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肖建英
随着人类对电力能源的重视和广泛应用,电力已经成为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前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力能源在带给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安全隐患的问题。在用电过程中,漏电问题频繁出现。漏电问题不单单造成线路上的损失,还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还会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所以,为了更好的保障电气安全,施工人员必须在线路上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从而减少电气安全的隐患。
漏电保护装置是一种接地保护装置,用来防止人身体触电和因漏电引起的一系列事故,当线路中的漏电电流大于整个装置值,或者是有人或者小动物发生触电危险时,此装置能够迅速反应,切断事故电源,避免事故的扩大,保障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漏电保护装置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包括检测元件、中间放大环节、操作执行机构。
将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在线路中,一次线圈与电网的线路相连接,二次线圈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连接。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中时,电流呈现的是平衡状态,互感器中电流为零,整个装置处于闭合状态。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或有人(或者是动物)触及到时,会在故障点产生分流,漏电电流经过人体-大地-接地,返回变压器的中性点,致使互感器中有电流,当电流达到一定的值后,自动开关脱扣,切断电源。
用于防止人身触电的保护装置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保护装置,就是防止人体直接接触带电导体而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当人和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它由人体触电的电压和人体电阻所决定的,具有小于0.1 秒的快速动作性能和IEC 漏电保护装置标准规定的反时限特性。另一种是间接接触保护装置,即为了防止用电设备在发生绝缘损坏时,在金属外壳等外漏金属部件上呈现危险的接触电压。普通家庭使用的一般用电设备由于经常的带有频繁插入拔出的插头,同时部分居民住宅没有接地保护设施。当用电设备发生漏电碰壳等绝缘故障时,设备外壳可能呈现出工作电压相同的危险电压及易发生触电伤亡事故。因此,电气设备安装规程中规定,必须在家庭进户线的电能表后面,安装动作电流为30 毫安和0.1 秒以内动作的高灵敏型漏电保护开关。假如电流限制额超过了30 毫安,那么漏电保护装置就会自动的启动保护装置,并且及时的切断电源,对设备和故障实施保护作用。总之,一切都是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减少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因用电问题发生的火灾事故不计其数,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故障就是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的额定电流比较小,所以线路故障点很难发生熔焊的现象,却容易引起电弧之间的错位和地点故障形成电流,当形成的高压温度过高时,就会发生火灾,导致周围的可燃物燃烧。想要杜绝电气火灾的发生,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杜绝安全隐患和火灾的发生。
家庭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破损,受潮等情况下会出现漏电问题,造成电能的损耗,极有可能引起电气火灾、人身触电的事故,给人的身心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正确安装和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是避免出现上述后果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装有漏电保护器保护的电气回路中,人体一旦接触发带电线,漏电保护装置就会立即做出反应,通过人体和大地构成回路,线路中会即刻产生漏电电流,当漏电电流达到一定值时,漏电保护装置中的电磁装置就会自动触发开关跳闸,从而保护人体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漏电保护器多数已经整合了空气开关的短路,过载保护功能,这样漏电保护器和空调开关两种电气设备便合为一种,称做漏电保护开关。这样更加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使得我们的家庭用电更加安全。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施工场地往往十分混乱,特别是在用电方面,经常随意的扯线拉线,没有安全保障措施。所以,近几年出现了很多起因电气安全不到位而引起的事故灾害。因此,漏电保护在建筑施工场地方面十分的重要。
保障施工安全是建筑工地的重要任务之一,确保用电安全,就必须把漏电保护做好做到位,主要是注意保护接地与接零的方法及其原则。但是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接地与接零方式主要是看施工现场的供电方式如何。还有就是如果配电与控制以及保护用的屏乃至镶焊和焊工的操作平台等的框架和底座是金属的话,就必须保护接地。建筑烟囱的中央井架等的脚手架,建筑水塔时的起重折臂吊以及曲线的电梯轨道必须保护接地。
油田电气工程建设工艺较为复杂,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对于各种电气设备的设计和施工,都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减少电气安全的隐患,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在工程中出现漏电的情况,就会出现不正常的电流信号提示,立即做出反应,将危险降到最低。经常性的检查和实验,能过保证漏电保护装置的有效高效率使用。
总之,电气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漏电保护装置就是保障电气安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提高了用电的安全性。当下,漏电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保障人的身体和财产安全,还有就是避免火灾的发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