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两会”聚焦改革深水区

时间:2024-04-23

2013年,全国“两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虽然我国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各种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收入分配制度调整、财税改革、股市走势、房价涨跌、通胀压力……这些都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此,我们通过多位权威专家和“两会”代表委员对焦点话题的解读,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Q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喊了八年,为什么这么难?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应该做怎样的统筹,才能让人民合理分享财富?

A 收入分配改革应着力于实现共同富裕

宋晓梧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收入分配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群众普遍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展迟缓,是受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究竟我国有没有行政性垄断行业,国企高管的收入究竟高不高,对这类问题至今仍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理清思路的问题,而是重大利益格局的调整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内生产总值(GDP)攀升世界第二,已经跨入中等收入门槛,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例如,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总体下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面对这些新问题,必须推出新举措,否则就可能被低收入阶段的发展路径锁定,误入中等收入陷阱。新的改革举措涉及方方面面,但无论采用何种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方向决不能动摇。

当前可以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两方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应比其他市场经济更注重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正如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我们是通过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说在低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在跨入中等收入门槛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应着力于实现共同富裕。

在一次分配方面,要逐步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占比,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进一步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作用。在二次分配方面,要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公共财政的投入要向农村、西部、弱势群体倾斜,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下大力气扭转目前存在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基本社会保障逆向转移的问题。此外,适时研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了。

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就倒退回计划经济平均主义,也不能因为GDP的高速增长就停滞于粗放型发展方式,倒退和停滞没有出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一切积极性增加财富,让社会各阶层合理分享财富。

Q 降低税负对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减税的期待有多大?哪些方面会享受减税的红利?

A 新一轮价、税、财改革势在必行

贾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财政的问题,实质是公共资源配置体系与机制的问题。正因为财政是一个“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所以与公共权力主体的系统化改革息息相关,因而也和整体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息息相关。

财政方面,省以下体制一直未进入真正的分税制状态,基层财政困难、大量隐性负债和短期行为明显的“土地财政”偏颇引起广泛诟病。为化解矛盾、真正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服务又好又快发展,需强调财政体制的扁平化、县级财力保障、地方税体系建设、转移支付改进及预算的透明、规范和民主化、法治化都势在必行。

而且现实生活正在呼唤新的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在中国一般商品价格已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当前于资源产品价格、不动产价格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比价关系不能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扭曲问题,愈益形成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最突出的例子是社会再生产“命脉”层面“从煤到电”的配置机制扭曲,比价关系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不能有效形成产业上、中、下游全程各相关主体的节电、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的内在激励。

与此同时,从资源开发到社会总产品分配中的重要制度——地方税体系和地方政府阳光融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省以下财政分税制迟迟不能落实,成为政府职能转换、行为优化方面的明显障碍,基层财政困难、地方大量隐性负债、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为人们所诟病的问题都与此有关。

在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中,“营改增”改革将在减轻税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振消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资源税改革有望成为中国基础品价改和电力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切入点,并且长远产生节能降耗的杠杆作用;房产税改革试点适时扩大范围将引致地方税体系框架建设及其配套改革事项的一系列积极拓展,并在房地产调控、收入再分配优化等方面产生正面效应;个人所得税分步走向“综合加分项扣除”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并将是中国打造现代税制中直接税制度从而调节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共富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

而以省以下财政真正进入分税制为重点的财政体制与行政框架扁平化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必将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更好地释放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缓解资源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矛盾约束,进一步打开中国未来可持续地高速、高质发展的潜力空间。

Q 中央多次提出“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可为什么多次调控都不见效?在广大“房奴”的期盼中,房价会下跌吗?

A 城镇化或促进房价进一步回归理性

陈国强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

对于合理房价,很多人存在误读,非常简单地把它等同于房价在现有水平之下,要有所回调、有所下跌,这样一种解读肯定是误读。对应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增长,对应当地居民每年的收入增长情况,房价的涨幅和这些指标相对应,它是相对合理的,我觉得这个就是合理房价水平。

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强调合理房价因素,特别是简单化地来解读这个合理房价,容易误导,容易对楼市调控形成不合理的预期。如果形成这样的一种偏离,没有正确地解读这个所谓合理房价,那就会带来更多的失望、失落,或者形成新的不和谐。

与其强调合理房价,不如强调之前提的遏制房价上涨过快,这样大家不太容易产生歧义。“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很多人因为这句话,对于未来楼市调控抱有不太实际的幻想。

