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采购绩效的影响

时间:2024-05-04

刘佳宁

摘要: 以学术界理论研究结果和企业实践为基础,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论文将企业采购绩效划分为采购成本绩效、采购时间绩效和采购质量绩效三个维度,研究了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采购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分析,本研究认为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采购的成本绩效和时间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采购质量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的结论对企业了解信息技术能力构建的重要价值,及其对企业采购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供应链 信息技术能力 采购绩效

近年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制造业或者服务业,采购的价值都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逐渐凸显。尤其对大型企业来说,采购具有规模大、数量多、金额高和类型杂等特点,倘若缺乏系统高效的采购管理,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许多额外的成本和负担。如何提高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提升采购绩效,也因此成为企业家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的迅速普及和深入,在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范围的同时,也对企业的采购全流程产生着重要影响。以资源基础观(BRV)为理论基础的研究认为,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能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己不是是否进行采购管理,而是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下的信息技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提升企业采购绩效。但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采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大都从供应链的宏观视角(如供应链整合等)切入,缺乏从企业内部能力构建角度进行的探讨。在我国大力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业态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对采购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文献综述

1.1 供應链

美国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定义供应链为“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自生产至制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努力。这些努力可以用计划、原材料、制造、交货和退回等五个基本过程来表述”。Swaminathan和Tayur认为,供应链是设计产品和服务,采购原材料并转变为半成品和成品,最终送达消费者所涉及的实体的集合。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 18354-2001)给出了供应链的定义,即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更新换代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本文认可白少布对供应链的定义,即,供应链是在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业务伙伴之问所发生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覆盖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直到支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的功能链、知识链和增值链。

1.2 采购绩效

采购绩效作为供应链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科学地评价企业采购绩效,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对采购活动全流程进行控制和持续改进,及时发现和应对采购活动的风险,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和发展。

众多学者就如何全面评价企业采购绩效做了深入的研究。冯建梅等将采购绩效划分为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

基于以往文献,本文认为可以从采购成本绩效、采购时间绩效、采购质量绩效三个方面衡量企业的采购绩效(如图1所示)。其中,采购成本绩效主要反映货物成本、订货成本、库存水平等;采购时间成本主要反映订货提前期、按时交货率等;采购质量绩效主要反映产品质量可靠性、产品质量满意度等。

1.3 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企业中,信息技术主要以信息系统的形态出现,包括电子商务系统、ERP、MRP等等。国内学者董超将信息技术能力属性归纳为信息技术基础投资、专有技术、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技术管理技能,认为只有信息技术管理技能才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通过梳理以上文献,本文认为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ERP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等为载体,是信息技术系统能力和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

2 信息技术力对供应链采购绩效的影响

供应链是从客户的客户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链管理则是对贯穿其中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以最大化客户价值,最小化供应链成本,实现多赢和持续的发展。供应链设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对供应链上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优化。

作为供应链的神经系统,信息流支配产品流和资金流的运作。英特尔公司自2005年起的供应链转型,也是针对企业信息传输与管理上的缺陷,从IT系统的再造开始的。增强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正是从“三流”之中的信息流角度着手,优化供应链信息传输速率和稳定性,扩大信息分享的范围,并带动产品流和资金流的运转,最终实现供应链采购绩效的优化。

2.1 信息技术能力对采购时间绩效的影响

采购时间绩效主要反映在补货提前期、按时交货率等指标上。补货提前期,是指采购商发出补货请求后至货物补充到位所经历的时间长度;按时交货率,是指采购的货物在规定的时间,以规定的数量配送至规定的地点的概率。补货提前期越小,按时交货率越高,则采购的效果和效率就越理想。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操作,IT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信息处理和传递成本,并减小传递时的失真,加快了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交互的速率与有效性,有利于交易双方信息的共享。通过共享需求预测、生产能力、库存水平等关键信息,供应商可以提前配置生产线的生产能力,采购方则可以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一定程度上消除交易双方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减小“牛鞭效应”,实现供应链推式生产(根据预测生产)和拉式生产(根据订单生产)的结合,缩短了补货提前期、避免了由于需求波动造成的供应商产能过剩或不足,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同时,信息技术领域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使RFID、EDI等设备普遍应用于物流配送与仓储管理的实践中。无论通过第三方物流(3PL)或供应商自建物流进行配送,采供双方均可实时监控货物的当前状态和配送过程,获取关键数据。通过调整配送计划,优化运输路径等方式,对物流配送的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货物配送准确率。

