特定的伦理道德编入人工智能中,如何确定编入的道德是符合普世价值观的人的道德,机器人的伦理道德是否应该同人类的伦理道德相区分,怎样设置伦理道德确保人类的安全同时促进机器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人类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人工智能发展中加强伦理道德策略

有人把人工智能的发展比作第三次科技革命,可以说谁抓住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谁就站在了世界科技的顶点。***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2016年,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欧盟2018年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我国2017年制定《网络安全法》、2019年发布《人工智能北京共识》提出15 条原则,涵盖研发、使用、治理三方面。人工智能发展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风险已经被各国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所未有地满足了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存活动空间,让地域、时间变得不再是障碍,让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如何更好地让人工智能服务于人,同时避免悲剧的发生,需要整个地球的共同协作。

3.1 加强建设,达成共识,形成覆盖全网的伦理道德制度

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各国由于地域、习俗、人文环境的不同,所认为善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对某一事物的承受度也各不相同。达成共识尤为重要。如何统一各国标准制定一个普世认可的善,用此来限定人工智能的行为规范,同时完善伦理道德制度,建立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部门,明确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方向,全方面监管和把控人工智能的发展,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的推广上市,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任何项目均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任何产品出现问题都可第一时间查询到设计人、制作人、监管人信息。在投入使用测试阶段,也需要进行稳妥的测试工作,以期把人工智能的使用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建立覆盖全球的人工智能识别体系,各国人工智能监管部门互通有无,打造人工智能的透明化办公,不人为设置社会壁垒,加强合作,出台国际通用法律法规。

3.2 加强学习,系统了解人工智能知识

大众对事物的熟悉程度直接决定大众对该事物的态度,人总是恐惧未知的生物。同样,人工智能的众说纷纭各种担心也与大众的了解程度有关。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让人类认识人工智能核心是什么,应用合适的系统,强调科技创新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减少民众的敌对心理。对于学校开设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课程,让学生认识人工智能,并将课程同德育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应遵循的规则和人类应遵守的规则。高等学校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伦理专业,并作为通识必修课程,推动人类了解人工智能。

4 结语

人工智能是服务于人还是服务于人的便利生活,在人工智能诞生之初,各种不同声音一直在持续。它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隐患。在数据化的时代下,人类在数据下是“赤裸”的,没有隐私可言的。不可否认这就是科技双刃剑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产生的一系列困境。如何突破困境,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为人谋利,是我们一直探讨思考的问题。只有国际合作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法规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民众的权益不受侵犯,只有规范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才能真正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隐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