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科普工作的创新思路

时间:2024-05-04

赵晖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网络的融入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慢慢发生了改变。快速高效的网络传播方式,使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需要创新工作思路,运用互联网开放、共享、协作、平等的精神,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让公众更加理性地对待科普知识。

【关键词】“互联网+” 科普工作 创新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普工作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及科技创新尤为重要。科普工作应该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知识更快地传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互联网+科普”与传统科普相比,获取知识的途径及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普形式更丰富,对科普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 “互联网+科普”的形式

传统科普的主要形式包括专题讲座、专题片、资源展示。“互联网+”的背景下的科普形式丰富,其中包括科普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数字科技馆等。

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颖的方式,丰富了信息获取的途径,使科普传播更加有效。目前,关于科普类的公众号涉及到好多领域,比如生态平衡、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前沿科学等,但是目前微信传播的前沿科学作品不算太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关于科普内容的APP客户端层出不穷。这些客户端能够精准地推送多样有用的科普内容,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APP客户端,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传播、消费科普内容;还有一种科普形式即数字科技馆,狭义的数字科技馆指的是把实体科技馆运用3D效果做成一个立体化的网站,让公众在网络上就可以游览科技馆的各个角落。广义的数字科技馆涵盖的学科知识丰富,可以是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是前沿科学知识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拥有强大的硬件及软件系统,对科技馆进行信息化管理,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

2 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普内容在传播时专业性的表述太多,使大众难以理解。科学知识的普及主要是把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现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大众。目前,科普内容不能够深入浅出,一些与大众接近的科普形势,例如互动、讲坛等仍然存在就科学讲科学的现象。在科普知识传播中可以试着与影视、戏剧等结合,让大众更能走进科学视野。

(2)尽管丰富多样的科普形式拉近了科普专家与公众的距离,使彼此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来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但是,科普专家不主动响应公众的需求,对公众需求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以问卷调查、访谈等为主的需求获取方式时缺乏实时性,不能及时地提取公众需求,使科普效率大幅下降。

(3)科研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们在科普知识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中深度钻研相关领域的原理及理论,并通过研究给出独到的见解,他们能更准确地诠释科学知识。然而,由于对从事科普工作人员的激励不够,使好多科研人员只重视科研而忽视科普工作,进而导致科普工作不能高效地开展。

3 “互联网+”时代科普工作的创新对策

3.1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科普需求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具,能够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通过搜集网络中的巨大的数据库,对问题进行建模、分析数据,让人们更科学客观地判断事物。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公众的科普需求进行分析,有利于创新科普资源。

在对科普受众需求进行分析时,不能只凭科普工作者的主观想法进行判断,需要挖掘社会中的实时热点。网络上很多的热点话题和社会事件都是公众比较关注的,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社会科学规律。因此,科普工作者要深入关注这些问题,对这些社会科学规律进行普及,这样大众更愿意接受。科普工作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数据模型,提取紧贴受众需求的相关科普素材。

不同的公众教育经历、性格习惯、能力等不同,这就使他们对科普网站的访问习惯也会有差异。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科普网站不仅可以普及科学知识,而且分析大众的学习行为。通过对公众的学习行为累积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他们对哪些知识看重,哪种学习方式更高效。以往通过人的主观经验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客观。

3.2 建立科普微资源库

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都比较忙碌,不愿意花费大把时间获取科普知识,但是每天的一些零碎时间还是有的,比如上下班时间、午休时间等。因此,科普工作者可以考虑将科普知识点细化,对每个知识点开发一些微视频、微读物,这样人们更愿意利用零碎时间获取科学知识,让科普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3.3 鼓励社会全面参与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高效地开展,需要社会的全面参与,除了政府要大力投入支持外,还需要全社会的人才参与。随着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将能更方便地参与到科学普及中。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从事网络科普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将科普事业进行市场化,促进科普工作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由政府主导,如果政府坐视不管,完全通过市场左右科普的发展,会导致科学传播出现导向性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比如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误导公众,带来不良影响。

4 结语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科普工作的发展,同时对科普工作的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科普中存在的问题,科普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科普需求、建立科普微资源库、鼓励社会全面参与科普工作,采用这些创新思路,可以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让公众对科学理论及原理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将科学知识更好地传播下去。

参考文獻

[1]曹乐艳,我国科学普及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 (10): 36.

[2]张丹丹,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科普传播的挑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15 (8):287.

[3]高爱,王庆涛, “互联网+”形势下科普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2015 (11):27-28.

[4]周婧,从剑桥科学节看科学普及的有效形式[J].科技传播,2011 (24):3-4.

[5]魏岳江,“互联网+”背景下的北京“双创”新热潮[J].前线,2015 (7):7-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