综上所述,论文认为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采购时间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如图2所示)。

2.2 信息技术能力对采购成本绩效的影响

采购成本绩效主要反映在货物成本、交易成本(订货成本)和库存成本等指标上。采购方购买货物的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运输费用和供应商利润组成。

信息技术应用可以通过控制供应链的复杂度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增强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

(1)为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搭建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共享水平,供应商可以把(成本)信息及早反馈给设计部门、营销部门和客户,形成良性的闭环系统,从前端控制产品和订单的复杂度,以降低成本;

(2)采购商可将供应商整合入企业的ERP系统,实现电子化的供应商分类、评估、选择、管理和集成功能,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为取得采购的规模效益和年度降本打下基础。

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能有效控制库存成本。企业库存主要分为三类: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和多余库存。通过以IT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需求预测准确率,减小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牛鞭效应”的影响,从本质上降低各类库存水平,解除库存对资金的长期占用,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控制库存成本及提升企业运营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论文认为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采购成本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如图3所示)。

2.3 信息技术能力对采购质量绩效的影响

采购质量绩效主要反映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满意度。以制造业为例,典型的质量指标包括百万次品率(PPM)等。事实上,同一指标的标准会因行业差异而有所调整。例如在小批量行业(如飞机制造业),供应商的PPM=3000就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在大批量加工行业,PPM=3000的供应商则几乎属于被淘汰的边缘。此外,在供应链的不同节点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也大不相同。因此,采购部门需要从源头上确保所采购货品的品质,控制质量风险。

作为采购商,主要通过对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来影响采购质量绩效。通过评估,一般可将供应商分为战略供应商、优选供应商、资格未定供应商和淘汰供应商四类,针对不同的供应商,采取相应的采购策略,从采购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供应商的供货,以此保证采购质量绩效。在整个流程中,信息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主要起后台支撑作用,提供相关信息的查看、处理和整合功能。

综上所述,论文认为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采购质量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如图4所示)。

3 总结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考虑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观,探讨了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采购绩效的影响。在供应链采购绩效细分为采购时间绩效、采购成本绩效和采购质量绩效三个维度的基础上,论文通过分析认为,信息技术能力对采购时间绩效和采购成本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采购质量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根据上述结论,企业应重视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充分应用互联网思维,加强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以提高采购的时间绩效和成本绩效。对于采购质量,采购商则应建立系统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体系,结合持续的生产过程监督和采购后评价管理,从源头上消除产品质量风险。

参考文献

[1] Yen Benjamin PC,Ng ElsieOS.The Impact of ElectronicCommerce on Procurement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Computing and ElectronicCommerce, 2003, 13 (3/4): 167-189.

[2]Belanger F,Crossler R E.Privacyin the digital age:A review ofinformation privacy research ininformation systems[J].MIS Quarterly, 2011, 35 (04):1017-1042.

[3]朱昌磊.考慮风险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 01 3.

[4] Swaminathan J M,Tayur S R.Models for Supply Chains inE-Buslness[J]. ManagementScience,2 013, 49 (10): 1387-1406.

[5]邹辉霞.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白少布.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7]冯建海,陈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采购绩效评价[J].财会月刊,2011,9:26- 28.

[8]周驷华,万国华.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整合的视角[J].系统管理学报,2016,25 (01): 90-101.

[9]董超,黄丽华,项保华,基于企业资源的视角:IT与持续竞争优势[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1): 36-3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