十八大报告里提出未来的住房体系,包括住房制度与市场配置一系列问题,特别强调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房价本身是通过市场配置走向自然的结果,针对不同的收入人群。多层次的住房体系如果形成,就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因此,不应该把关注的焦点局限于房价的一个面上。

过去在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下,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人口急速膨胀,这也导致外来者的购房需求长期堆积,大幅拉高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典型代表是上海和北京。此番中央提出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城镇化,能使中小城市及区域性中心城市变成新的发展热点,从而分流大城市多年来积累的购房需求。

这种变化能将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未来需求引向更加理性的区间,或促使未来中心城市的房价进一步回归理性。

Q 虽然经历了2012年的“割肉”,股民仍旧痴心不改,今年“白菜价”的股市情况会好转吗?“牛市”还有多远?

A 今年股市会比去年好

曹凤岐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

对中国资本市场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从去年来看,中国的股市确实走得太低了。去年中国股市进行了非常大的制度性改革,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一年,出了70多项改革措施,但是股市不给面子。实际上,这些措施正逐渐发挥作用,包括发行交易制度、分红制度、披露制度、退市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逐渐在发挥作用。

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是制度缺欠,是为融资者设计的,而不是为投资者设计的。融资者可以拿到钱、发行股票,所以大家争着上市;而投资者在一级市场进不去,尤其是散户进不去,二级市场又是高价、不分红,老百姓不能在这个市场赚钱。

今年的经济形势估计比2012年还要好,制度改革逐渐发挥作用,所以今年中国股市估计应该比去年要走得好,大家应该有信心。说“牛市”来可能早,但“牛味”至少来了,中国股市的春天要来了。

股市还要继续进行制度性改革。发行交易制度改革,现在进行的都是技术性改革,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最重要的应该是监审分开。深化分红制度改革,现在规定企业发行股票时要承诺拿出利润的30%到40%分红,同再融资结合起来,实际上,企业可以把利润“做”得很小,然后象征性分红,投资者还是得不到实惠。退市制度要真正执行,该退市的一定要退。

要实行积极的股市政策,要各个部门大家共同来做,不仅证监会,包括财政都要支持,出台政策要做到位、做到家,真正为老百姓着想。

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除股票市场外,还要发展公司债、企业债市场。许多散户是不适合股票市场的,没时间、没精力、没资金、没技术,很容易炒亏。应当多发行老百姓可以购买的有固定收益的公司债、企业债,老百姓完全可以买这个债。

所以我们要共同努力,来把资本市场搞好,这要各方面、各部门都有相关政策,股市政策、资本市场政策。我们要伸开双手,迎接中国资本市场春天的到来。

Q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没有一样不涨价。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总是涨价?2013年还会涨吗?

A 今年国内物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经进入上升的周期,2013年物价上涨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今年的物价上涨势头可能比预料的要强烈,而且物价上涨呈现复杂的趋势。

影响今年CPI上行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猪肉价格上涨。我国CPI是以食品为主导,而食品类中猪肉价格变化所占的比重又较高。往往猪肉价格上涨与下跌都会造成对CPI变化较大的影响。从猪肉的生产周期性来看,当前猪肉价格下行通道已经基本结束,今年可能会逐渐步入上行通道。

从CPI上涨的基础条件来看,2012年的国内货币政策看上去是偏紧,但骨子里却是宽松的。其表现为2012年M2增长保持在14%的水平,银行信贷增长达到8.2万亿元,特别是社会融资总额更是达到15.7万亿,创历史新高。此外,2012年以来,美欧日都在采取过度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市场的流动性充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市场流动性给CPI上行增加了不少压力。

随着前十年国内住房价格快速飙升,国内整个物价水平早就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并推动整个价格水平上移。而许多物品与要素的价格一旦上涨,它基本上会处于一个长期缓慢上行的趋势中。国内劳动力价格或工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不少服务品的价格都是如此。而劳动力价格上涨很快就会影响各类商品与服务的价格水平,并由此形成一个逐渐上行的循环态势。可以说,工资等全面上行将是影响2013年CPI上行的重要因素。

美国经济逐渐复苏、欧洲债务危机已经趋缓,日本巨大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已经不小。输入型通胀对今年中国CPI上涨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因此,2013年国内CPI上行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且CPI上涨幅度可能达到4%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央行回归常态的货币政策需更加慎重,以便更好地来应对国内CPI上行压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